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梁再辉专利>正文

装填带翼片的斜板式沉淀器的沉淀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04819 阅读:3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装填带翼片的斜板式沉淀器的沉淀池属于净水装置领域,主要解决普通填装斜板(管)沉淀器的沉淀池沉淀效率低,水处理效果不理想的问题;在斜板式沉淀器(1)的斜板(3)的下侧面上具有规则分布的翼片(4),相邻的两块斜板(3)与相邻的两块翼片(4)之间构成类同斜管式沉淀器中的菱形的斜管沉淀单元(5),其具有偏在上部的沉淀主流区(6)和偏在下部边缘部位的排泥通道(7),斜板(3)叠加垒放式排列,能够很方便地通过支架(11)构成斜板式沉淀器(1)的单元总程(12),其组排后,能将沉淀池(2)规则式的格式化;有益之处:污泥颗粒沉降下滑速度高、行程短、不堆积,并能有效避免发生积泥的问题,从而提高沉淀效率及水处理效果,在沉淀池的表面积一定的条件下,能增加沉淀面积,提高沉淀池的负荷,同时便于制做、安装、管理和维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净水装置领域,涉及一种装填带翼片的斜板式沉淀器的沉淀池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斜板(管)沉淀池是把与水平面成一定角度的众多斜板(斜管组件)沉淀器放置于沉淀池中构成,无论以板箱成组放置还是单件堆放,大都以一致的倾斜方向整体悬空式填满在沉淀池中,水流从下向上,或从上向下(斜板沉淀池也可沿水平方向)流动,污泥颗粒则沉于斜板(斜管组件)的底部,当颗粒累积到一定程度时,便自动下滑,堆积的污泥再定期清排出池。不足之处在于,在斜板(斜管)的角落处极易产生污泥及絮体堆积,从而使排泥面积减少,并且造成斜板(斜管)内局部流速增加,从而增加了污泥下滑的顶托力,进一步增加污泥堆积,产生污泥堆积的恶性循环,并因此更加长了污泥沉淀至排放的行程,同时水流速的增加还能把已积沉在斜板(斜管)上的污泥卷起,发生涌泥现象,使水质严重恶化;另方面沉淀池的池底之上整体悬空式的空间存放滑落而下的污泥,虽然池底成斜坡状,有利污泥排放,但由于整体性的池底面积过大,推动力不足,因此沉淀池的池底容易积泥,积泥的结果不仅会加大池底的承重负荷,还会影响斜板(斜管)上积沉的污泥下滑,影响沉淀效率及水处理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解决的技术问题通过改变斜板式沉淀器及沉淀池的结构,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使污泥颗粒沉降下滑速度高、行程短、不堆积,沉淀效率高、效果好,并能有效避免积泥的问题,从而提高沉淀效率及水处理效果,在沉淀池的表面积一定的条件下,能增加沉淀面积,提高沉淀池的表面负荷,同时便于安装、管理和维护。采用的技术方案装填带翼片的斜板式沉淀器的沉淀池,具有斜板式沉淀器1,并填装在沉淀池2中以及相应的清泥装置,其特征在于组成斜板式沉淀器1的斜板3的下侧面上在水平方向装有规则分布的翼片4,相邻的两块斜板3与相邻的两块翼片4之间构成类同斜管式沉淀器中的菱形的斜管沉淀单元5,其具有偏在上部的沉淀主流区6和偏在下部边缘部位的排泥通道7。有益效果污泥颗粒沉降下滑速度高、行程短、不堆积,沉淀效率高、效果好,并能有效避免发生积泥的问题,从而提高沉淀效率及水处理效果,在沉淀池的表面积一定的条件下,能增加沉淀面积,提高沉淀池的表面负荷,同时便于制做、安装、管理和维护。附图说明图1、总体组装结构平面示意图;图2、按图1所示的A-A剖视图,(a)斜板3正交八字型排列,(b)斜板3叉交八字型排列,(c)斜板3呈倾斜并相互平行式排列,(d)斜板3呈倾斜并相互平行装在过渡板13上排列;图3、按图1所示的B-B剖视图;图4、带翼片4的斜板3相互构成菱形的斜管沉淀单元5的立体结构组成示意图;图5、按图4所示的I部位的斜管沉淀单元5的A向放大图;图6、翼片4在斜板3的下侧面上分布状态示意图,(e)水平平行式,(f)倾斜平行式,(g)倾斜不平行式;图7、带翼片的斜板3整体悬空式堆满在沉淀池2中结构示意图,(h)倾斜方向一致式,(m)装在过渡板13上并且倾斜方向一致式,(n)倾斜方向交叉式;图8、按图1所示的C-C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进一步详加说明;图1、8中的箭头示为沉淀池2的水进出方向;22示为排泥装置;23示为出水装置;图4、5中的箭头示为污泥颗粒下滑流动方向;图6中的箭头示为水流动方向;如图4、5所示,相邻的两块带翼片4的斜板3之间,其中一块斜板3的下侧面及其上所具有的相邻的两块翼片4与相邻的斜板3的上侧面相互构成一个类同斜管式沉淀器中的菱形的斜管沉淀单元5,翼片4的外边缘线与相邻的斜板3的上侧面之间有一定的间距S,从而形成斜管沉淀单元5的排泥通道7,污泥颗粒在沉淀主流区6内沉淀后沿翼片4下滑,并通过排泥通道7滑出,顺着相邻的斜板3的上侧面下滑至沉淀池2的底部;带翼片4的斜板3的底边缘上还装有滑泥板9,以利污泥顺畅下滑脱离斜板3,防止污泥堆积;带翼片4的斜板3的上侧面上在垂直方向还间隔式装有导泥肋条8,以提高斜板3的强度,有利斜板3叠加垒放成单元总程式整体,方便安装,并能强制进水从沉淀主流区6通过,控制污泥下滑,防止进水从排泥通道7短路流,减轻水流对污泥下滑的干扰;斜板3与水平面成一定角度α,角度α为10°~80°,翼片4与斜板3成一定角度β,角度β为大于0°,小于180°减角度α。如图6所示,翼片4在斜板3的下侧面上有三种分布状况,如图(e)所示,翼片4为水平式相互平行且间隔x相等式分布;或者如图(f)所示,翼片4为依据水流方向逐渐降低的倾斜式相互平行且间隔x相等式分布,或者如图(g)所示,翼片4为依据水流方向逐渐降低的倾斜式分布,在水入口端相互的间距y相等,在水出口端相互的间距均大于入口端的间距y。如图1、2、4所示,带翼片4的斜板3叠加垒放式排列,并通过支架11构成斜板式沉淀器1的单元总程12,以便制做、安装和维护,并有利于控制水流,提高沉淀效率及水处理效果,单元总程12可卸性的组排成将沉淀池2规则式格式化的固定装在沉淀池2中,其大小、数量取决于工程的实际需要;如图2(a)所示,斜板3呈正交八字型,即相互对应的左、右两块斜板3的顶边缘相互相交式排列固定在支架11上,构成单元总程12;或者如图2(b)所示,斜板3呈叉交八字型,即相互对应的左、右两块斜板3的顶边缘相互间隔交错式排列固定在支架11上,构成单元总程12;八字型排列的斜板3的底边缘上分别装有滑泥板9,该板与水平面成一定的角度r,角度r为大于0°,小于90°,另外单元总程12从上到下,间隔式的在滑泥板9的底边缘上还装有导泥板10,以防止涌泥;或者如图2(c)所示,斜板3呈倾斜并相互平行式排列,即斜板3的顶边缘平齐式固定在支架11上,构成单元总程12;或者如图2(d)所示,斜板3呈倾斜并相互平行式装在过渡板13的一个侧面上,构成羽单元14,羽单元14分别通过过渡板13的顶边缘平齐式固定在支架11上,构成单元总程12,此时,斜管沉淀单元5不仅具有排泥通道7,同时还具有由过渡板13的另一个侧面构成的羽单元排泥通道15。如图1、2、3和8所示,沉淀池2中具有与单元总程12所组排构成的斜板式沉淀器1相对应的阻流墙,以利控制水流,和稳定沉淀污泥,提高沉淀效率及水处理效果,阻流墙设置具有三种结构,第一、沉淀池2格式化后,顺着沉淀池2的水进出方向,在组排的单元总程12的侧向具有排泥公共通道16,在此通道的两端部位分别设有中间阻墙17和边侧阻墙18,边侧阻墙18与沉淀池2的边墙连为一体,在组排的单元总程12的两端水总进、出口的靠下部位的积泥区分别设有端口阻墙19;第二,顺着排泥公共通道16在其中央位置调协悬空式格式阻墙20;第三,在排泥公共通道16上间隔设置挡水墙21;阻流墙的三种结构择一设置或者兼而有之。相应的沉淀池2的池底呈两边高中间低的形状,污泥集中滑入中央集泥槽24内,利于清排而不积泥。如图7所示,带翼片4的斜板3整体悬空式成单元式或各板独立式填满沉淀池2中的结构有三种,如图中(h)所示,斜板3以一致的倾斜方向填满在沉淀池2中;或者如图中(m)所示,斜板3装在过渡板13上并以一致的倾斜方向填满在沉淀池2中;或者如图中(n)所示,斜板3成组性倾斜方向交叉式填满在沉淀池2中。所谓类同斜管式沉淀器中的菱形的斜管沉淀单元5现有技术中,斜管沉淀器即指斜管组件式沉淀器,也就是具有菱形孔的蜂窝纸状的物品,其每一个菱形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装填带翼片的斜板式沉淀器的沉淀池,具有斜板式沉淀器(1),并填装在沉淀池(2)中以及相应的清泥装置,其特征在于:组成斜板式沉淀器(1)的斜板(3)的下侧面上在水平方向装有规则分布的翼片(4),相邻的两块斜板(3)与相邻的两块翼片(4)之间构成类同斜管式沉淀器中的菱形的斜管沉淀单元(5),其具有偏在上部的沉淀主流区(6)和偏在下部边缘部位的排泥通道(7)。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再辉马军
申请(专利权)人:梁再辉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