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周军专利>正文

一种带脉灸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019456 阅读:5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药贴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带脉灸,所述带脉灸包括具有黏贴性的固定贴、两个装置有中药的药袋以及两个装置有发热材料的发热袋,所述固顶贴上具有两个并排相连的贴药区,所述药袋、发热袋依序从上而下贴合在固顶贴的贴药区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个隔热棉,所述隔热棉置于所述药袋与所述发热袋之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的隔热棉可将带脉灸的温度控制到较好的理疗温度,从而使得带脉灸具有更佳的药效,更具有医疗效果。(*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药贴的
,尤其涉及一种发热温度可控制到较好理疗温度的带脉灸
技术介绍
我国传统医学中,内病外治的形式包括有热疗法和膏药疗法,热疗法是通过烤打、 热辐射板等理疗装置,对皮肤加热保温,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扩撒凝结、舒筋活络,使酸胀、痛疼逐渐改除;膏药疗法是将附着于基质层上的药膏烤化,然后连同基质贴在痛疼处或相关的皮肤穴位上,让药物通过皮肤渗入到体内,起到活血化瘀、舒筋活络的作用,使痛疼之处得到好转、治愈,但是单纯的热疗法的效果比较小,且短暂,并且需要一定的实施条件及器械,需定时到医院才能进行,而膏药贴在皮肤上,该处皮肤不透气,不能呼吸,很容易使皮肤溃烂,另外,贴膏药也比较麻烦,必须先烤化,不能随时随地的想用即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针对上述热疗法和贴膏药存在的不足,现在市面上,出现了一些能自行发热的热帖、例如热疗贴、热疗远红外贴、热疗远红外磁廖铁、热疗和药贴等,这些热贴一般包括有药袋以及用于发热的发热袋,通过发热袋的自行发热使得热帖具有自行发热的功能,现有技术中的热贴虽然能够自行发热,但是其往往不能在理疗温度下自行发热,从而使得整个热贴的医疗效果大大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脉灸,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热贴不能在理疗温度下自行发热。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带脉灸,所述带脉灸包括具有黏贴性的固定贴、两个装置有中药的药袋以及两个装置有发热材料的发热袋,所述固顶贴上具有两个并排相连的贴药区,所述药袋、发热袋依序从上而下贴合在固顶贴的贴药区上,还包括两个隔热棉, 所述隔热棉置于所述药袋与所述发热袋之间。进一步地,所述隔热棉中设有数个用于透气的第一透孔.进一步地,所述发热袋与所述隔热棉接触的侧面上设有用于透气的第二透孔。进一步地,所述药袋与皮肤接触的侧面设有用于透气的第三透孔。进一步地,所述药袋与所述隔热棉接触的侧面设有第四透孔。进一步地,还包括装置在瓶子中且可与所述药袋中的药物配合反应的导入液。进一步地,所述贴药区两侧分别具有可贴合在皮肤上的贴合区。进一步地,还包括贴合在贴合区的上贴纸,所述上贴纸覆盖了贴药区。本使用新型中的发热袋和药带之间具有可将带脉灸的温度控制到较好的理疗温度的隔热棉,在该隔热棉的作用下,带脉灸具有更佳的药效,且更具有医疗效果。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带脉灸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带脉灸揭掉上贴纸后的俯视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带脉灸处于展开状态的俯视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带脉灸处于折合状态的俯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本技术提供一种带脉灸,所述带脉灸包括具有黏贴性的固定贴、两个装置有中药的药袋以及两个装置有发热材料的发热袋,所述固顶贴上具有两个相连的贴药区,所述药袋、发热袋依序从上而下贴合在固顶贴的贴药区上,还包括两个隔热棉,所述隔热棉置于所述药袋与所述发热袋之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使用新型中的隔热棉可将带脉灸的温度控制到较好的理疗温度,从而使得带脉灸具有更佳的药效,更具有医疗效果。以下结合具体附图对本技术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如图1 4所示,为本技术提供的一较佳实施例。如图1所示,该带脉灸1包括具有黏结性的固定贴11、装置有中药的两个药袋15 以及装置有发热材料的两个发热袋13,固定贴11上具有黏胶,且具有两个并排相连贴药区,这样,放置在固定贴11上物体可以粘贴在该固定贴11上的贴药区上,且当该带脉灸1 贴在人体上时,固定贴11的黏胶可以贴合在皮肤上,使得带脉灸1固定在身体上。发热袋13呈扁平状,其内装置有可自行发热的发热材料,该发热材料通过和空气接触反应,从而实现发热,药袋15也呈扁平状,其内装置有具有医疗作用的药物,一般为中草药,当然,也可以是其它的药物,本实施中,药袋15、发热袋13依序从上而下贴合在固顶贴11的贴药区上,即两个发热袋13分别贴合在固定贴11的两个贴药区上,两个药袋15则分别贴合在两个发热袋13上,这样,当带脉灸1贴在身上时,固定贴11的四周贴合在人体的皮肤上,药袋15也直接贴合在人体的皮肤上,且发热袋13可自行发热,其发出的热量可使药袋15中的药物升温,从而与药袋15贴合皮肤也受热,其温度大于人体内温度,皮肤上的毛囊张开,从而药物药性进入人体内,起到疗效作用。理疗温度对于药物的药效发挥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本实施例中,为了将带脉灸1 的温度控制到较好的理疗温度,该带脉灸1还包括两个隔热棉14,隔热棉14分别置于药袋 15和发热袋13之间,即其一侧面贴合在发热袋13,另一侧面贴合在药袋15上,该隔热棉14 可控制带脉灸1的温度,将其温度控制到较好的理疗温度,其工作原理为,发热袋13发出的热量通过隔热棉14传递给药袋15,厂家根据药袋中药物所需要的理疗温度,设计一定厚度的隔热棉14,如果药物的理疗温度较高,则可以相应的增加隔热棉的厚度,如果药物的理疗温度较低,则可以使隔热棉的厚度相对薄,即可以通过改变隔热棉14的厚度等而达到控制该带脉灸1温度的效果,这样,通过该隔热棉14的作用,可以将带脉灸1的温度控制到较好的理疗温度,从而使得药袋15中药物对人体起到较大的医疗效果。本实施例中,为了使得隔热棉14能够更好的透气,也使得发热袋13中的热量可以更还透过隔热棉14,该隔热棉14上设有数个用于透气的第一透孔。为了便于发热袋13的热量的散发,发热袋13上与隔热棉14接触的侧面设有用于透气的第二透孔,这样,发热袋13内的发热体发出的热量可以快速的散发到隔热棉14上, 再通过隔热棉14散发到药袋15中。药袋15是直接和人的皮肤接触的,为了使得药袋15中药物的药性更有效进入人体内,且使得人体该处的皮肤温度快速升高,该药袋15用于贴合在皮肤上的侧面设有用于透气的第三透孔。另外,也为了使得发热袋13散发出的温度快速进入药袋15中,药袋15与隔热棉 14接触的侧面也设有用于透气的第四透孔。上述中的第一透孔、第二透孔、第三透孔以及第四透孔同时增强带脉灸1的透气性,使得与该带脉灸1接触的皮肤能与空气接触,避免皮肤由于密封而溃烂。该带脉灸1还包括导入液,该导入液装置在瓶子中,其可倒在药袋15中,与药袋15 中的药物配合使用,其可与药袋15中的药物反应,使得药物温度升高,增强药物药性渗入人体内,同时,该导入液为液体,其可以包括与药袋15接触的皮肤不会由于温度过高而被灼伤。如图2所示,该带脉灸1的固定贴11呈长条状,其两端呈弧形,其可分为三个区, 分别为中间部分为两个相连的贴药区111,发热袋13、隔热棉14以及药袋15贴合在该区域中,两侧为贴合区112,用于直接和皮肤接触,从而使得该带脉灸1稳固的贴合在人体上。为了使得带脉灸1稳固的贴合在人体上,该固定贴11的贴药区111也四周也可以直接和皮肤接触,直接贴合在人体上。当该带脉灸1不使用时,为了防止固定贴11黏贴在其它物体上,该带脉灸1还包括上贴纸12,该上贴纸12分别贴合在固定贴11的贴合区112上,且覆盖了贴药区111,这样,可避免固定贴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脉灸,所述带脉灸包括具有黏贴性的固定贴、两个装置有中药的药袋以及两个装置有发热材料的发热袋,所述固顶贴上具有两个并排相连的贴药区,所述药袋、发热袋依序从上而下贴合在固顶贴的贴药区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个隔热棉,所述隔热棉置于所述药袋与所述发热袋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军钟凯
申请(专利权)人:周军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