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淀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04420 阅读:1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沉淀槽,其结构比较简单且具有优越的固体成分的沉降分离特性。生水被供给到给水井(12)内后,主要从槽体底面(11a)沿着槽体内周壁面(11b)流动,从溢流堰(15)溢流,通过澄清水排出管(16)排出。在沿着该槽体内周壁面(11b)流动期间,通过从倾斜板(14)彼此间流过,可高效率地进行沉降分离处理。沉降物从内周壁面(11b)沿着槽体底面(11a)流动,流入凹状的排出部(13)中,由此处排到槽体(11)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来沉降分离处理生水的沉淀槽(沉降分离装置),尤其涉及如下结构的沉淀槽,即,供给到槽体的中央部的生水至少一部分沿着槽体的内周壁面上升而成为澄清水,该澄清水从溢流部流出。
技术介绍
沉降分离装置有自然沉降分离装置、倾斜沉降分离装置、凝集沉降分离装置等。自然沉降分离装置有长方形和圆形的装置,长方形的装置通常为水平流式,被称为横流式沉淀池,圆形沉降装置有上流式和水平流式,在以澄清为目的的情况下采用水平流式。横流式沉淀池易产生密度流,因此设置流入、流出整流壁和中间整流壁以使流动均匀化,实现分离效率的提高。圆形沉降装置容易使沉降泥浆的泥汇集。图4表示圆形沉降槽的结构例。在该圆形沉降槽中,经生水供给管3而被供给到设置于槽体1的中央的中央井2处的生水,从该中央井(central well)2的下部向槽体1的下部扩展,然后在槽体1内上升,在此期间沉降分离固体成分,澄清水从溢流堰4溢流而流到槽体外。沉降了的污泥通过由驱动装置5旋转驱动的集泥用耙(rake)6,而汇集到排泥部7中,并经排出管8排出。倾斜沉降分离装置是一种在沉降槽内插入倾斜板或水平板的装置,板的下面生成澄清液,该装置的使用原理是,随着插入面积的增大沉降面积变多,澄清液的生成速度变快。因而,可与板的插入面积成比例地增大分离面积,从而可降低水表面载荷(m3/m2h),所以可分离沉降速度较小的粒子。在实公平5-45363号公报、特开平5-200205号公报等中,记载有这样的具有倾斜板的沉降槽。但是,在实公平5-45363号公报、特开平5-200205号公报的沉降槽中,是将倾斜板设置在较大的范围内,因此成本高。专利文献1实公平5-45363号公报专利文献2特开平5-20020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比较简单且固体成分的沉降分离特性优越的沉淀槽。本专利技术的沉淀槽,供给到槽体中央部中的生水的至少一部分,沿着该槽体的内周壁面上升,成为澄清水而从该槽体上部的溢流部流出,其特征在于,沿着该槽体的内周壁面设置有倾斜板。在本专利技术的沉淀槽中,供给到槽体中央部中的生水的大部分,沿着槽体底部向槽体内周壁面流动,接着沿着该内周壁面上升,在此期间进行固体成分的沉降分离处理,澄清水从槽体上部的溢流部溢流。在本专利技术中,由于在该槽体内周壁面上设置有倾斜板,所以当水沿着该槽体内周壁面上升期间,可高效率地进行沉降分离处理。在本专利技术中,因为倾斜板沿着槽体内周壁面设置就足够,所以与已有例相比,倾斜板的设置张数较少即可,从而使装置的结构简单,并使装置结构的成本也低廉。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沉淀槽的纵剖视图。图2a是沿着图1的II-II线的向视图。图2b是沿着图2a的B-B线的剖视图。图3是设置在其它实施方式中的倾斜板的侧视图。图4是已有沉淀槽的纵剖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考图1、2a以及2b,对于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式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所述的沉淀槽10中,槽体11为圆形,在其中央部设置有给水井12。该给水井12为上下两端敞开的圆筒状,其上端部突出于槽体1内的水位的上方。在槽体1的中央底部,设置有用于汇集并排出沉降后的固体成分的凹状的排出部13。槽体11的底部11a形成为,从槽体11的内周壁面11b的下端向中央呈向下坡度的圆锥形状。在该槽体11的内周壁面11b上,设置有多个倾斜板14。各倾斜板14是大体长方形的平板状,在其一长边固定安装于内周壁面11b上。各倾斜板14彼此的间隔一定,各倾斜板14的倾斜角度θ(相对于水平面的仰角)也相同。该各倾斜板14的倾斜角度θ为45°~80°,特别优选为大约55~70°的程度。倾斜板14设置在内周壁面11b的整周上。在本实施方式中,倾斜板14的下端位于从槽体底面11a起规定距离的上方。此外,倾斜板14的上端位于槽体11的水位的下方。倾斜板14的横宽L优选为槽体11的半径的10~30%左右。沿着内周壁面11b的上部设置有作为溢流部的溢流堰15。在上述结构的沉淀槽10中,生水被供给到给水井12内后,主要从槽体底面11a沿着槽体内周壁面11b流动,再从溢流堰15溢流而由澄清水排出管16排出。在沿着该槽体内周壁面11b流动期间,通过从倾斜板14彼此之间流过,可高效率地进行沉降分离处理。沉降物从内周壁面11b沿着槽体底面11a流动,流入凹状的排出部13内,由此排到槽体11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倾斜板14为仅向一方向倾斜的单板状,但是也可如图3所示,为沿着上下方向呈曲折形弯曲的倾斜板14A。在本专利技术中,也可在倾斜板14彼此(或14A彼此)之间填充拉希格圈(raschig-ring)形状的多孔质填充体,从而较细地分割倾斜板彼此之间的流路。在本专利技术中,也可如上述图4所示,设置沿着槽体底面旋转的集泥用耙装置。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槽体11的俯视形状为圆形,但是也可为矩形或五边形以上的多边形、椭圆形等。本专利技术除用于排水处理之外,还可用于各种过程中的沉淀槽。权利要求1.一种沉淀槽,供给到槽体中央部中的生水的至少一部分,沿着该槽体的内周壁面上升,成为澄清水而从该槽体上部的溢流部流出,其特征在于,沿着该槽体的内周壁面设置有至少1张倾斜板。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沉淀槽,其特征在于,在槽体的中央设置有给水井,通过该给水井将生水供给到槽体内的底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沉淀槽,其特征在于,槽体的底面从内周壁面的下端向中央成为向下坡度。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沉淀槽,其特征在于,倾斜板是大体呈长方形的平板状,其一长边固定安装在内周壁面上。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沉淀槽,其特征在于,多个倾斜板以隔开一定间隔的方式设置在槽体的整周上。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沉淀槽,其特征在于,倾斜板的倾斜角度即相对于水平面的仰角为45°~80°。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沉淀槽,其特征在于,倾斜板的横宽是槽体的半径的10~30%。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沉淀槽,其特征在于,倾斜板在上下方向上呈曲折形弯曲。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沉淀槽,其特征在于,设置有沿着槽体底面旋转的集泥用耙装置。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沉淀槽,其结构比较简单且具有优越的固体成分的沉降分离特性。生水被供给到给水井(12)内后,主要从槽体底面(11a)沿着槽体内周壁面(11b)流动,从溢流堰(15)溢流,通过澄清水排出管(16)排出。在沿着该槽体内周壁面(11b)流动期间,通过从倾斜板(14)彼此间流过,可高效率地进行沉降分离处理。沉降物从内周壁面(11b)沿着槽体底面(11a)流动,流入凹状的排出部(13)中,由此处排到槽体(11)外。文档编号B01D21/24GK1898001SQ20048003909公开日2007年1月17日 申请日期2004年12月21日 优先权日2003年12月26日专利技术者R·戈莱 申请人:栗田工业株式会社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沉淀槽,供给到槽体中央部中的生水的至少一部分,沿着该槽体的内周壁面上升,成为澄清水而从该槽体上部的溢流部流出,其特征在于,沿着该槽体的内周壁面设置有至少1张倾斜板。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R戈莱
申请(专利权)人:栗田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