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面积便携式β表面污染监测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035234 阅读:2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大面积便携式β表面污染监测仪,包括光学有机玻璃、波长转换光纤、塑料闪烁体、入射窗、光电倍增管,所述的塑料闪烁体为薄片式塑料闪烁体,塑料闪烁体上方设有入射窗,塑料闪烁体下方衬有光学有机玻璃;波长转换光纤并排嵌入有机玻璃上,在光学接触面均涂有硅油;每根波长转换光纤输出端与塑料传输光纤连接,波长转换光纤的盲端镀有铝反射层;所有的塑料传输光纤汇聚成光缆,光缆通过法兰与光电倍增管对接。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探测均匀性好,灵敏面积大、便携式的大面积β表面污染监测仪。(*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辐射探测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快速便携测量工作场所内大面积β表面污染监测仪。
技术介绍
在核事故应急、核设施退役过程中,快速便携的测量放射性表面污染至关重要。现有的β表面污染监测仪主要是塑料闪烁体探测器或流气式正比技术管阵列探测器。塑料闪烁体探测器,采用面积较小的薄片式塑料闪烁体与光电倍增管光阴极直接相对的方式。 由于光阴极面积有限,这种表面污染监测仪灵敏面积普遍小于100cm2。流气式正比计数管阵列式表面污染监测仪,探测面积可达1000cm2,但工作中需要载气支持,在复杂环境下无法便携测量。国外相关文献中公开了一种污染监测仪,该监测仪是将一根波长转换光纤排列成圆环状嵌入光导中作为塑料闪烁体的衬底,波长转换光纤的两端分别对接两根光电倍增管。这种结构的监测仪灵敏面积较小,而且会出现探测均勻性不一致的情况,探测器中心位置的探测效率相对较高,边缘区域则会出现探测“死区”。目前,国内尚无相关技术文献和产品的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探测均勻性好,灵敏面积大、便携式的大面积β表面污染监测仪。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大面积便携式β表面污染监测仪,包括光学有机玻璃、波长转换光纤、塑料闪烁体、入射窗、光电倍增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塑料闪烁体为薄片式塑料闪烁体,塑料闪烁体上方设有入射窗,塑料闪烁体下方衬有光学有机玻璃;波长转换光纤并排嵌入有机玻璃上,在光学接触面均涂有硅油;每根波长转换光纤输出端与塑料传输光纤连接,波长转换光纤的盲端镀有铝反射层;所有的塑料传输光纤汇聚成光缆,光缆通过法兰与光电倍增管对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杰曲延涛马吉增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