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背光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020114 阅读:1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包括一前框、一背板和位于背板边缘的一胶框,其中,该背光模组的印刷电路板经由COF材料电性连接至一源驱动芯片,前框对应于COF材料的位置具有一突出部,以及所述胶框具有一槽形部,并且槽形部容置该突出部,以增强所述前框的抗弯折强度。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背光模组,在前框上对应于COF材料的位置设有一突出部,并且在胶框上设有一槽形部,以便该槽形部容置该突出部的同时,增加前框的抗弯折强度。此外,还可在前框设置一折弯部,以便通过折弯部来进一步提升前框的抗弯折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尤其涉及该背光模组的前框和胶框的结构设计。
技术介绍
随着半导体技术尤其是液晶显示技术的快速发展,体积小、重量轻、可视区域大的液晶显示器越来越受到用户的青睐,与此同时,对于液晶显示器中背光模组的可靠性要求也愈发严格。在现有的背光模组中,主要包括一前框、一背板和位于该背板边缘的塑料胶框,胶框和背板之间采用分离设计,在其上各自设置一卡扣结构,利用此卡扣结构将背板和胶框结合在一起。此外,背光模组中的印刷电路板通常设置于其后方,再加贴塑料层或加盖金属后罩进行保护。然而,背光模组安装完成后,连接该印刷电路板的C0F(Chip On Film,薄膜覆晶)材料上的驱动芯片刚好位于侧边。在组装前盖时,其肋会压到背光模组的前框,而前框形变后挤压C0F,从而极有可能使驱动芯片与背板发生碰撞,造成信号异常。另一方面,人工操作过程中也往往会触碰COF位置,使驱动芯片与背板发生碰撞,造成信号异常。有鉴于此,如何设计一种新的背光模组结构,以便更有效地避免驱动芯片与背板发生碰撞,从而保证信号可靠传输,是业内相关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一项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背光模组在结构设计上所存在的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的背光模组。依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包括一前框、一背板和位于所述背板边缘的一胶框,其中,该背光模组的印刷电路板经由COF材料电性连接至一源驱动芯片, 前框对应于所述COF材料的位置具有一突出部,以及所述胶框具有一槽形部,并且所述槽形部容置所述突出部,以增强所述前框的抗弯折强度。优选地,该前框还具有一折弯部,通过所述折弯部与所述突出部相结合来提升所述前框的抗弯折强度。优选地,该前框的突出部抵接所述胶框,以辅助加强所述前框的支撑力。优选地,当所述前框受压时,所述源驱动芯片与所述背板仍然保持一间隔距离。优选地,背板和所述胶框采用一体成型工艺而制成。优选地,背光模组适用于一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TFT-IXD,Thin Film Transist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在一实施例中,背板由镀锌钢板、铝板、不锈钢或其它金属材料制成。在另一实施例中,胶框由聚碳酸酯、聚苯乙烯或其它以一体成型方式塑形的材料制成。采用本专利技术的背光模组,在前框上对应于COF材料的位置设有一突出部,并且在胶框上设有一槽形部,以便该槽形部容置该突出部的同时,增加前框的抗弯折强度。此外, 还可在前框设置一折弯部,以便通过折弯部来进一步提升前框的抗弯折强度。附图说明读者在参照附图阅读了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以后,将会更清楚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各个方面。其中,图1示出现有技术中的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以及图2示出依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的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使本申请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更加详尽与完备,可参照附图以及本专利技术的下述各种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标记代表相同或相似的组件。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下文中所提供的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所涵盖的范围。此外,附图仅仅用于示意性地加以说明,并未依照其原尺寸进行绘制。在本申请的各个附图中,仅列出液晶显示设备的背光模组中针对源驱动芯片避免与背板发生碰撞时的相关部件和这些部件的相对位置关系,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 在液晶显示设备的背光模组中,还包括其他部件或其他功能模块,例如,印刷电路板、背光源等,这些并未标示出的其他部件同样也适用于本专利技术的背光模组,并且可以引用方式包含于此。下面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各个方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图1示出现有技术中的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如前所述,背光模组中的印刷电路板通常设置于其后方,并采用加贴塑料层或加盖金属后罩等方式进行保护。但是,组装前盖时,其肋部会触压到背光模组的前框,进而导致前框发生一定的形变。此时,由于前框距离COF位置较近,容易使驱动芯片与背板发生碰撞,造成信号传输异常。参照图1,背光模块至少包括一前框100、一背板106、一胶框102以及位于COF材料上的一驱动芯片104。其中,胶框102设置于背板106的边缘。当前盖的肋部(S卩,图中的前框100上方的水平条)受到竖直向下的压力时,前框100会发生形变,例如,原来水平的前框100可能变成弧形,并且圆弧凸向下方。由于前框100与COF材料相接触,因而前框 100的形变也会挤压C0F,如此一来,其驱动芯片将与背板106发生碰撞,导致信号传输不良ο为了有效地解决上述图1所指出的缺陷,本专利技术对现有背光模组的结构进行改进。图2示出依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的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2,背光模组至少包括一前框200、一背板206和位于该背板206边缘的一胶框202。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背光模组的印刷电路板(未示出),经由薄膜覆晶材料电性连接至一源驱动芯片204,其中,前框 200对应于所述薄膜覆晶材料的位置具有一突出部208,以及胶框202具有一槽形部(未示出),并且该槽形部容置所述突出部208,以增强前框200的抗弯折强度。类似地,当前盖的肋部(即,图中的前框200上方的水平条)受到竖直向下的压力时,前框200将向下发生一小段位移,但是,由于前框200的相应位置设有突出部208,该突出部208在向下运动时会与胶框202的槽形部相抵接,从而增强前框200的抗弯折强度。较佳地,该前框200还具有一折弯部(未示出),通过该折弯部与突出部208相结合,从而可进一步地提升前框的抗弯折强度,以更可靠地避免驱动芯片204与背板206发生碰撞。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前框200的突出部208抵接胶框202,以辅助加强前框200的支撑力。例如,当前框200受到来自竖直方向上的向下压力时,源驱动芯片204与背板206 仍然保持一间隔距离。在另一具体实施例中,背板206和胶框202采用一体成型工艺而制成。在具体应用中,本专利技术的背光模组适用于一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TFT-IXD, Thin Film Transist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此外,背板 206 由镀锌钢板、铝板、不锈钢或其它金属材料制成。此外,胶框202由聚碳酸酯、聚苯乙烯或其它以一体成型方式塑形的材料制成。采用本专利技术的背光模组,在前框上对应于COF材料的位置设有一突出部,并且在胶框上设有一槽形部,以便该槽形部容置该突出部的同时,增加前框的抗弯折强度。此外, 还可在前框设置一折弯部,以便通过折弯部来进一步提升前框的抗弯折强度。上文中,参照附图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在不偏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各种变更和替换。这些变更和替换都落在本专利技术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背光模组,包括一前框、一背板和位于所述背板边缘的一胶框,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的印刷电路板经由薄膜覆晶材料电性连接至一源驱动芯片,其中,所述前框对应于所述薄膜覆晶材料的位置具有一突出部,以及所述胶框具有一槽形部,并且所述槽形部容置所述突出部,以增强所述前框的抗弯折强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框还具有一折弯部,通过所述折弯部与所述突出部相结合来提升所述前框的抗弯折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背光模组,包括一前框、一背板和位于所述背板边缘的一胶框,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的印刷电路板经由薄膜覆晶材料电性连接至一源驱动芯片,其中,所述前框对应于所述薄膜覆晶材料的位置具有一突出部,以及所述胶框具有一槽形部,并且所述槽形部容置所述突出部,以增强所述前框的抗弯折强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芳志王筱婷黄国权
申请(专利权)人: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