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962027 阅读:1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婴儿床,包括多数个立柱,各立柱包括一上管件、一间隔位于上管件下方的下管件、一上下两端分别连接于上管件与下管件的弹性元件,及一可套接上管件与下管件的移动件,移动件选择性地相对于上、下管件在一遮蔽该弹性元件的第一位置,及一使弹性元件外露的第二位置间运动,以使婴儿床可在一固定状态及一摇动状态间变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婴儿床,特别是涉及一种可在固定状态及摇动状态间变换的婴儿床。
技术介绍
如美国专利第6,571,408号专利案所揭露的可折叠游戏床中,当各角隅连接件被往上提起时,弹性抵抗件的两臂部会向外撑开并支撑悬吊件,且倒U形杆会脱离与底座的卡合,使得游戏床的床架能透过各角隅连接件相对于底座摇动。透过踏压踏板件带动弹性抵抗件下移,使得弹性抵抗件脱离支撑悬吊件的位置,各角隅连接件因床架的重量而下移, 当各角隅连接件撑立于地面上且倒U形杆卡合于底座时,游戏床的床架即呈固定状态而无法相对于底座摇动。然而,该案的摇动装置组成构件众多且较为复杂。另外,美国专利第7,493,666号专利案所揭露的婴儿床中,床架的各支撑脚底端设有一摇动装置,其中一个摇动装置为主动式摇动装置而其余则为被动式摇动装置。各摇动装置的外壳内设有一用以承载支撑脚的承载件,及一设于承载件底端的压缩弹簧,透过控制主动式摇动装置的承载件带动其中一支撑脚相对于外壳运动,使得其它的支撑脚能借由被动式摇动装置的承载件相应地向上或向下运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婴儿床,透过移动件可选择性地锁定在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使弹性元件可选择地被移动件遮蔽或外露出移动件,使得婴儿床能在固定状态或摇动状态间变换。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成构件少且结构简单,能降低组装工时及制造成本的婴儿床。本专利技术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水平晃动功能的婴儿床。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及解决
技术介绍
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婴儿床,包括一具有两种使用状态的床架,床架包括多数个立柱。各立柱包括一上管件、一间隔位于上管件下方的下管件、一上下两端分别连接于上管件与下管件的弹性元件,及一可套接上管件与下管件的移动件,移动件选择性地相对于上、下管件在一遮蔽弹性元件的第一位置,及一使弹性元件外露的第二位置间运动,以使婴儿床可在一固定状态及一摇动状态间变换。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及解决
技术介绍
问题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手段进一步实现。当移动件位于第一位置时,移动件同时套接上、下管件并相对上、下管件其中之一锁定,当移动件位于第二位置时,移动件与上、下管件其中之一分离且与上、下管件其中另一锁定。当移动件位于第二位置时,婴儿床处于摇动状态并可借弹性元件水平晃动。移动件为滑动地套设于上管件与下管件外,并可在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间滑动。另一种实施态样是移动件为转动地套设于上管件及下管件间,并可相对于上管件及下管件转动以在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间移动。移动件包括一第一定位部,及一与第一定位部相间隔的第二定位部,下管件与上管件其中之一包括一定位件,定位件可选择地与第一定位部或第二定位部卡合,以使移动件锁定在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在一实施态样中,上管件包括一穿孔,定位件包括一设于上管件内的弹片,及一凸设于弹片上并穿设于穿孔的定位凸部,第一定位部及第二定位部为一可与定位凸部卡合的开孔,第一定位部位于第二定位部上方。在另一实施态样中,下管件包括一穿孔,定位件包括一设于下管件内的弹片,及一凸设于弹片上并穿设于穿孔的定位凸部,第一定位部及第二定位部为一可与定位凸部卡合的开孔,第一定位部位于第二定位部下方。在另一实施态样中,下管件包括一形成于外表面的第一外螺纹部,上管件包括一形成于外表面的第二外螺纹部,移动件包括一形成于内表面并可与第一、第二外螺纹部螺接的内螺纹部。在另一实施态样中,下管件包括一第一定位部,上管件包括一第二定位部,各立柱还包括一设置于移动件上的定位件,定位件可选择地与第一定位部或第二定位部卡合,以使移动件锁定在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第一定位部及第二定位部分别为一卡孔,移动件包括一穿孔,定位件套接于移动件上并包括一制动销,制动销可穿过穿孔选择地与第一定位部或第二定位部卡合。定位件包括一套接于移动件上的壳套,及一枢接于壳套的按钮,壳套包括一与穿孔对齐并供制动销穿过的通孔,按钮包括分别位于相反两端的一施力端与一抗力端,及一位于施力端与抗力端间且枢接于壳套的枢接部,制动销设于抗力端。在另一实施态样中,上管件包括一定位件,定位件具有一开口朝下的定位卡槽,下管件包括一位于底端的弯折部,移动件可与定位卡槽或弯折部卡合,以锁定在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定位卡槽呈环形,移动件呈管状,定位卡槽直径略小于移动件外径,且定位件具有弹性。弹性元件为一穿设于上管件与下管件内的拉伸弹簧。婴儿床还包括一套设于所述立柱上的软质套布,软质套布包括数个分别与所述立柱位置相对应的闭合件,各闭合件可供操作以选择地遮蔽各立柱或使各立柱外露,各闭合件可为一拉链或者是一黏扣带。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婴儿床的优点及有益效果在于,借由各立柱的下管件及上管件间连接弹性元件,以及移动件可在第一、第二位置间运动并锁定在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的设计,当移动件锁定在第一位置时,移动件遮蔽弹性元件,婴儿床的床架在固定状态,使得婴儿床可充当游戏床使用;当移动件锁定在第二位置时,弹性元件外露出上、下管件间,婴儿床的床架在摇动状态,使得婴儿床可充当婴儿摇床使用,借此,能提供组成构件少且结构简单,能降低组装工时及制造成本的婴儿床。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婴儿床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婴儿床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床架的立体图,说明婴儿床的床架在固定状态。图3是本专利技术婴儿床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立柱的立体分解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婴儿床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立柱的剖视图,说明移动件锁定在第一位置。图5是本专利技术婴儿床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说明立柱外露出软质套布。图6是本专利技术婴儿床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立柱的剖视图,说明定位件的定位凸部被按压而脱离移动件的第一定位部。图7是本专利技术婴儿床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立柱的剖视图,说明移动件锁定在第二位置。图8是本专利技术婴儿床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说明婴儿床的床架在摇动状态。图9是本专利技术婴儿床的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床架的立体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婴儿床的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立柱的剖视图,说明移动件锁定在第一位置。图11是本专利技术婴儿床的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立柱的剖视图,说明移动件锁定在第二位置。图12是本专利技术婴儿床的第三较佳实施例的床架的立体图。图13是本专利技术婴儿床的第三较佳实施例的立柱的剖视图,说明移动件锁定在第一位置。图14是本专利技术婴儿床的第三较佳实施例的立柱的剖视图,说明移动件锁定在第二位置。图15是本专利技术婴儿床的第三较佳实施例的立柱的剖视图,说明移动件锁定在第二位置。图16是本专利技术婴儿床的第四较佳实施例的床架的立体图。图17是本专利技术婴儿床的第四较佳实施例的立柱的剖视图,说明移动件锁定在第一位置。图18是本专利技术婴儿床的第四较佳实施例的立柱的剖视图,说明按钮的施力端被按压而使制动销脱离第一定位部。图19是本专利技术婴儿床的第四较佳实施例的立柱的剖视图,说明移动件锁定在第二位置。图20是本专利技术婴儿床的第五较佳实施例的床架的局部放大图。图21是本专利技术婴儿床的第五较佳实施例的立柱的剖视图,说明移动件锁定在第一位置。图22是本专利技术婴儿床的第五较佳实施例的立柱的剖视图,说明移动件锁定在第二位置。具体实施例方式有关本专利技术的前述及其它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图式的五个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的说明,当可对本专利技术为达成预定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婴儿床,包括多数个立柱,其特征在于:各该立柱包括一上管件、一间隔位于该上管件下方的下管件、一上下两端分别连接于该上管件与该下管件的弹性元件,及一可套接该上管件与该下管件的移动件,该移动件选择性地相对于该上、下管件在一遮蔽该弹性元件的第一位置,及一使该弹性元件外露的第二位置间运动,以使该婴儿床可在一固定状态及一摇动状态间变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舜民
申请(专利权)人:明门香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HK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