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赵万立专利>正文

新型耕水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020674 阅读:2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耕水机,包括一端部连接有驱动源的旋转轴;在所述旋转轴的另一端连接有多根连接杆;在所述连接杆的一端设置有耕水板,在所述驱动源的作用下所述耕水板会随着所述旋转轴旋转;所述驱动源设置在主浮体上。由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驱动源直接设置在所述主浮体上,通过主浮体承载所述驱动源的所有重量,减轻了驱动源对旋转轴的压力,降低耕水机的重心,有利于提高驱动源中变速箱的可靠性和耕水机运转的稳定性。同时,由于主浮体与旋转轴之间不存在连接关系,所以所述主浮体不参与旋转运动,使得驱动源不需要对所述主浮体做功,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旋转式叶轮机械,特别涉及一种可应用于养殖、环保领域改善水质的旋转式叶轮机械。
技术介绍
现有市面上出售的耕水机基本均是由如下结构组成,其包括一旋转轴,在所述旋转轴的一端连接有驱动源,以所述旋转轴为中心呈放射状地分布有多个悬浮辐条,在所述悬浮辐条上设置有叶片;在实际使用状态下,所述悬浮辐条露出水面,支撑整个驱动源的重量,并在所述驱动源的作用下带动所述叶片低速旋转。使用时,耕水机的辐条浮在水面上绕旋转轴缓慢的转动,叶片轻轻地耕着水,旋转的水面的水移开,水底的水按纵向上移,在水面掀起很大的水流,辐条使水流向水面呈放射状扩展,然后风把水波流向远的水面,逐渐被水面的水埋没回到水底;然后又随着上升水流一起返回耕水机的旋转中心,重复一个流动循环。能把大量的水从水底都导入水面,形成循环水流,改善水质且节约能源。由于耕水机是通过缓慢旋转,将水体底部水导出水面,形成循环水流,循环水流在太阳照射和风的吹拂下,水底腐败的氨气和臭气在风的作用下(换气作用)向水面空间散发;随水底水翻腾上来的腐败有害物质及杂菌被太阳紫外线消毒并逐步消除;在太阳光的作用下植物性浮游生物经光合作用在水体中释放氧气,把水底的缺氧状况改善,并且有利于培育动物性浮游生物和增加了鱼类等的诱饵;浮游杂菌被消除后,水质提升,能使水产品质量提高和增产;食物链的形成,使得水生态平衡,达到水体自净能力提高的效果。但是,现有的耕水机存在如下缺点和不足1、由于旋转轴的驱动源包括电动机和变速箱,电动机和变速箱的重量全部压在该旋转轴上,使得变速箱容易损坏,导致可靠性和稳定性降低。2、由于起到悬浮作用的辐条悬浮在水面,经常会随着水流摇摆,且由于辐条均固定连接旋转轴上,辐条的摆动会通过旋转轴传递到变速箱上,也导致了变速箱容易损坏,进而导致耕水机运转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降低。3、由于耕水机的重量由辐条的悬浮力支撑在水面,为了驱动源防水的需要,往往将驱动源设置的离辐条有一定距离防止辐条转动溅起的水损毁驱动源,即使得整个耕水机的重心较高,导致耕水机运转过程中摇摆的幅度较大。4、由于辐条均固定连接旋转轴上,所以辐条必须参与旋转运动,进而带动叶片旋转;使得电机输出功率要对辐条做无用功,造成能源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的耕水机,可以提高耕水机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以及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新型耕水机,包括一端部连接有驱动源的旋转轴;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旋转轴的另一端连接有多根连接杆;在所述连接杆的一端设置有耕水板,在所述驱动源的作用下所述耕水板会随着所述旋转轴旋转;所述驱动源设置在主浮体上。所述主浮体呈环状,所述旋转轴从所述主浮体中空处自由穿过。所述主浮体由多块小浮体组成,共同支撑所述驱动源。所述主浮体位于所述连接杆的上方。所述耕水板的上部设置有辅助浮体。在所述耕水板的迎水面一侧下部设置挡水片。所述连接杆的密度大于水。所述连接杆固定在所述耕水板的中部。所述连接杆有三根,三根所述连接杆两两循环抵靠连接,在连接端形成一个等边三角形;基于所述三角形固接有一三角板,所述旋转轴通过所述三角板与所述连接杆连接。所述驱动源通过安装板安装在所述主浮体上。所述主浮体上形成有一内凹空间,所述安装板设置于所述内凹空间内。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将驱动源直接设置在所述主浮体上,通过主浮体承载所述驱动源的所有重量,减轻了驱动源对旋转轴的压力,降低耕水机的重心,有利于提高驱动源中变速箱的可靠性和耕水机运转的稳定性。同时,由于主浮体与旋转轴之间不存在连接关系,所以所述主浮体不参与旋转运动,使得电机不需要对所述主浮体做功,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另外,所述连接杆的密度大于水,不具有悬浮力,不会随着水流摇摆,所以不会产生会通过旋转轴传递到变速箱上摆动负荷,进一步提高了驱动源中变速箱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因此,使得整个耕水机的可靠性、稳定性以及能源利用效率得到了充分提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连接杆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如图1、2、3所示,耕水机包括一旋转轴1,在旋转轴1的一端连接有驱动源2,在驱动源2的外部设有一用于挡水的外罩7 ;驱动源2包括电动机21和变速箱22,所述旋转轴 1与所述变速箱22连接。所述该电动机21带动变速箱22,变速箱22驱动该旋转轴1,驱动源2和外罩7固定在安装板6上;在安装板6下方设置一固定于该安装板6的环状主浮体3 ;所述旋转轴自由地穿过所述安装板和所述主浮体3。在主浮体3的下方、旋转轴1的另一端通过三角板9连接三根连接杆4,三根所述连接杆4两两循环抵靠连接,在连接端形成一个等边三角形;所述三角板9基于所述三角形固接设置;所述旋转轴1的轴线或轴线的延长线经过所述三角形的重心点。在所述连接杆4的一端设置有耕水板5 ;所述连接杆固接在所述耕水板5的中部。所述连接杆4的密度大于水,不具有悬浮力。所述耕水机的动作过程是,所述电动机21通电后带动所述变速箱22,所述变速箱 22驱动所述旋转轴1旋转,所述旋转轴1带动所述连接杆4和所述耕水板5运动,在所述耕水板5的持续作用下,能把大量的水从水底都导入水面,形成循环水流,到达改善水质的目的。由于驱动源直接设置在所述主浮体上,通过主浮体承载所述驱动源的所有重量, 减轻了驱动源对旋转轴的压力,降低耕水机的重心,有利于提高驱动源中变速箱的可靠性和耕水机运转的稳定性。同时,由于主浮体与旋转轴之间不存在连接关系,所以所述主浮体不参与旋转运动,使得电机的不需要对所述主浮体做功,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另外,所述连接杆的密度大于水,不具有悬浮力,不会随着水流摇摆,所以不会产生会通过旋转轴传递到变速箱上摆动负荷,进一步提高了驱动源中变速箱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还有,由于采用三根所述连接杆两两循环抵靠连接,在连接端形成一个等边三角形,再基于所述三角形固接有一与所述旋转轴连接的三角板的结构,使得三角板的面积大大缩小,且三角板与连接杆之间的连接的可靠性大大增强,进一步提高了整个耕水机的可靠性。实施例二如图4所示,耕水机包括一旋转轴1,在旋转轴1的一端连接有驱动源2,在驱动源 2的外部设有一用于挡水或起到美观作用的外罩7 ;驱动源2包括电动机21和变速箱22, 所述旋转轴1与所述变速箱22连接。所述该电动机21带动变速箱22,变速箱22驱动该旋转轴1,驱动源2和外罩7固定在安装板6上;在安装板6下方设置一固定于该安装板6的环状主浮体3 ;所述旋转轴1自由地穿过所述安装板6和所述主浮体3。所述主浮体3上形成有一内凹空间,所述安装板6设置于所述内凹空间内,可以使所述驱动源的重心进一步下降,进一步提高了所述耕水机在运转过程中的稳定性。在主浮体3的下方、旋转轴1的另一端通过三角板9连接三根连接杆4,三根所述连接杆4两两循环抵靠连接,在连接端形成一个等边三角形;所述三角板9基于所述三角形固接设置;所述旋转轴1的轴线或轴线的延长线经过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耕水机,包括一端部连接有驱动源的旋转轴;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旋转轴的另一端连接有多根连接杆;在所述连接杆的一端设置有耕水板,在所述驱动源的作用下所述耕水板会随着所述旋转轴旋转;所述驱动源设置在主浮体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万立
申请(专利权)人:赵万立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