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婴儿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018731 阅读:2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多功能婴儿床,包括床底板(1)、第一侧板(2)、第二侧板(3)、第一挡板(4)、第二挡板(5)、床头板(6),床底板(1)上的滚轮(17),通过各个部件的不同组装,所述的多功能婴儿床可以组装为婴儿床和少年床。实现了婴儿床的多种使用功能,延长了婴儿床的使用寿命,减少了家庭的开支。(*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多功能婴儿床
技术介绍
大部分的家庭在婴儿出生时都会购买婴儿床,但婴儿床在当儿童长到3、4岁时就不能用了,接下来便要给儿童购买少年床,由此不但增加了家庭的负担,而且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因此一床多用一直是此领域技术人员所追求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实现多种使用功能的婴儿床。本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功能婴儿床,包括床底板、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一挡板、第二挡板、床头板,床底板上的滚轮,所述的多功能婴儿床包括如下组装结构婴儿床,所述的第一侧板通过第一床尾板与床底板的长边部连接,第二侧板通过第二床尾板与床底板的长边部连接;第一挡板、第二挡板的长边部分别与第一侧板的边沿部、第二侧板的边沿部连接构成围框;床头板安装在第一床尾板和第二床尾板之间构成婴儿床的床板;少年床,所述的第一床尾板与床头板连接,所述的床底板上安装有四个支撑架,分别为第一支撑架、第二支撑架、第三支撑架、第四支撑架,第一支撑架、第三支撑架竖向安装在床底板长边部的下底面上,第二支撑架、第四支撑架竖向安装在床底板短边部的下底面上,四个支撑架的底面分别与地面接触,用于加强床底板的支撑力;第一侧板、第二侧板与床底板的上表面接触,构成少年床的床面;第一侧板的边沿部、第二侧板的边沿部、第一床尾板、第二床尾板分别的与地面接触。所述床底板上设有用于防止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的串动的第一固定件、第二固定件。所述滚轮至少4个。所述的四个支撑架为I形。在婴儿床的组装结构下,第一支撑架、第二支撑架、第三支撑架、第四支撑架侧向安装在床底板上,四个支撑架侧向的底面不与地面接触。在婴儿床和少年床的组装结构下,还包括在床垫,在婴儿床的组装结构下,床垫放置在床头板、第一床尾板、第二床尾板构成婴儿床的床板上;在少年床的组装结构下,床垫放置第一侧板、第二侧板构成的少年床的床面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婴儿床的各个部件可以重新拆卸组装成少年床,实现了婴儿床的多种使用功能,延长了婴儿床的使用寿命,减少了家庭的开支。附图说明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婴儿床状态下的结构分解图;图2是本技术婴儿床状态床底板与支撑架的安装图;图3是本技术婴儿床组装完成后的结构图;图4是本技术婴儿床带有床垫的结构图;图5是本技术少年床状态下的结构分解图;图6是本技术少年床状态床底板与支撑架的安装图;图7是本技术少年床组装完成后的结构图;图8是本技术少年床组装完成后的俯视图;图9是本技术少年床带有床垫的结构图。图中1、床底板;2、第一侧板;3、第二侧板;4、第一挡板;5、第二挡板;6床头板; 7、第一床尾板;8、第二床尾板;9、第一侧板的边沿部;10、第二侧板的边沿部;11、第一支撑架;12、第二支撑架;13、第三支撑架;14、第四支撑架;15、第一固定件;16、第二固定件、17、 滚轮;18、床垫。具体实施方式如各附图所示,一种多功能婴儿床,包括床底板1、第一侧板2 ;第二侧板3 ;第一挡板4、第二挡板5、床头板6、第一床尾板7、第二床尾板8、第一侧板的边沿部9、第二侧板的边沿部10、第一支撑架11、第二支撑架12、第三支撑架13、第四支撑架14、第一固定件 15、第二固定件16、滚轮17、床垫18。如图1-4所示,婴儿床,所述的第一侧板2通过第一床尾板7与床底板1的长边部连接,第二侧板3通过第二床尾板8与床底板1的长边部连接;第一挡板4、第二挡板5的长边部分别与第一侧板2的边沿部9、第二侧板3的边沿部10连接构成围框;床头板6安装在第一床尾板7和第二床尾板8之间构成婴儿床的床板。床底板1上安装有滚轮17,以方便婴儿床的移动,滚轮17可以为四个以上。在婴儿床的组装结构下,所述的床底板1上安装有四个支撑架,分别为第一支撑架11、第二支撑架12、第三支撑架13、第四支撑架14, 所述的四个支撑架为1形,第一支撑架11、第二支撑架12、第三支撑架13、第四支撑架14 侧向安装在床底板1上,四个支撑架侧向的底面不与地面接触。如图5-9所示,少年床,所述的第一床尾板7与床头板6连接,所述的床底板1上安装有四个支撑架,分别为第一支撑架11、第二支撑架12、第三支撑架13、第四支撑架14, 第一支撑架11、第三支撑架13竖向安装在床底板1长边部的下底面上,第二支撑架12、第四支撑架14竖向安装在床底板1短边部的下底面上,四个支撑架的底面分别与地面接触, 用于加强床底板1的支撑力;第一侧板2、第二侧板3与床底板1的上表面接触,构成少年床的床面;第一侧板2的边沿部9、第二侧板3的边沿部10、第一床尾板7、第二床尾板8分别的与地面接触,用于加强少年床的支撑力。所述床底板1上设有用于防止第一侧板2、第二侧板3的串动的第一固定件15、第二固定件16。在婴儿床和少年床的组装结构下,还包括在床垫18,在婴儿床的组装结构下,床垫18放置在床头板6、第一床尾板7、第二床尾板8构成婴儿床的床板上;在少年床的组装结构下,床垫18放置第一侧板2、第二侧板3构成的少年床的床面上。权利要求1.一种多功能婴儿床,包括床底板(1)、第一侧板(2)、第二侧板(3)、第一挡板(4)、第二挡板(5)、床头板(6),床底板(1)上的滚轮(17),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功能婴儿床包括如下组装结构婴儿床,所述的第一侧板(2)通过第一床尾板(7)与床底板(1)的长边部连接,第二侧板(3)通过第二床尾板(8)与床底板(1)的长边部连接;第一挡板(4)、第二挡板(5)的长边部分别与第一侧板(2)的边沿部(9)、第二侧板(3)的边沿部(10)连接构成围框;床头板(6)安装在第一床尾板(7)和第二床尾板(8)之间构成婴儿床的床板;少年床,所述的第一床尾板(7)与床头板(6)连接,所述的床底板(1)上安装有四个支撑架,分别为第一支撑架(11 )、第二支撑架(12)、第三支撑架(13)、第四支撑架(14),第一支撑架(11 )、第三支撑架(13)竖向安装在床底板(1)长边部的下底面上,第二支撑架 (12)、第四支撑架(14)竖向安装在床底板(1)短边部的下底面上,四个支撑架的底面分别与地面接触,用于加强床底板(1)的支撑力;第一侧板(2)、第二侧板(3)与床底板(1)的上表面接触,构成少年床的床面;第一侧板(2)的边沿部(9)、第二侧板(3)的边沿部(10)、 第一床尾板(7)、第二床尾板(8)分别的与地面接触。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多功能婴儿床,其特征在于在少年床的组装结构下,所述床底板(1)上设有用于防止第一侧板(2)、第二侧板(3)的串动的第一固定件(15)、第二固定件 (16)。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婴儿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滚轮(17)至少4个。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婴儿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四个支撑架为匿形。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婴儿床,其特征在于在婴儿床的组装结构下,第一支撑架(11 )、第二支撑架(12)、第三支撑架(13)、第四支撑架(14)侧向安装在床底板(1)上, 四个支撑架侧向的底面不与地面接触。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婴儿床,其特征在于在婴儿床和少年床的组装结构下,还包括在床垫(18),在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功能婴儿床,包括床底板(1)、第一侧板(2)、第二侧板(3)、第一挡板(4)、第二挡板(5)、床头板(6),床底板(1)上的滚轮(17),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功能婴儿床包括如下组装结构:婴儿床,所述的第一侧板(2)通过第一床尾板(7) 与床底板(1)的长边部连接,第二侧板(3)通过第二床尾板(8) 与床底板(1)的长边部连接;第一挡板(4)、第二挡板(5)的长边部分别与第一侧板(2)的边沿部(9)、第二侧板(3)的边沿部(10)连接构成围框;床头板(6)安装在第一床尾板(7)和第二床尾板(8)之间构成婴儿床的床板;少年床,所述的第一床尾板(7)与床头板(6)连接,所述的床底板(1)上安装有四个支撑架,分别为第一支撑架(11 )、第二支撑架(12)、第三支撑架(13)、第四支撑架(14),第一支撑架(11 )、第三支撑架(13)竖向安装在床底板(1)长边部的下底面上,第二支撑架(12)、第四支撑架(14)竖向安装在床底板(1)短边部的下底面上,四个支撑架的底面分别与地面接触,用于加强床底板(1)的支撑力;第一侧板(2)、第二侧板(3)与床底板(1)的上表面接触,构成少年床的床面;第一侧板(2)的边沿部(9)、第二侧板(3)的边沿部(10)、第一床尾板(7)、第二床尾板(8)分别的与地面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浅井安裕
申请(专利权)人:浅井建筑设计事务所株式会社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