流动式管渠污泥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054096 阅读:3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流动式管渠污泥处理装置,包括运输车、设置于运输车上的箱体以及设置于箱体内的依次通过输送管道连接真空泵、加药箱、加药泵、文丘里管、混合罐和脱水机,箱体内还具有发电机,真空泵的进料口设置有进污泥管,进污泥管穿过箱体向外延伸,脱水机具有出水口和出污泥口,出水口设置有穿过箱体向外延伸的排水管,出污泥口设置有穿过箱体向外延伸的排污泥管;加药箱、加药泵、文丘里管的加药口依次通过输药管道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污泥从管渠中抽出后,先将污泥进行脱水处理,后将从污泥中脱出的水排回管渠,将经过脱水处理的浓缩污泥打包运走。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效降低了管渠清理的成本,减少二次污染,还促进实现污泥的资源化利用。(*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污泥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流动式管渠污泥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固体废弃物如何进行资源化利用与安全处置是我国正在大力解决的问题。对城市而言,污泥污染是迫切需要解决的城市污染问题。在城市中,市政、工业管渠的污泥清理量较大,而在清理过程中,如何运输、处置清理后的污泥关系到管渠污泥清理的成本和环境保护。现有的管渠污泥清理作业中,普遍采用吸污车将管渠中的污泥吸入污泥车的容器中,其处理技术比较单一,一般不在现场对管渠清理的污泥作任何减量处理,污泥车将未经减量处理的污泥直接运输到填埋场。而由于清理的污泥的含水率较高(> 95% ),重量较大,这导致了污泥的运输量大,运输成本高,对填埋的场地的占用空间较大,还会对环境造成较大的二次污染,同时对含水率高达95%以上的污泥,除了填埋之外,无法直接用作其它用途。为了降低运输和填埋成本,有的管渠清理企业甚至会私自偷排污泥,造成了偷排污泥的乱象,难以管理。因此,现有技术中亟需一种在管渠清理现场处理高水率的污泥的装置,该装置可以提高污泥的干度,使之减量化,有效降低管渠清理的成本,减少对环境的二次污染,促进实现污泥的资源化利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流动式管渠污泥处理装置,该装置可以提高污泥的干度,使之减量化,可以有效降低管渠清理的成本,减少对环境的二次污染,还可以促进实现污泥的资源化利用。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方案来实现的一种流动式管渠污泥处理装置,包括运输车、箱体、真空泵、加药箱、加药泵、文丘里管、混合罐、脱水机和用于给用电设备供电的发电机,所述箱体设置于所述运输车上,所述真空泵、所述加药箱、所述加药泵、所述文丘里管、所述混合罐、所述脱水机、所述发电机均位于所述箱体内,所述真空泵的进料口设置有进污泥管,所述进污泥管穿过所述箱体向外延伸,所述真空泵的出料口、所述文丘里管、 所述混合罐、所述脱水机从前到后依次通过输送管道连接,所述脱水机具有出水口和出污泥口,所述出水口设置有穿过所述箱体向外延伸的排水管,所述出污泥口设置有穿过所述箱体向外延伸的排污泥管;所述文丘里管具有加药口,所述加药箱、所述加药泵、所述加药口依次通过输药管道连接。所述混合罐包括罐体和连接于所述罐体内侧中部的隔离筛网,所述隔离筛网将所述罐体隔离为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所述罐体的上端设置有污泥入口、所述罐体的上半部分设置有杂质出口,所述罐体的下半部分设置有污泥出口。所述污泥出口设置于所述罐体的侧壁,所述污泥出口位于所述脱水机的进料口的上方,所述污泥出口与所述脱水机的进料口之间通过输送管道连接。所述污泥出口设置于所述罐体的下端,所述污泥出口与所述脱水机的进料口之间设置有污泥泵,所述污泥出口、所述污泥泵、所述脱水机的进料口依次通过输送管道连接。所述罐体具有两个所述污泥出口,其中,第一个污泥出口设置于所述罐体的侧壁, 且该第一个污泥出口位于所述脱水机的进料口的上方;第二个污泥出口设置于所述罐体的下端,该第二个污泥出口与所述脱水机的进料口之间设置有污泥泵,第二个污泥出口、所述污泥泵、所述脱水机的进料口依次通过输送管道连接。所述罐体的上半部分还设置有刮板输送机,所述刮板输送机的输送末端位于所述杂质出口处。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使将污泥从管渠中抽出后,先将污泥进行脱水处理,后将从污泥中脱出的水排回管渠,将经过脱水处理的浓缩污泥打包运走。本技术的装置将污泥进行脱水处理,提高污泥的干度,使之减量化,减少污泥运输量30%以上, 从而减少运输成本30%以上,同时本技术的装置有效减少了运输次数,提高清理效率, 节省工时50%以上;本技术的装置清理的污泥含固率由3%以下提高到30%以上,减少填埋面积30%以上;经过本技术的装置处理的污泥除填埋处理外,还可将其用于制砖、堆肥、燃烧用途。综上所述,本技术的装置可以有效降低管渠清理的成本,减少对环境的二次污染,还可以促进实现污泥的资源化利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流动式管渠污泥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在图中1-箱体;2-真空泵;3-加药箱;4-加药泵;5-文丘里管;6_混合罐的罐体;7-隔离筛网;8-污泥出口 ;9-污泥泵;10-刮板输送机;11-脱水机;12-发电机;13-杂质出口。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流动式管渠污泥处理装置,包括运输车、箱体1、真空泵2、加药箱 3、加药泵4、文丘里管5、混合罐、脱水机11和用于给用电设备供电的发电机12,箱体1设置于运输车上,真空泵2、加药箱3、加药泵4、文丘里管5、混合罐、脱水机11、发电机12均位于箱体1内,真空泵2的进料口设置有进污泥管,进污泥管穿过箱体1向外延伸,真空泵2的出料口、文丘里管5、混合罐、脱水机11从前到后依次通过输送管道连接,脱水机11具有出水口和出污泥口,出水口设置有穿过箱体1向外延伸的排水管,出污泥口设置有穿过箱体1 向外延伸的排污泥管;文丘里管5具有加药口,加药箱3、加药泵4、加药口依次通过输药管道连接。其中,混合罐包括罐体6和连接于罐体6内侧中部的隔离筛网7,隔离筛网7将罐体6隔离为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罐体6的上端设置有污泥入口、罐体6的上半部分设置有杂质出口 13,罐体6的下半部分设置有污泥出口 8。管渠内的污泥经真空泵2抽出后,进入到输送管道,后在文丘里管5中与调质剂混合,混合后的污泥经混合罐的隔离筛网7进行粗过滤,大颗粒的杂质(例如塑料)经从杂质出口 13取出并打包运走,经过粗过滤的污泥经脱水处理浓缩后,打包运走,而浓缩出来的水排回管渠。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污泥出口 8设置于罐体6的侧壁,污泥出口 8位于脱水机11的进料口的上方,污泥出口 8与脱水机11的进料口之间通过输送管道连接。由于污泥出口 8的液位高于脱水机11的进料口,污泥在自身的重力作用下从输送管道进入到脱水机11中。作为本技术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污泥出口 8设置于罐体6的下端,污泥出口 8 与脱水机11的进料口之间设置有污泥泵9,污泥出口 8、污泥泵9、脱水机11的进料口依次通过输送管道连接。污泥由污泥泵9泵送至脱水机11中。作为本技术的再一种实施方式,罐体6具有两个污泥出口 8,其中,第一个污泥出口 8设置于罐体6的侧壁,且该第一个污泥出口 8位于脱水机11的进料口的上方;第二个污泥出口 8设置于罐体6的下端,该第二个污泥出口 8与脱水机11的进料口之间设置有污泥泵9,第二个污泥出口 8、污泥泵9、脱水机11的进料口依次通过输送管道连接。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可以只打开两个污泥出口 8中的一个,也可以同时打开两个污泥出口 8。在本技术中,罐体6的上半部分还设置有刮板输送机10,刮板输送机10的输送末端位于杂质出口处。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内容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的简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均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流动式管渠污泥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流动式管渠污泥处理装置包括运输车、箱体、真空泵、加药箱、加药泵、文丘里管、混合罐、脱水机和用于给用电设备供电的发电机,所述箱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流动式管渠污泥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流动式管渠污泥处理装置包括运输车、箱体、真空泵、加药箱、加药泵、文丘里管、混合罐、脱水机和用于给用电设备供电的发电机,所述箱体设置于所述运输车上,所述真空泵、所述加药箱、所述加药泵、所述文丘里管、所述混合罐、所述脱水机、所述发电机均位于所述箱体内,所述真空泵的进料口设置有进污泥管,所述进污泥管穿过所述箱体向外延伸,所述真空泵的出料口、所述文丘里管、所述混合罐、所述脱水机从前到后依次通过输送管道连接,所述脱水机具有出水口和出污泥口,所述出水口设置有穿过所述箱体向外延伸的排水管,所述出污泥口设置有穿过所述箱体向外延伸的排污泥管;所述文丘里管具有加药口,所述加药箱、所述加药泵、所述加药口依次通过输药管道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东阳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畅通管道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