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厌氧反应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033965 阅读:5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IC厌氧反应器属于水处理设备,特别是采用厌氧工艺处理污水的设备。该IC厌氧反应器,其特征是:壳体内自下而上依次装有布水器、进水管,一级三相分离器、二级三相分离器、出水口、旋流气液分离器,旋流气液分离器上部上装有沼气出口,布水器与一级三相分离器之间为流化床反应室,一级三相分离器上盖上装有通往气液分离器的上升管,一级三相分离器至二级三相分离器之间为深度净化反应室,壳体中心设有自气液分离器通往布水器的泥水下降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两个三相分离器串联为一体,反应器分为流化床反应室和深度净化反应室,实现内循环具有布水均匀、容积负荷高、抗冲击能力强,出水效果好、基建投资省、占地面积少等优点。(*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水处理设备,特别是采用厌氧工艺处理污水的设备。
技术介绍
使用厌氧工艺处理废水是常用的水处理方法之一,常用的厌氧反应器有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反应器,其由污泥反应区、气液固三相分离器(包括沉淀区)和气室三部分组成。在底部反应区内存留大量厌氧污泥,具有良好的沉淀性能和凝聚性能的污泥在下部形成污泥层。要处理的污水从厌氧污泥床底部流入与污泥层中污泥进行混合接触,污泥中的微生物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把它转化为沼气。虽然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但是存在体积大占地面积多等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的厌氧反应器体积大占地面积多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IC 厌氧反应器,该IC厌氧反应器体积小、高径比大占地面积小。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IC厌氧反应器,其特征是壳体内自下而上依次装有布水器、通往布水器的进水管,一级三相分离器、二级三相分离器、出水口、旋流气液分离器,旋流气液分离器上部上装有沼气出口,布水器与一级三相分离器之间为流化床反应室,一级三相分离器上盖上装有通往旋流气液分离器的上升管。 一级三相分离器至二级三相分离器之间为深度净化反应室,壳体中心设有自旋流气液分离器通往布水器的泥水下降管。所述的二级三相分离器上盖上设有通向旋流气液分离器的集气管。所述的壳体底部装有排污口。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为经过调节pH和温度的生产废水首先进入反应器底部的混合区,并与来自泥水下降管的内循环泥水混合液充分混合后进入颗粒污泥膨胀床区进行COD生化降解,此处的COD容积负荷很高,大部分进水COD在此处被降解,产生大量沼气。沼气由一级三相分离器收集。由于沼气气泡形成过程中对液体做的膨胀功产生了气提的作用,使得沼气、污泥和水的混合物沿沼气提升管上升至反应器顶部的气液分离器,沼气在该处与泥水分离并被导出处理系统。泥水混合物则沿泥水下降管进入反应器底部的混合区,并于进水充分混合后进入污泥膨胀床区,形成所谓内循环。根据不同的进水COD负荷和反应器的不同构造,内循环流量可达进水流量的0. 5-5倍。经膨胀床处理后的废水除一部分参与内循环外,其余污水通过一级三相分离器后,进入精处理区的颗粒污泥床区进行剩余COD降解与产沼气过程,提高和保证了出水水质。由于大部分COD已经被降解,所以精处理区的COD负荷较低,产气量也较小。该处产生的沼气由二级三相分离器收集,通过集气管进入气液分离器并被导出处理系统。经过精处理区处理后的废水经二级三相分离器作用后,上清液经出水区排走,颗粒污泥则返回精处理区污泥床。本技术具有下述优点1、布水均勻。IC厌氧反应器由于采用分区、多点、单进水管流量控制、螺旋布水盘等措施,使布水更加均勻、布水的同时对罐底污泥进行搅拌,使罐底不存在沉淀污泥死区; 从而克服了原有罐底穿孔管布水不均勻、产生污泥死区的缺点。2、容积负荷高。由于IC厌氧反应器内循环的作用,使第一厌氧反应室不仅有很高的生物量,很长的泥龄,并且有很大的升流速度,使该室内的颗粒污泥完全达到膨胀.流化状态,有很高的传质速率,使泥水充分混合,从而大大地提高了生化反应速率和去除有机物能力,容积负荷可达15-30kgC0D/m3 · d,膨胀区水流上升速度可达10_20m/h。3、抗冲击能力强,出水效果好。IC高效厌氧反应器实际是由下部的EGSB和上部的UASB反应器重叠串联而成。反应器中的两级三相分离器使生物量得到有效滞留。一级 (底部)分离器分离沼气和水,二级分离器(顶部)分离颗粒污泥和水,由于大部分沼气已在一级分离器中得到分离,深度净化厌氧反应室中几乎不存在紊动,因此二级分离器可以不受高的气体流速的影响,能有效地分离出水中的颗粒污泥,使出水效果好。4、基建投资省、占地面积少。本IC厌氧反应器的容积负荷是普通UASB的3_4倍, 所需的容积仅为UASB的1/3-1/4,节省了基建投资。加上IC厌氧反应器多采用高径比为 4-8的瘦高型塔式外形,所以占地面积少,尤其适合用地紧张的企业。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将两个三相分离器串联为一体,反应器分为流化床反应室和深度净化反应室,实现内循环具有布水均勻、容积负荷高、抗冲击能力强, 出水效果好、基建投资省、占地面积少等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沼气出口,2.旋流气液分离器,3.出水口,4. 二级三相分离器,5.泥水下降管,6.上升管,7.深度净化反应室,8. —级三相分离器上盖,9. 一级三相分离器,10.流化床反应室,11.布水器,12.进水管,13.排污口,14.壳体,15 二级三相分离器上盖,16.集气管。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是,如图所示实施例1,一种IC厌氧反应器,其特征是壳体14内自下而上依次装有布水器11、 通往布水器的进水管12,一级三相分离器9、一级三相分离器上盖8、二级三相分离器4、二级三相分离器上盖15、出水口 3、旋流气液分离器2,旋流气液分离器上部上装有沼气出口 1,布水器与一级三相分离器之间为流化床反应室10,一级三相分离器上盖上装有通往旋流气液分离器的上升管6。一级三相分离器至二级三相分离器之间为深度净化反应室7,壳体中心设有自旋流气液分离器通往布水器的泥水下降管5。所述的二级三相分离器上盖上设有通向旋流气液分离器的集气管16。所述的壳体底部装有排污口 13。权利要求1.一种IC厌氧反应器,其特征是壳体内自下而上依次装有布水器、通往布水器的进水管,一级三相分离器、二级三相分离器、出水口、旋流气液分离器,旋流气液分离器上部上装有沼气出口,布水器与一级三相分离器之间为流化床反应室,一级三相分离器上盖上装有通往旋流气液分离器的上升管,一级三相分离器至二级三相分离器之间为深度净化反应室,壳体中心设有自旋流气液分离器通往布水器的泥水下降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IC厌氧反应器,其特征是所述的二级三相分离器上盖上设有通向旋流气液分离器的集气管。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IC厌氧反应器,其特征是所述的壳体底部装有排污口。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IC厌氧反应器属于水处理设备,特别是采用厌氧工艺处理污水的设备。该IC厌氧反应器,其特征是壳体内自下而上依次装有布水器、进水管,一级三相分离器、二级三相分离器、出水口、旋流气液分离器,旋流气液分离器上部上装有沼气出口,布水器与一级三相分离器之间为流化床反应室,一级三相分离器上盖上装有通往气液分离器的上升管,一级三相分离器至二级三相分离器之间为深度净化反应室,壳体中心设有自气液分离器通往布水器的泥水下降管。本技术将两个三相分离器串联为一体,反应器分为流化床反应室和深度净化反应室,实现内循环具有布水均匀、容积负荷高、抗冲击能力强,出水效果好、基建投资省、占地面积少等优点。文档编号C02F3/28GK202099166SQ20112018949公开日2012年1月4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8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8日专利技术者李海涛, 田彬彬, 赵东芳, 马伟, 马立新, 马良 申请人:山东北辰集团水务工程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IC厌氧反应器,其特征是:壳体内自下而上依次装有布水器、通往布水器的进水管,一级三相分离器、二级三相分离器、出水口、旋流气液分离器,旋流气液分离器上部上装有沼气出口,布水器与一级三相分离器之间为流化床反应室,一级三相分离器上盖上装有通往旋流气液分离器的上升管,一级三相分离器至二级三相分离器之间为深度净化反应室,壳体中心设有自旋流气液分离器通往布水器的泥水下降管。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立新赵东芳李海涛马伟马良田彬彬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北辰集团水务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