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用无缝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036001 阅读:1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无缝管,尤其涉及一种医疗器械用无缝管。一种医疗器械用无缝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医疗器械用无缝管的管体(1)的截面呈矩形结构,所述管体(1)由上壁(1.1)、下壁(1.2)、左壁(1.3)和右壁(1.4)组成,所述上壁(1.1)、下壁(1.2)、左壁(1.3)和右壁(1.4)均向内冲压形成凹槽(2),所述上壁(1.1)、下壁(1.2)、左壁(1.3)和右壁(1.4)之间均为圆弧过渡。这种医疗器械用无缝管的上壁、下壁、左壁和右壁均向内冲压,使得管体表面形成凹槽,这样便保证了管体的强度,提高了其抗弯和抗扭能力,上壁、下壁、左壁和右壁之间均为圆弧过渡,可以有效地防止被划伤。(*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无缝管,尤其涉及一种医疗器械用无缝管
技术介绍
目前,无缝钢管广泛用于制造结构件和机械零件,如石油钻杆、汽车传动轴、以及建筑施工中用的钢脚手架等。用无缝钢管制造环形零件,可提高材料利用率,简化制造工序,节约材料并节省工时。在以往的无缝钢管中,圆形管可以输送更多的流体。此外,圆管截面在承受内部或外部径向压力时,受力较均勻,因此绝大多数无缝钢管是圆管。然而圆管由于形状限制,使得它无法用于一些特殊环境,因为圆管的惯性矩和截面模数较小,其抗弯和抗扭能力较差,强度低,圆管本身的重量较大,对其支撑部件的压力较大,制成圆管所消耗的钢材较多,使得其成本较高。以上各种原因限制了圆管的适用范围,因此在一些特殊环境下都不采用圆管来作为结构件或机器部件。例如许多医疗器械需要考虑到需要较高强度的无缝管,并且还需要无缝管具有一定的抗弯和抗扭能力,这样便不能使用惯性矩和截面模数较小的圆管来制作。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强度较高,抗弯和抗扭能力较强的医疗器械用无缝管。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本技术医疗器械用无缝管的管体截面呈矩形结构,所述管体由上壁、下壁、左壁和右壁组成,所述上壁、下壁、左壁和右壁均向内冲压形成凹槽。所述上壁、下壁、左壁和右壁之间均为圆弧过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这种医疗器械用无缝管的上壁、下壁、左壁和右壁均向内冲压,使得管体表面形成凹槽,这样便保证了管体的强度,提高了其抗弯和抗扭能力,上壁、下壁、左壁和右壁之间均为圆弧过渡,可以有效地防止被划伤。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医疗器械用无缝管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其中管体1、上壁1. 1、下壁1. 2、左壁1. 3、右壁1. 4、凹槽2。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本技术涉及一种医疗器械用无缝管,该医疗器械用无缝管的管体1 的截面呈矩形结构,管体ι由上壁1. 1、下壁1. 2、左壁1. 3和右壁1. 4组成,所述上壁1. 1、 下壁1. 2、左壁1. 3和右壁1. 4均向内冲压,使得管体1表面形成凹槽2,这样便保证了管体 1的强度,提高了其抗弯和抗扭能力,所述上壁1. 1、下壁1. 2、左壁1. 3和右壁1. 4之间均为圆弧过渡,可以有效地防止被划伤。权利要求1.一种医疗器械用无缝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医疗器械用无缝管的管体(1)的截面呈矩形结构,所述管体(1)由上壁(1. 1)、下壁(1. 2 )、左壁(1. 3 )和右壁(1. 4 )组成,所述上壁 (1. 1)、下壁(1.2)、左壁(1.3)和右壁(1.4)均向内冲压形成凹槽(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疗器械用无缝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壁(1.1)、下壁 (1.2)、左壁(1.3)和右壁(1.4)之间均为圆弧过渡。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无缝管,尤其涉及一种医疗器械用无缝管。一种医疗器械用无缝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医疗器械用无缝管的管体(1)的截面呈矩形结构,所述管体(1)由上壁(1.1)、下壁(1.2)、左壁(1.3)和右壁(1.4)组成,所述上壁(1.1)、下壁(1.2)、左壁(1.3)和右壁(1.4)均向内冲压形成凹槽(2),所述上壁(1.1)、下壁(1.2)、左壁(1.3)和右壁(1.4)之间均为圆弧过渡。这种医疗器械用无缝管的上壁、下壁、左壁和右壁均向内冲压,使得管体表面形成凹槽,这样便保证了管体的强度,提高了其抗弯和抗扭能力,上壁、下壁、左壁和右壁之间均为圆弧过渡,可以有效地防止被划伤。文档编号F16S3/00GK202100929SQ201120192858公开日2012年1月4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10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10日专利技术者王炜, 蒋晶, 雷亮亮 申请人:江苏界达特异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医疗器械用无缝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医疗器械用无缝管的管体(1)的截面呈矩形结构,所述管体(1)由上壁(1.1)、下壁(1.2)、左壁(1.3)和右壁(1.4)组成,所述上壁(1.1)、下壁(1.2)、左壁(1.3)和右壁(1.4)均向内冲压形成凹槽(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雷亮亮王炜蒋晶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界达特异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