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德宽专利>正文

内压自密封隔离传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035970 阅读:1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内压自密封隔离传动装置,包括阀盖、阀杆、内压自密封环及浮动隔离环,阀杆设于阀盖内,浮动隔离环设于阀盖内并套在阀杆上,浮动隔离环同时与阀盖、阀杆密封配合,阀盖内形成有轴向限位台;内压自密封环套在阀杆上,且内压自密封环位于浮动隔离环与轴向限位台之间,在内压自密封环上设有通孔将其两侧相通;内压自密封环与浮动隔离环之间设有相对应的侧密封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进一步提高隔离传动装置的防泄漏性能,安全性更高。(*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内压自密封隔离传动装置
技术介绍
在动力传递过程中,尤其是核工业、剧毒环境下,既要实现机械动力的传递,又要避免有害物质的外泄,需要使用密封传动装置。现有的密封传动装置如中国专利200920238041. 9公开了一种隔离密封传动装置,该隔离密封传动装置在机械动力的传递过程中,可以起到有效的隔离密封作用,该结构中,起隔离密封作用的是隔离密封传动罩,在工作过程中仍有可能造成泄漏,其安全性仍有待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内压自密封隔离传动装置,本技术可以进一步提高隔离传动装置的防泄漏性能,安全性更高。其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内压自密封隔离传动装置,包括阀盖、阀杆、内压自密封环及浮动隔离环,阀杆设于阀盖内,浮动隔离环设于阀盖内并套在阀杆上,浮动隔离环同时与阀盖、阀杆密封配合,阀盖内形成有轴向限位台;内压自密封环套在阀杆上,且内压自密封环位于浮动隔离环与轴向限位台之间,在内压自密封环上设有通孔将其两侧相通;内压自密封环与浮动隔离环之间设有相对应的侧密封面。下面对本技术进一步技术方案进行说明。所述内压自密封环相对于所述浮动隔离环一侧的内环、外环均设有与所述浮动隔离环相对应的配合斜面,所述侧密封面为该配合斜面。所述配合斜面相对于所述阀杆的轴线成30度至60度夹角。所述通孔的横截面积为所述内压自密封环横截面积的3%至10%。所述浮动隔离环包括第一盖环、第二盖环、调节螺钉及内密封圈、外密封圈,第一盖环与第二盖环相对,第一盖环与第二盖环通过调节螺钉连接并在其间设有调节间隙,第一盖环与第二盖环之间形成带有斜面的内密封槽及外密封槽,内密封圈、外密封圈分别置于内密封槽、外密封槽内。所述内压自密封环相对于所述阀盖对应的外壁、所述内压自密封环相对于所述阀杆对应的内壁分别形成外密封面、内密封面。所述内压自密封环相对于所述阀盖对应的外壁、所述内压自密封环相对于所述阀杆对应的内壁还分别设有外圆锥面、内圆锥面,所述外密封面、内密封面为圆柱形,外圆锥面相对于所述外密封面、内圆锥面相对于所述内密封面之间均形成1度至7度的倾斜夹角。下面对本技术的优点或原理进行说明1、在正常工作状态下,浮动隔离环两侧的压力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在阀杆动作过程中,浮动隔离环会上下移动而保持浮动隔离环两侧的压力平衡,此时,内压自密封环上设有通孔,其两侧的压力也保持相对平衡,内压自密封环不产生作用;如果柔性密封罩产生破裂而失压时,管道压力必将浮动隔离环与内压自密封环压紧在一起,并通过内压自密封环与浮动隔离环之间对应的侧密封面密封,其两侧的压差越大,密封效果起好,有效的避免有害物质进一步外泄,提高了内压自密封隔离传动装置的安全性;2、浮动隔离环包括第一盖环、第二盖环,通过调节螺钉调节第一盖环、第二盖环之间的距离,即可调节内密封槽及外密封槽的宽度,由于内密封槽及外密封槽上也带有斜面, 内密封槽及外密封槽的宽度变化,即可调节内密封圈、外密封圈在径向方向的移动,进而调节浮动隔离环与阀盖、阀杆配合的松紧;3、内压自密封环的外密封面、内密封面分别与阀盖、阀杆配合,外圆锥面相对于所述外密封面、内圆锥面相对于所述内密封面之间均形成1度至7度的倾斜夹角,减少内压自密封环与阀盖、阀杆的接触面积,提高其密封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内压自密封隔离传动装置的结构图;图2是图1的局部放大图;图3是浮动隔离环的结构图;图4是内压自密封环的结构图;附图标记说明1、阀盖,2、阀杆,3、浮动隔离环,4、限位台,5、内压自密封环,6、通孔,7、限位销,8、 第一盖环,9、第二盖环,10、内密封圈,11、外密封圈,12、调节螺钉,13、调节间隙,14、柔性密封罩,15、侧密封面,16、内密封面,17、外密封面。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内压自密封隔离传动装置,包括阀盖1、阀杆2、内压自密封环5及浮动隔离环3,阀杆2设于阀盖1内,浮动隔离环3设于阀盖1内并套在阀杆2上, 浮动隔离环3同时与阀盖1、阀杆2密封配合,阀盖1内形成有轴向限位台4 ;内压自密封环 5套在阀杆2上,且内压自密封环5位于浮动隔离环3与轴向限位台4之间,在内压自密封环5上设有通孔6将其两侧相通;内压自密封环5与浮动隔离环3之间设有相对应的侧密封面。其中,在限位台4上设有限位销7,内压自密封环5通过该限位销7限位;所述内压自密封环5相对于所述浮动隔离环3 —侧的内环、外环均设有与所述浮动隔离环3相对应的配合斜面,所述侧密封面为该配合斜面。所述配合斜面相对于所述阀杆2的轴线成30 度至60度夹角。所述通孔6的横截面积为所述内压自密封环5横截面积的3%至10%。所述浮动隔离环3包括第一盖环8、第二盖环9、调节螺钉12及内密封圈10、外密封圈11,第一盖环8与第二盖环9相对,第一盖环8与第二盖环9通过调节螺钉12连接并在其间设有调节间隙13,第一盖环8与第二盖环9之间形成带有斜面的内密封槽及外密封槽,内密封圈10、外密封圈11分别置于内密封槽、外密封槽内。内压自密封环5相对于阀盖1对应的外壁、内压自密封环5相对于阀杆2对应的内壁分别形成外密封面17、内密封面16。内压自密封环5相对于阀盖1对应的外壁、内压自密封环5相对于阀杆2对应的内壁还分别设有外圆锥面、内圆锥面,外密封面17、内密封面16为圆柱形,外圆锥面相对于外密封面17、内圆锥面相对于内密封面16之间均形成4度的倾斜夹角。本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1、在正常工作状态下,浮动隔离环3两侧的压力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在阀杆2动作过程中,浮动隔离环3会上下移动而保持浮动隔离环3两侧的压力平衡,此时,内压自密封环5上设有通孔6,其两侧的压力也保持相对平衡,内压自密封环5不产生作用;如果柔性密封罩14产生破裂而失压时,管道压力必将浮动隔离环3与内压自密封环5压紧在一起,并通过内压自密封环5与浮动隔离环3之间对应的侧密封面密封,其两侧的压差越大, 密封效果起好,有效的避免有害物质进一步外泄,提高了内压自密封隔离传动装置的安全性;2、浮动隔离环3包括第一盖环8、第二盖环9,通过调节螺钉12调节第一盖环8、第二盖环9之间的距离,即可调节内密封槽及外密封槽的宽度,由于内密封槽及外密封槽上也带有斜面,内密封槽及外密封槽的宽度变化,即可调节内密封圈10、外密封圈11在径向方向的移动,进而调节浮动隔离环3与阀盖1、阀杆2配合的松紧;3、内压自密封环5的外密封面17、内密封面16分别与阀盖1、阀杆2配合,外圆锥面相对于外密封面17、内圆锥面相对于内密封面16之间均形成倾斜夹角,减少内压自密封环5与阀盖1、阀杆2的接触面积,提高其密封效果。以上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不以此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在不违反本技术构思的基础上所作的任何替换与改进,均属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内压自密封隔离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阀盖、阀杆、内压自密封环及浮动隔离环,阀杆设于阀盖内,浮动隔离环设于阀盖内并套在阀杆上,浮动隔离环同时与阀盖、 阀杆密封配合,阀盖内形成有轴向限位台;内压自密封环套在阀杆上,且内压自密封环位于浮动隔离环与轴向限位台之间,在内压自密封环上设有通孔将其两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压自密封隔离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阀盖、阀杆、内压自密封环及浮动隔离环,阀杆设于阀盖内,浮动隔离环设于阀盖内并套在阀杆上,浮动隔离环同时与阀盖、阀杆密封配合,阀盖内形成有轴向限位台;内压自密封环套在阀杆上,且内压自密封环位于浮动隔离环与轴向限位台之间,在内压自密封环上设有通孔将其两侧相通;内压自密封环与浮动隔离环之间设有相对应的侧密封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德宽
申请(专利权)人:林德宽许连升宋建中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