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拖吊,其特征在于底板上设置侧翻架,每个侧翻架的底部均设置有侧翻油缸,底板的前后两侧各设置两个支撑住,底板前端的下面一侧设置有柴油箱,底板前端的下面另一侧设置有操作手柄,底板前端上面设置电机,电机的后面设置有卷筒,卷筒上面设置齿轮盘,齿轮盘上面设置吊臂后尾底座,吊臂后尾底座上面设置吊臂后尾,吊臂后尾一端与吊臂后尾底座连接,吊臂后尾另一端与吊臂连接,支撑臂的一端与吊臂后尾底座连接,支撑臂的另一端连接在吊臂中部的下端,吊臂前端设置伸缩臂,伸缩臂前端还连接有吊钩。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无驾驶室,用户可购买驾驶室自行安装使用,采用柴油机和电机实现双动力,多功能,既可以吊重,又可以托运。(*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机械类运输设备,具体的说是一种拖吊,应用于工农业建设。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设备大多为单动力,柴油机动力或电机动力,缺点是工作时间短,动力性差,使用柴油机作动力的缺点是存在污染现象,噪声大,环保效果差,而且现有技术中无侧翻装置,装卸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拖吊,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的结构包括电机、柴油箱、侧翻架、 侧翻油缸、底板、支撑住、卷筒、齿轮盘、吊臂后尾底座、吊臂后尾、支撑臂、吊臂、伸缩臂、吊钩、操作手柄,其特征在于底板上设置侧翻架,每个侧翻架的底部均设置有侧翻油缸,底板的前后两侧各设置两个支撑住,底板前端的下面一侧设置有柴油箱,底板前端的下面另一侧设置有操作手柄,底板前端上面设置电机,电机的后面设置有卷筒,卷筒上面设置齿轮盘,齿轮盘上面设置吊臂后尾底座,吊臂后尾底座上面设置吊臂后尾,吊臂后尾一端与吊臂后尾底座连接,吊臂后尾另一端与吊臂连接,支撑臂的一端与吊臂后尾底座连接,支撑臂的另一端连接在吊臂中部的下端,吊臂前端设置伸缩臂,伸缩臂前端还连接有吊钩。工作原理及使用说明液压系统由齿轮泵、液压阀、液压马达、液压缸及供回油管路组成,当起重机各工作机构处于非工作状态时,齿轮泵由柴油机或电动机驱动,吸油口从液压油箱中吸油,液压油经过滤网、吸油管、液压泵、出油管进入下车多路阀,下车多路阀由 3组3位换向阀和一个溢流阀组成,当下车多路阀均处于中位时,液压油经该阀进入上车多路阀。上车多路阀由4个单组3位换向阀组成(部分车型使用2个单组3位阀串联),如上车多路阀各路也处于中位时,液压工作油将经过该阀返回油箱,形成液压系统的空载循环。多路阀上的溢流阀可对油路起安全保护作用,防止液压系统压力过高使液压元件过载损坏。上车多路阀用来控制起升、回转、变幅、伸缩臂机构工作,操纵各单路阀操纵杆即可控制液压油缸的伸缩或液压马达的正反转,从而实现起升、回转、变幅、伸缩臂等机构的工作。 使用时拉出底板前后两侧的四个支撑住,四个支撑住把车支撑固定在地面上,支撑住用来防止轮胎由于货物过重而爆破,固定好后即可使用吊钩装卸货物,吊臂通过卷筒上面的齿轮盘可以进行360°的旋转,也可以通过底板上面的四个侧翻架来卸货,每个侧翻架的底部设置一个侧翻油缸,在卸货物时侧翻油缸上升抬高一侧底板使货物倾斜而下,底板前端的下面另一侧设置有操作手柄,通过操作操作手柄即可完成所用工作。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无驾驶室,用户可购买驾驶室自行安装使用,采用柴油机和电机实现双动力,多功能,既发挥了发动机持续工作时间长,动力性好的优点,又可以发挥三相电机无污染,低噪声的好处,既可以吊重,又可以托运,同时设置有侧翻装置,使装卸更方便。附图说明图1 本技术实施例左侧结构示意图;图2 本技术实施例右侧结构示意图;图3 本技术实施例油路结构示意图;图中电机1、柴油箱2、侧翻架3、侧翻油缸4、底板5、支撑住6、卷筒7、齿轮盘8、 吊臂后尾底座9、吊臂后尾10、支撑臂11、吊臂12、伸缩臂13、吊钩14、操作手柄15。具体实施方式参照附图说明对本技术作以下具体的详细说明;如附图所示,本技术的结构包括电机1、柴油箱2、侧翻架3、侧翻油缸4、底板5、支撑住6、卷筒7、齿轮盘8、吊臂后尾底座9、吊臂后尾10、支撑臂11、吊臂12、伸缩臂13、吊钩14、操作手柄15,其特征在于底板5上设置侧翻架3,每个侧翻架3的底部均设置有侧翻油缸4,底板5的前后两侧各设置两个支撑住6,底板5前端的下面一侧设置有柴油箱2,底板5前端的下面另一侧设置有操作手柄15,底板5前端上面设置电机1,电机1的后面设置有卷筒7,卷筒7上面设置齿轮盘 8,齿轮盘8上面设置吊臂后尾底座9,吊臂后尾底座9上面设置吊臂后尾10,吊臂后尾10 一端与吊臂后尾底座9连接,吊臂后尾10另一端与吊臂12连接,支撑臂11的一端与吊臂后尾底座9连接,支撑臂11的另一端连接在吊臂12中部的下端,吊臂12前端设置伸缩臂 13,伸缩臂13前端还连接有吊钩14。上面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技术的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技术设计构思的前提下,本领域中普通工程技术人员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技术请求保护的
技术实现思路
,已经全部记载在权利要求书中。权利要求1.拖吊,包括电机(1)、柴油箱(2)、侧翻架(3)、侧翻油缸(4)、底板(5)、支撑住(6)、 卷筒(7)、齿轮盘(8)、吊臂后尾底座(9)、吊臂后尾(10)、支撑臂(11)、吊臂(12)、伸缩臂 (13)、吊钩(14)、操作手柄(15),其特征在于底板(5)上设置侧翻架(3),每个侧翻架(3) 的底部均设置有侧翻油缸,底板(5)的前后两侧各设置两个支撑住(6),底板( 前端的下面一侧设置有柴油箱O),底板( 前端的下面另一侧设置有操作手柄(15),底板(5) 前端上面设置电机(1),电机(1)的后面设置有卷筒(7),卷筒(7)上面设置齿轮盘(8),齿轮盘(8)上面设置吊臂后尾底座(9),吊臂后尾底座(9)上面设置吊臂后尾(10),吊臂后尾 (10) 一端与吊臂后尾底座(9)连接,吊臂后尾(10)另一端与吊臂(12)连接,支撑臂(11) 的一端与吊臂后尾底座(9)连接,支撑臂(11)的另一端连接在吊臂(12)中部的下端,吊臂 (12)前端设置伸缩臂(13),伸缩臂(13)前端还连接有吊钩(14)。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拖吊,其特征在于底板上设置侧翻架,每个侧翻架的底部均设置有侧翻油缸,底板的前后两侧各设置两个支撑住,底板前端的下面一侧设置有柴油箱,底板前端的下面另一侧设置有操作手柄,底板前端上面设置电机,电机的后面设置有卷筒,卷筒上面设置齿轮盘,齿轮盘上面设置吊臂后尾底座,吊臂后尾底座上面设置吊臂后尾,吊臂后尾一端与吊臂后尾底座连接,吊臂后尾另一端与吊臂连接,支撑臂的一端与吊臂后尾底座连接,支撑臂的另一端连接在吊臂中部的下端,吊臂前端设置伸缩臂,伸缩臂前端还连接有吊钩。本技术无驾驶室,用户可购买驾驶室自行安装使用,采用柴油机和电机实现双动力,多功能,既可以吊重,又可以托运。文档编号B66C23/36GK202098987SQ20112015328公开日2012年1月4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16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16日专利技术者陶发忠 申请人:陶发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拖吊,包括电机(1)、柴油箱(2)、侧翻架(3)、侧翻油缸(4)、底板(5)、支撑住(6)、卷筒(7)、齿轮盘(8)、吊臂后尾底座(9)、吊臂后尾(10)、支撑臂(11)、吊臂(12)、伸缩臂(13)、吊钩(14)、操作手柄(15),其特征在于底板(5)上设置侧翻架(3),每个侧翻架(3)的底部均设置有侧翻油缸(4),底板(5)的前后两侧各设置两个支撑住(6),底板(5)前端的下面一侧设置有柴油箱(2),底板(5)前端的下面另一侧设置有操作手柄(15),底板(5)前端上面设置电机(1),电机(1)的后面设置有卷筒(7),卷筒(7)上面设置齿轮盘(8),齿轮盘(8)上面设置吊臂后尾底座(9),吊臂后尾底座(9)上面设置吊臂后尾(10),吊臂后尾(10)一端与吊臂后尾底座(9)连接,吊臂后尾(10)另一端与吊臂(12)连接,支撑臂(11)的一端与吊臂后尾底座(9)连接,支撑臂(11)的另一端连接在吊臂(12)中部的下端,吊臂(12)前端设置伸缩臂(13),伸缩臂(13)前端还连接有吊钩(14)。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陶发忠,
申请(专利权)人:陶发忠,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