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速电主轴的上轴承座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018264 阅读:3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速电主轴的上轴承座结构,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机械加工机床气浮高速电主轴用的轴承座组件。它公开了轴承体(1)的轴向贯通孔处的内壁设有至少一块轴瓦(2)。它使用组合式结构,使加工容易,轴芯和轴承不会抱死,装卸方便,减振效果好,散热效率高,使用寿命长,便于推广及应用。(*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机械加工设备,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机械加工机床气浮高速电主轴用的轴承座组件。
技术介绍
在现有技术中,气浮高速电主轴用的轴承座组件,结构单一,加工困难,容易发生抱死现象,装卸不便,散热能力低,振动幅度大,使用寿命短,需要频繁更换等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涉及一种高速电主轴的上轴承座结构,它使用组合式结构,使加工容易,装卸方便,减振效果好,散热效率高,轴芯和轴承不会抱死,使用寿命长,便于推广及应用。本技术技术解决方案是在现有的轴承体1、节流阻尼塞3、通气孔4、环形槽5、 螺纹孔6、电源孔7和扁位8的基础上,本技术特别在于轴承体1的轴向贯通孔处的内壁设有至少一块轴瓦2。在所述的轴承体1的轴向贯通孔处的内壁设有二块轴瓦2。本技术工作原理是本结构主要使用时装入机体内,由机体处通入气体进入轴承座扁位8,由于扁位8与上、下环形槽5相连通,气体沿环形槽5圆周方向流动一周, 进入每一个通气孔4与节流阻尼塞3,产生径向悬浮力,使轴芯径向悬浮,这样轴芯处于悬浮状态中,可使轴芯旋转时没有任何接触摩擦,最大可能地减少了摩擦损失和发热;当轴芯旋转失衡进,轴芯与上轴承座摩擦甚至抱死现象,针对以上缺陷我们在轴承座中设计有复合材料轴瓦2,即使摩擦也不会出现抱死现象.在轴承体处设计有螺纹孔6,当需要拆卸时,从螺纹孔处拧入螺钉便于拆卸;上轴承体存在电源孔7,定子引出线可轻便安装。本技术的优点在于1、此结构性能稳定,可靠;2、增加轴瓦与轴承板不易抱死,使轴承与轴芯使用寿命提高,拆卸方便,维修费用低。3、便于拆卸与安装,操作简单。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俯视构造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A — A剖面构造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B — B剖面构造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C 一 C剖面构造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K向构造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根据图1、图2、图3、图4及图5所示,本技术在现有的轴承体1、节流阻尼塞 3、通气孔4、环形槽5、螺纹孔6、电源孔7和扁位8的基础上,轴承体1的轴向贯通孔处的内壁设有至少一块轴瓦2。实施例2与实施例1相同,只是所述的轴承体1的轴向贯通孔处的内壁设有二块轴瓦2。权利要求1.一种高速电主轴的上轴承座结构,它包括了轴承体(1)、节流阻尼塞(3)、通气孔 (4)、环形槽(5)、螺纹孔(6)、电源孔(7)和扁位(8),其特征在于轴承体(1)的轴向贯通孔处的内壁设有至少一块轴瓦(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速电主轴的上轴承座结构,其特征在于轴承体(1)的轴向贯通孔处的内壁设有二块轴瓦(2)。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高速电主轴的上轴承座结构,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机械加工机床气浮高速电主轴用的轴承座组件。它公开了轴承体(1)的轴向贯通孔处的内壁设有至少一块轴瓦(2)。它使用组合式结构,使加工容易,轴芯和轴承不会抱死,装卸方便,减振效果好,散热效率高,使用寿命长,便于推广及应用。文档编号B23B19/02GK202087848SQ201120085339公开日2011年12月28日 申请日期2011年3月28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28日专利技术者汤秀清 申请人:广州市昊志机电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速电主轴的上轴承座结构,它包括了轴承体(1)、节流阻尼塞(3)、通气孔(4)、环形槽(5)、螺纹孔(6)、电源孔(7)和扁位(8),其特征在于轴承体(1)的轴向贯通孔处的内壁设有至少一块轴瓦(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汤秀清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昊志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