锥形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045414 阅读:2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锥形鼓,包括上鼓皮、下鼓皮、位于上下鼓皮之间形成鼓腔的鼓身及固定上下鼓皮的压圈,所述鼓身为圆台状。所述上下鼓皮分别通过压圈利用螺丝固定在位于鼓身上的鼓耳上。所述上下鼓皮为透明的鼓皮。由于本发明专利技术形成的鼓腔有一定的锥度,使得在打击的声音上,会更加的急促,且清脆明亮,没有噪音,声音的延展性更强,鼓腔的震动效果更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鼓,尤其是一种锥形鼓
技术介绍
鼓是一种较常见的乐器,也是最早被使用于管弦乐团的打击乐器。现有的鼓包括上下鼓皮、位于上下鼓皮之间形成鼓腔的鼓身及压圈,鼓皮通过压圈利用螺丝固定在位于鼓身上的鼓耳上。现有的鼓身为圆筒状,这也是传统的鼓形,但是,这种鼓形声音浑厚,略有杂音,而且延展性差,回音效果不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声音清脆,没有杂音,延展性好,震动效果更好的锥形鼓。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锥形鼓,包括上鼓皮、下鼓皮、位于上下鼓皮之间形成鼓腔的鼓身及固定上下鼓皮的压圈,所述鼓身为圆台状。所述上下鼓皮分别通过压圈利用螺丝固定在位于鼓身上的鼓耳上。所述上下鼓皮为透明的鼓皮。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本专利技术形成的鼓腔有一定的锥度,使得在打击的声音上,会更加的急促,且清脆明亮,没有噪音,声音的延展性更强,鼓腔的震动效果更好。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锥形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锥形鼓,包括上鼓皮1、下鼓皮2、位于上下鼓皮之间形成鼓腔的鼓身4及固定上下鼓皮的压圈3,所述鼓身4为圆台状。上鼓皮1、下鼓皮2分别通过压圈3利用螺丝6固定在位于鼓身4上的鼓耳5上。 所述上鼓皮1、下鼓皮2为透明的PET鼓皮。本专利技术形成的鼓腔打破了传统的圆筒形鼓腔,因其有一定的锥度,使得在打击的声音上,会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效果当鼓槌敲击小端面鼓皮时,声音会沿着整个腔体进行快速的传播,声音会更加的急促,且清脆明亮,没有噪音。当鼓槌敲击大端面时,因鼓腔锥度的原因,声音会沿着整个鼓腔进行回旋传播,此时的声音较传统鼓腔的声音的延展性更强,鼓腔的震动效果会更好。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内容并不局限在上述的实施例中,相同领域内的有识之士可以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指导思想之内可以轻易提出其他的实施例,但这种实施例都包括在本专利技术的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锥形鼓,包括上鼓皮(1)、下鼓皮( 、位于上下鼓皮之间形成鼓腔的鼓身(4)及固定上下鼓皮的压圈(3),其特征在于,所述鼓身(4)为圆台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锥形鼓,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鼓皮(1、幻分别通过压圈(3) 利用螺丝(6)固定在位于鼓身(4)上的鼓耳(5)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锥形鼓,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鼓皮(1、幻为透明的鼓皮。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锥形鼓,包括上鼓皮、下鼓皮、位于上下鼓皮之间形成鼓腔的鼓身及固定上下鼓皮的压圈,所述鼓身为圆台状。所述上下鼓皮分别通过压圈利用螺丝固定在位于鼓身上的鼓耳上。所述上下鼓皮为透明的鼓皮。由于本专利技术形成的鼓腔有一定的锥度,使得在打击的声音上,会更加的急促,且清脆明亮,没有噪音,声音的延展性更强,鼓腔的震动效果更好。文档编号G10D13/02GK102314864SQ20111027420公开日2012年1月11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16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16日专利技术者刘运波 申请人:天津瑞通乐器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锥形鼓,包括上鼓皮(1)、下鼓皮(2)、位于上下鼓皮之间形成鼓腔的鼓身(4)及固定上下鼓皮的压圈(3),其特征在于,所述鼓身(4)为圆台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运波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瑞通乐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