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钵形毯状秧苗育秧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046401 阅读:3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钵形毯状秧苗育秧盘。它包括盘体,盘体的周边具有一定高度的边框,盘体的盘底被压制凸起的下宽上窄的隔条纵横相交构成多个钵,所述隔条的高度低于边框的高度,所述盘体中形成钵形毯状秧苗毯部的高度区间的高度与形成钵形毯状秧苗钵部的高度区间的高度的比例在1.5:1到3:1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保证了在不加辅助连接材料的条件下,可使秧苗连接成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边框的外延伸,形成向外的翻边防止了盘口和边沿的撕裂,进而提高了育秧盘的使用寿命。(*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水稻机插秧用秧苗育秧盘领域。
技术介绍
将水稻机插秧用秧苗培育成根的下部成钵形秧苗的形态,根的上部相互连接成毯形状的下钵上毯形式的钵形毯状秧苗,使其集钵状秧苗和毯状秧苗的特点和优点,将钵形秧苗按纵横排列有序的连成一片,便于插秧机有序取秧插秧使用。用这种秧苗机插取秧均勻、伤根少、返青快,产量较常规可增加5-10%。目前在国内已大规模推广应用。用于培育这种秧苗的盘钵形毯状秧苗育秧盘也出现了多种形式。在现有的各种钵形毯状秧苗育秧盘中,结构形式不理想,在实际的应用存在许多问题,其中尤其由塑料薄膜片材料压制而成的软盘育秧盘,设计不合理,秧苗成毯困难,在育秧时需要加辅助连接材料才有可能成毯,育秧盘易破损,使用寿命低。公告号为CNM71092Y的专利文献公开的水稻钵形毯状秧苗育秧盘即属此类。要使钵形毯状秧苗有更好的应用推广,必须对钵形毯状秧苗育秧盘进行改进, 解决成毯困难和易破损等问题,使钵形毯状秧苗育秧技术有更大的推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为提供一种新型钵形毯状秧苗育秧盘,以解决由塑料薄膜片材料压制而成的普通钵形毯状秧苗育秧盘秧苗成毯困难问题。为此,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包括盘体,盘体的周边具有一定高度的边框,盘体的盘底被压制凸起的下宽上窄的隔条纵横相交构成多个钵,所述隔条的高度低于边框的高度,所述盘体中形成钵形毯状秧苗毯部的高度区间的高度与形成钵形毯状秧苗钵部的高度区间的高度的比例在1. 5 1 到3 :1之间。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可采用以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形成钵形毯状秧苗毯部的高度区间的高度与形成钵形毯状秧苗钵部的高度区间的高度的比例在1. 8 :1到2. 2 :1之间。边框的顶部向外翻边,所述翻边的横截面有构成加强筋的弯曲部位,所述加强筋环绕盘体或加强筋仅处在边框角部的翻边处。所述翻边的横截面呈圆弧形。它为由塑料薄膜片材料经吸塑或压塑而成的一体式结构。所述钵呈倒四棱台体,每个钵底部设有透水小孔。所述盘体的周边形状呈矩形。由于采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构成钵的纵横隔条高度低于盘体周边的边框, 使盘体内上部空间无纵横隔条,为形成毯部的高度区间,盘体内下部为纵横隔条构成的钵, 为形成钵部的高度区间。育秧盘形成毯部的高度区间高度比形成钵部的高度区间高度大, 它们之间的高度比例弥补了在同等条件下秧苗根系向下生长能力强于横向生长延伸能力所造成的秧苗成毯困难的问题,使得钵形毯状秧苗成毯容易,在育秧时无需再加辅助连接材料,所成之毯的强度适中,既便于插秧机分割又不易在运输中破损。本技术在盘体周边的翻边起到加强筋的作用,加强筋的横截面可以是圆弧形或其它弯曲形状,特别是在长方形盘体边框的四角,这种翻边加强筋尤其重要。加强筋的采用增强了育秧盘的周边口沿的强度,减少了由于口沿的破损而造成育秧盘的损坏,提高了育秧盘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俯视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横截面示意图。图3为图1中育秧盘边角部位的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附图1-3。本技术包括盘体1,盘体1的周边具有一定高度的边框11,盘体的盘底被压制凸起的下宽上窄的隔条12纵横相交构成多个钵13,所述构成钵的纵横隔条12的高度低于盘体周边的边框11,使育秧盘内上部的一部分空间无纵横隔条12,为形成毯部的高度区间21,盘体内下部的纵横隔条12构成钵,为形成秧苗钵的高度区间22,并且, 隔条以上的边框高度高于隔条的高度,使育秧盘形成钵部的高度区间22的高度h小于形成毯部的高度区间21的高度H,高度区间H的高度与高度区间h的高度的比例在1. 5 :1到3 1之间,优选为1.8 :1到2.2 :1之间。边框的顶部向外翻边23,所述翻边的横截面有构成加强筋的弯曲部位M,所述加强筋环绕盘体。所述翻边的横截面呈圆弧形或其它弯曲形状。本技术所提供的钵形毯状秧苗育秧盘为由塑料薄膜片材料经吸塑或压塑而成的一体式结构。所述钵13呈倒四棱台体,每个钵底部设有透水小孔14。所述盘体1的周边形状呈矩形。育秧时,在育秧盘中放入适量底土,底土要高过钵13,接近边框的高度,再将种子按规定量播入到底土之上,覆盖顶土,完全掩盖种子,顶土不超过边框的高度。在秧苗的生长过程中,一部分根在顶土中生长使各钵苗相互连接成片,另一部分根进入钵形成钵,育成钵形毯状秧苗,由于根的向下生长特性,大部分根系进入到钵。由于高度区间21的高度H 大于高度区间22的高度h,其比例在1. 5 1到3 1之间,保证了三分之一左右的根系在钵之上,保证在不加辅助连接材料的条件下,使钵形毯状秧苗连接成毯。权利要求1.新型钵形毯状秧苗育秧盘,它包括盘体,盘体的周边具有一定高度的边框,其特征在于盘体的盘底被压制凸起的下宽上窄的隔条纵横相交构成多个钵,所述隔条的高度低于边框的高度,所述盘体中形成钵形毯状秧苗毯部的高度区间的高度与形成钵形毯状秧苗钵部的高度区间的高度的比例在1.5 1到3 1之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钵形毯状秧苗育秧盘,其特征在于形成钵形毯状秧苗毯部的高度区间的高度与形成钵形毯状秧苗钵部的高度区间的高度的比例在1.8 1到 2.2 1之间。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新型钵形毯状秧苗育秧盘,其特征在于边框的顶部向外翻边,所述翻边的横截面有构成加强筋的弯曲部位,所述加强筋环绕盘体或加强筋仅处在边框角部的翻边处。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钵形毯状秧苗育秧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边的横截面呈圆弧形。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钵形毯状秧苗育秧盘,其特征在于它为由塑料薄膜片材料经吸塑或压塑而成的一体式结构。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钵形毯状秧苗育秧盘,其特征在于所述钵呈倒四棱台体, 每个钵底部设有透水小孔。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钵形毯状秧苗育秧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盘体的周边形状呈矩形。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钵形毯状秧苗育秧盘。它包括盘体,盘体的周边具有一定高度的边框,盘体的盘底被压制凸起的下宽上窄的隔条纵横相交构成多个钵,所述隔条的高度低于边框的高度,所述盘体中形成钵形毯状秧苗毯部的高度区间的高度与形成钵形毯状秧苗钵部的高度区间的高度的比例在1.51到31之间。本技术保证了在不加辅助连接材料的条件下,可使秧苗连接成毯。本技术的边框的外延伸,形成向外的翻边防止了盘口和边沿的撕裂,进而提高了育秧盘的使用寿命。文档编号A01G9/10GK202104077SQ20112005029公开日2012年1月11日 申请日期2011年2月28日 优先权日2011年2月28日专利技术者徐一成, 朱德峰, 陈慧哲 申请人:中国水稻研究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新型钵形毯状秧苗育秧盘,它包括盘体,盘体的周边具有一定高度的边框,其特征在于盘体的盘底被压制凸起的下宽上窄的隔条纵横相交构成多个钵,所述隔条的高度低于边框的高度,所述盘体中形成钵形毯状秧苗毯部的高度区间的高度与形成钵形毯状秧苗钵部的高度区间的高度的比例在1.5∶1到3∶1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一成朱德峰陈慧哲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稻研究所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