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心薄膜蒸发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02808 阅读:1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离心薄膜蒸发器,用于将液体分布成均匀的液膜而进行蒸发或浓缩,应用于诸如中、西制药、食品、轻工、石油化工、环保之类的行业。包括一动力;一与动力传动联结的主轴,该主轴上分别设有蒸汽通道和冷凝液回流通道;设在主轴上的用于向所述的蒸汽通道输送蒸汽的蒸汽引入器和用于将冷凝液回流通道中的冷凝液引出的冷凝液引出器;一具蒸发气回收口的筒体,配置于主轴的轴端;一位于筒体的筒腔内的隔套,与主轴联结;一位于隔套中的蒸发体,与所述隔套固联,该蒸发体与隔套的壁体之间构成有蒸汽腔,该蒸汽腔分别与所述蒸汽通道、冷凝液回流通道相通。优点:能使物料在蒸发体上的蒸发时间缩短、液膜均匀,有助于提高蒸发效率和效果,并且还能节约能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离心薄膜蒸发器,用于将液体分布成均匀的液膜而进行蒸发或浓缩,应用于诸如中、西制药、食品、轻工、石油化工、环保之类的行业。
技术介绍
离心薄膜蒸发器具有蒸发时间短,仅需1秒甚至不足1秒即可完成蒸发过程,从而能保证提取物维持原来状态不发生变化。因为物料众多,有些物料例如某些天然色素的热敏性很强,温度一高且时间一长,性质便会发生变化,轻则会影响质量,重则导致物料报废,因此在提取时采用抽真空降低溶剂的沸点温度,这就是人们之所以器重薄膜蒸发器的原因之一;之二,由于薄膜蒸发流速快,传热效率高,每平方米能达到5000大卡左右,因此具有工作效率高、节约能源、提高生产能力的长处。然而现有的薄膜蒸发器如竖直安装的薄膜蒸发器虽然也属薄膜蒸发,但是薄膜不具有离心的作用,仅仅是物料的重力作用形成液膜,因此液膜表现为较厚并且均匀化程度差,下降速度缓慢,停留时间长(加热时间长),从而会导致物料发生变化;用具有离心作用的刮板对液膜作用的刮板式薄膜蒸发器较前述的仅靠物料的重力作用的蒸发器而言来得优越。但是,在刮板工作的过程中,刮板往往会与蒸发器即蒸发膜之间产生摩擦,摩擦产生的杂质会进入物料中,影响产品质量,并且刮板与蒸发薄膜之间的间隙难以撑控,此外,刮板需要消耗功率,从而带来能源如用电量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任务是要提供蒸发时间短、蒸发效率和效果好、保障液膜均匀、有利节约能源的离心薄膜蒸发器。本专利技术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离心薄膜蒸发器,它包括一动力;一与动力传动联结的主轴,该主轴上分别设有蒸汽通道和冷凝液回流通道;设在主轴上的用于向所述的蒸汽通道输送蒸汽的蒸汽引入器和用于将冷凝液回流通道中的冷凝液引出的冷凝液引出器;一具蒸发气回收口的筒体,配置于主轴的轴端;一位于筒体的筒腔内的隔套,与主轴联结;一位于隔套中的蒸发体,与所述隔套固联,该蒸发体与隔套的壁体之间构成有蒸汽腔,该蒸汽腔分别与所述蒸汽通道、冷凝液回流通道相通。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动力为电机,所述的主轴由联轴节与电机的动力输出轴传动联结,在电机的动力输出轴上配置有液力偶合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主轴上并且大体上居于主轴的两端部位配设有一对前、后轴承座。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蒸汽引入器包括蒸汽密封座、蒸汽引入接口、通汽道,蒸汽密封座通过第一密封圈而套置在主轴上,蒸汽引入接口延设在蒸汽密封座上,通汽道开设在蒸汽密封座上,与蒸汽引入接口相通,并且与所述的蒸汽通道的蒸汽引入孔相通。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冷凝液引出器包括冷凝液密封座、冷凝液引出接口、冷凝液通道,冷凝液密封座通过第二密封圈套置在主轴上,冷凝液引出接口延设在冷凝液密封座上,冷凝液通道开设冷凝液密封座上,与冷凝液引出接口相通,并且与所述的冷凝液回流通道的冷凝液引出孔相通。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筒体的底部配设有一筒体密封座。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隔套的几何形状呈漏斗状,底部扩设有一法兰盘,法兰盘与扩设在主轴一端端面上的轴盘固定,法兰盘的盘体上开设有一组蒸汽进入孔和一冷凝液出液孔,一组蒸汽进入孔与所述的蒸汽腔相通,并且与开设在轴盘上的一组蒸汽引出孔相通,一组蒸汽引出孔与所述的蒸汽通道相通,冷凝液出液孔上插置有一冷凝水出液管,冷凝水出液管与所述的冷凝液回流通道的冷凝液引入口相通。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蒸发体的形状呈漏斗形。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蒸发体的壁体为波浪形或平板形。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筒体所朝向其筒盖的一端延设有第一法兰边,而筒盖所朝向筒体的一端延设有用于与第一法兰边配接的第二法兰边。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技术方案由于将隔套与主轴联结,实现了由隔套携蒸发体随主轴旋转,因此能使物料在蒸发体上的蒸发时间缩短、液膜均匀,从而有助于提高蒸发效率和效果,并且还能节约能源。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结构图。图2为图1的剖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使专利局的审查员特别是公众能进一步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特征及其有益效果,特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如下。但申请人申明,任何依据本专利技术构思而进行形式上的变化或文字上的修饰,则均应视为本专利技术所公开的技术方案范围。请参阅图1和图2,本专利技术所推荐的动力为电机22,并且为可以调速的电机,在成套本专利技术的离心薄膜蒸发器处于安装使用状态时应当是呈卧式的,因此主轴26表现为水平状态地与电机的动力输出轴联结,具体是通过联轴节25实现联结,在电机的动力输出轴上还配置有液力偶合器23。电机是安装固定在使用场所的另行配置的电机座上的,图中示出有电机座但未予以标注附图标记。同样,主轴26是通过一对前、后轴承座27、17而安装于使用场所附设的固定平台21上的,具体是通过第一、第二轴承39、40担当的。在主轴26的内部加工有蒸汽通道和冷凝液回流通道,蒸汽通道的蒸汽引出孔30形成于主轴26端面的轴盘28上,而蒸汽通道的蒸汽引入孔24展现于主轴26的轴体上,由蒸汽引入器将蒸汽引及蒸汽引入孔24,经主轴26轴体内的蒸汽通道从蒸汽引出孔30引入到下面还要详述的蒸汽腔29中。本专利技术所推荐的蒸汽引入器的蒸汽密封座12通过第一密封圈20套置在主轴26上,并且位于蒸汽引入孔24旁,在主轴26旋转时蒸汽密封座12是不随主轴26转动而处于静止状态的。蒸汽密封座12的外壁延设的蒸汽引入接口13通过管路与蒸汽源如锅炉或其它类似的产汽设施联结,由蒸汽引入接口13将蒸汽引至成形在蒸汽密封座12内壁的通汽道14。由于通汽道14是与蒸汽引入孔24相对应并且相通的,因此便由蒸汽引入孔24使蒸汽经蒸汽通道从蒸汽引出孔30引出。与开设在主轴26内的冷凝液回流通道相通的冷凝液引出孔11展现于主轴26的轴体上,而与冷凝液回流通道相通的冷凝液引入孔10呈现于主轴26轴端所扩设的轴盘28的中央。由冷凝液引入口10使冷凝液经冷凝液回流通道后直至从冷凝液引出孔11引出,再由冷凝液引出器引出。本专利技术推荐的冷凝液引出器的冷凝液密封座15通过第二密封圈19套置在主轴26上,并且位于冷凝液引出孔11旁,在主轴26旋转时冷凝液密封座15是不转动而处于静止状态的。冷凝液密封座15的外壁延设的冷凝液引出接口16应当是与用于引出冷凝液的管路联结的。出自冷凝液引出孔11的冷凝液经成形在冷凝液密封座15内壁的冷凝液通道18进入冷凝液引出接口16并引出。筒体2的底部中央亦即按目前图示位置状态的右端配置有一用于将筒体2与主轴26密封的筒体密封座7,筒体2固定在筒座32上。由图所知,筒体2是不随主轴26运动的。在使用状态下,筒体2置于生产场所配备的筒座32上。筒体2与筒盖35的配合是通过第一、第二法兰边36、33实现的。隔套1(也可称夹套,以下同)的形状呈漏斗或称喇叭形还或称降落伞形,同样以图示状为例,隔套1的左端是扩设的,并且中央形成有一个不封闭的孔区,用来接应物料进入管38和浓缩物引出管37,尤其是由孔区将蒸发气引至隔套1与筒体2内壁之间的隔腔中,供延接在筒体2上的蒸发气回收口3回收。隔套1自左向右渐渐窄缩构成右端由图晰示的小头,在该小头端上扩设有法兰盘6,法兰盘6由螺钉9与轴盘28固定,在法兰盘6上开设一组数量并不受到具体限制的蒸汽引入孔8,由蒸汽引入孔8将来自于一组数量同样不受具体限制的蒸汽引出孔30引出的蒸汽输送到蒸汽腔29。又见,优选但不限于地在法兰盘6的中央开设有一个冷凝液出液孔34,孔上配接冷凝液出液管5,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离心薄膜蒸发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动力(22);一与动力(22)传动联结的主轴(26),该主轴(26)上分别设有蒸汽通道和冷凝液回流通道;设在主轴(26)上的用于向所述的蒸汽通道输送蒸汽的蒸汽引入器和用于将冷凝液回流通道中的冷凝液引出的冷凝液引出器;一具蒸发气回收口(3)的筒体(2),配置于主轴(26)的轴端;一位于筒体(2)的筒腔内的隔套(1),与主轴(26)联结;一位于隔套(1)中的蒸发体(31),与所述隔套(1)固联,该蒸发体(31)与隔套(1)的壁体之间构成有蒸汽腔(29),该蒸汽腔(29)分别与所述蒸汽通道、冷凝液回流通道相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鸣冈王庆范建兵张诚陈志英
申请(专利权)人:常熟市春来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