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纤维平绒织物转移印花糊料及其生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027161 阅读:2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天然纤维平绒织物转移印花糊料及其生产方法。天然纤维平绒织物转移印花糊料由羧甲基淀粉钠CMS原糊和聚乙烯醇PVA原糊组合,其中羧甲基淀粉钠原糊由羧甲基淀粉钠、磷酸氢二铵、苯甲酸钠、聚乙烯吡咯烷酮、吐温和去离子水各组分构成;聚乙烯醇原糊由聚乙烯醇、硫代硫酸钠、氯乙酸和去离子水各组分构成。转移印花糊料的生产方法是先生产羧甲基淀粉钠原糊与聚乙烯醇原糊,再把这两种原糊按1∶1~1∶0.3的重量比复配,搅拌均匀呈白色粘稠液体后,即成天然纤维平绒织物转移印花糊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纺织行业中的印染业,具体是指一种适合天然纤维平绒织物用的转移印花糊料及其生产方法。该印花糊料是由羧甲基淀粉钠CMS原糊和聚乙烯醇PVA原糊组合而成,采用两者分别加工,后按要求的配比复配的生产方法。
技术介绍
现有的纺织产成品中,要有数量可观的各类印花织物作为原料,而织物印花就会涉及印花糊料。糊料印花的印制效果与被印织物和印花方法,以及由糊料和染料构成的印花色浆有密切的关系,而印花色浆各项性能指标的差异主要取决于糊料,所以糊料在印花加工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转移印花是印花领域中的一种新工艺技术,转移印花用糊料作为一种印花色浆的载体,应赋予一定的粘度和印花特性,还要符合印刷的要求。转移印花是将由糊料和染料构成的印刷油墨(印花色浆)印在纸张上,制成转移印花纸,再将转移印花纸和被印织物面吻合并通过转移印花机进行转印,使转移印花纸上印制的染料图案转印到被印织物上。因此,转移印花用的糊料,除了保有原有的印花特性外,其印花色浆(印刷油墨)还要符合印刷机的印刷工艺要求。转移印花与传统印花相比,它是一种环保型的加工技术,目前已经成为国内外广泛应用的印花技术之一,也是我国纺织工业中的推广项目。转移印花主要有热升华转移印花和湿法冷转移印花之分,其中热升华转移印花是根据一些分散染料的升华特性,选择在150 230°C升华的分散染料,将其与原糊混合制成色墨,再根据不同的设计图案要求,将色墨印刷在转移用纸上,制成转移印花纸,然后将印有花纹图案的转移印花纸与织物密切接触,在控制一定的温度、压力和时间的情况下,将染料从转移印花纸上转印到织物上,经过扩散作用进入织物内部,从而实现织物印花。热升华转移印花法主要适用合纤类织物,而全棉等天然纤维织物无法直接进行热升华转移印花,所以就产生了湿法转移印花法。湿法转移印花是将活性染料或酸性染料与原糊混合制成印刷色墨(印花色浆),再根据不同的设计图案要求,将色墨印刷到转移用纸上制成转移印花纸,然后将印有花纹图案的转移印花纸与织物密切接触经过转移印花机,在转印机构的轧辊压力作用下,染料从转移印花纸上转印到织物上,再通过固色、水洗和烘干等工序完成印花任务。由于湿法转移印花适合于棉、毛、丝等对分散染料没有亲和力的天然纤维织物的印花,转印是在环境自然温度条件下进行的,故湿法转移印花又被称之为冷转移印花。平绒织物属重型织物类,天然纤维平绒织物的传统印花一般都采用网版直接印花, 如《丝网印刷》2006年第1期“绒类织物的特色印花”文章中所描述的那样,因平绒绒毛密而又有一定高度,因此用直接印花工艺印制的图案各色相间连接不够理想。平绒印花常采用手工刮印的生产方式,需根据印花台板的温度、印花色浆的粘度决定刮印的次数,以使印花色浆能渗入至绒根,如果控制不好,刮印次数过多,则易渗开,印花图案会变得模糊不清。随着冷转移印花技术的发展,天然纤维平绒织物的转移印花已取得较好的效果,其印花的质量比网版直接印花法要大大提高,转印图案也较清晰。天然纤维平绒织物转移印花会取得较好的效果,其所用的印花糊料起着重要作用。从目前已知的各种印花糊料中,如传统的印花工艺技术的网版直接印花用的印花糊料,在应用到天然纤维平绒织物冷转移印花时存在很多缺点,如转印图案清晰度较差,或调制成印花色浆(印刷色墨)的印刷性能不佳,或有的产品根本无法使用。在已知转移印花用的印花糊料中,如美国专利US 5196030 和欧洲专利EP1125015以及中国专利CN99812635. 7均描述了以含非结晶糖浆的羧甲基纤维素水分散液涂布转移印花纸,以羧甲基纤维素型原糊与水溶性或水分散性染料混合配制成色墨,印刷于转移印花纸上,通过转移印花机上实现织物的转移印花。如中国专利 CN200710025329. 3公开了一种聚酰胺树脂原糊配制成的酸性染料油墨(印刷色墨),或者苯乙醇酸、丙烯酸醇酸或松香改性醇酸原糊制成的活性染料油墨(印刷色墨),通过印刷、 转印、烘干等工序实现天然纤维及锦纶纤维的湿法转移印花。如中国专利CN200610116181. X,“改性糊料及其印花色浆的生产方法”,公开了一种淀粉和丙烯酸及丙烯酸酯的接枝改性糊料,可用于冷转移印花中。如中国专利申请号CN200910153492. 7纯棉布转移印花纸专用印花糊料及其生产工艺,公开了一种纯棉布转移印花纸的专用印花糊料,由变性淀粉、纯海藻酸钠、工业漂染盐和六偏磷酸钠等原料配制而成。所述这类适应天然纤维织物转移印花用的印花糊料,在应用到天然纤维平绒织物转移印花时还会存在一些问题。如有的转印率不高,印过后的转移印花纸上染料残留量较多;有的转印图案的清晰度较差;有的印花色浆(印刷油墨)的印刷性能不佳;有的产品尚好,但存在专利所有权的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传统印花用的印花糊料,应用到天然纤维平绒织物冷转移印花时存在的转印图案清晰度较差,制成印花色浆(印刷油墨)的印刷性能不佳等缺点。为了克服现有的转移印花用印花糊料,在应用到天然纤维平绒织物转移印花时存在的转印率不高和染料残留量较多等缺点,或产品较好,但又存在专利所有权的问题。所以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颖的印花糊料及其生产方法,这种印花糊料适合天然纤维平绒织物转移印花工艺使用,且转印织物的产质量稳定并得到保证。本专利技术为解决天然纤维平绒织物转移印花在使用现有的糊料中存在的一些缺点和难题,提供了一种新颖的印花糊料及其生产方法。本专利技术采用技术方案是一种天然纤维平绒织物转移印花糊料,是由羧甲基淀粉钠CMS原糊和聚乙烯醇PVA原糊组合。所述的羧甲基淀粉钠原糊由羧甲基淀粉钠、磷酸氢二铵、苯甲酸钠、聚乙烯吡咯烷酮、吐温和去离子水各组分构成。所述的聚乙烯醇原糊由聚乙烯醇、硫代硫酸钠、氯乙酸和去离子水各组分构成。羧甲基淀粉钠原糊中各组分占原糊总重量百分比为羧甲基淀粉钠占42%、磷酸氢二铵占0. 4%、苯甲酸钠占0. 6%、聚乙烯吡咯烷酮占2%、吐温60占3%和去离子水占52%。 所述羧甲基淀粉钠选用取代度DS为1.46的羧甲基淀粉钠为原料。聚乙烯醇原糊中各组分占原糊总重量百分比为聚乙烯醇占15 %、硫代硫酸钠占2 %、氯乙酸占0. 5 % 1 %和去离子水占82% 82.5%。所述聚乙烯醇选用聚合度为1700的聚乙烯醇为原料。上述天然纤维平绒织物转移印花糊料的生产方法为按重量百分比配制羧甲基淀粉钠原糊将42 %的羧甲基淀粉与52 %的去离子水加入反应器中,用3%的吐温60乳化剂乳化,搅拌30min后加入0. 4%的磷酸氢二铵,调节 pH = 7左右;然后加入2%的聚乙烯吡咯烷酮,搅拌反应25min后缓慢滴加0. 6%的苯甲酸钠,升温至40°C 50°C,反应Ih左右,使之呈透明糊状并达到完全糊化;待降至室温时出料,再静置1 后成羧甲基淀粉钠原糊。按重量百分比配制聚乙烯醇原糊将15%的聚乙烯醇与82% 82. 5%的去离子水加入反应器中,加温至90°C左右,搅拌50min,至颗粒状聚乙烯醇溶解为止;降温至80°C 时,加入2%的硫代硫酸钠,调节pH值为4 5,保温反应Ih后用旋转式粘度计测,在25°C 时的粘度为IOOp. s左右;然后滴加0. 5% 1 %的氯乙酸,使pH值为5 6之间,待冷却至室温时出料,为聚乙烯醇原糊。把所述的羧甲基淀粉钠原糊与聚乙烯醇原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天然纤维平绒织物转移印花糊料,其特征是:天然纤维平绒织物转移印花糊料由羧甲基淀粉钠CMS原糊和聚乙烯醇PVA原糊组合:所述羧甲基淀粉钠原糊由羧甲基淀粉钠、磷酸氢二铵、苯甲酸钠、聚乙烯吡咯烷酮、吐温和去离子水各组分构成;所述聚乙烯醇原糊由聚乙烯醇、硫代硫酸钠、氯乙酸和去离子水各组分构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百令
申请(专利权)人:江阴望春花平绒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