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叉极化天线及其应用的高增益多极化天线阵列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017844 阅读:2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交叉极化天线及其应用的高增益多极化天线阵列模块,该交叉极化天线包括一基板、一第一交叉极化天线以及一第二交叉极化天线。第一交叉极化天线与第二交叉极化天线配置于基板上,并可形成一第一极化方向与一第二极化方向。藉由一体成形的制作方式构成交叉极化天线,只需将天线各部位自其底面折起即可进行组装,过程简易,成本也能降低。应用此种交叉极化天线于巴特勒矩阵阵列,更可产生不同极化方向集中于特定角度的波束形成,达成高增益多极化、多波束角度天线阵列模块的目的。(*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有关于一种天线,尤其是一种由两个一体成形方式构成的天线相互交叉配置而成的交叉极化天线。
技术介绍
随着无线通讯的蓬勃发展,各种应用于多频传输的产品与技术也孕育而生,其中天线为无线传输中用以发送和接收电磁波能量的重要组件之一。现今各种产品所应用的天线,其设计方法与使用材质均不相同。因此,选用适当的天线,可有助于提升无线传输的特性,并且同时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一般而言,天线向周围辐射电磁波,而电磁波是由电场与磁场所组成,其中电场方向即为天线极化方向。因此,不同极化特性的天线所能接收与辐射的电磁波也就因极化方向的差异而有所不同。如果天线与其接收的电磁波的极化方向不同,则将造成极化损失,而使得所能接收的信号变小。现有技术下的天线种类,其产生的极化方向及波束方向为一固定方向,而不能随产品或应用领域的地形等外在条件做任何调整,于此,天线在实际应用上因此受到相当大的限制。此外,一般天线的结构复杂,相对使得制造与组装过程不易,所以如何降低天线的极化损失及增加天线波束角度,并且同时简化天线的制造组装过程与制造成本,实为相关领域者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的问题,本技术在于提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交叉极化天线,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基板;一第一交叉极化天线,配置于该基板上,该第一交叉极化天线包括:一第一辐射部;一第一接地部,该第一接地部的第一端与该第一辐射部连接;一第一底面,配置于该基板上,该第一底面的第一端与该第一接地部的第二端连接;一第二接地部,该第二接地部的第一端与该第一底面的第二端连接;以及一第二辐射部,与该第二接地部的第二端连接;以及一第二交叉极化天线,正交于该第一交叉极化天线,并配置于该基板上,该第二交叉极化天线包括:一第三辐射部;一第三接地部,该第三接地部的第一端与该第三辐射部连接;一第二底面,配置于该基板上,该第二底面的第一端与该第三接地部的第二端连接;一第四接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交叉极化天线,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基板;一第一交叉极化天线,配置于该基板上,该第一交叉极化天线包括一第一辐射部;一第一接地部,该第一接地部的第一端与该第一辐射部连接;一第一底面,配置于该基板上,该第一底面的第一端与该第一接地部的第二端连接;一第二接地部,该第二接地部的第一端与该第一底面的第二端连接;以及一第二辐射部,与该第二接地部的第二端连接;以及一第二交叉极化天线,正交于该第一交叉极化天线,并配置于该基板上,该第二交叉极化天线包括一第三辐射部;一第三接地部,该第三接地部的第一端与该第三辐射部连接;一第二底面,配置于该基板上,该第二底面的第一端与该第三接地部的第二端连接;一第四接地部,该第四接地部的第一端与该第二底面的第二端连接;以及一第四辐射部,与该第四接地部的第二端连接;其中,该第一辐射部、该第一接地部、该第一底面、该第二接地部以及该第二辐射部为一体成形,该第三辐射部、该第三接地部、该第二底面、该第四接地部以及该第四辐射部为一体成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叉极化天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辐射部垂直连接该第一接地部的第一端,该第一接地部的第二端垂直连接该第一底面的第一端,该第二辐射部垂直连接该第二接地部的第二端,该第二接地部的第一端垂直连接该第一底面的第二端。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叉极化天线,其特征在于,该第三辐射部垂直连接该第三接地部的第一端,该第三接地部的第二端垂直连接该第二底面的第一端,该第四辐射部垂直连接该第四接地部的第二端,该第四接地部的第一端垂直连接该第二底面的第二端。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叉极化天线,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第一馈入线电性连接于该第一辐射部与该第二辐射部,该第一馈入线以焊接方式与该第一接地部的第一端与该第二接地部的第二端连接。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交叉极化天线,其特征在于,该第二辐射部具有一贯穿孔,该第一馈入线藉由穿设该贯穿孔,电性连接至该第一辐射部与该第二辐射部。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叉极化天线,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第二馈入线电性连接于该第三辐射部与该第四辐射部,该第二馈入线以焊接方式与该第三接地部的第一端与该第四接地部的第二端连接。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交叉极化天线,其特征在于,该第四辐射部具有一贯穿孔,该第二馈入线藉由穿设该贯穿孔,电性连接至该第三辐射部与该第四辐射部。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叉极化天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定位构件,配置于该第一交叉极化天线、该第二交叉极化天线与该基板之间,该定位构件上开设有一第一限位槽与一第二限位槽,其中该第一限位槽正交于该第二限位槽,该第一限位槽用以容设该第一交叉极化天线的该第一底面,该第二限位槽用以容设该第二交叉极化天线的该第二底面。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叉极化天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底面设有至少一锁固孔,藉由至少一锁固件将该第一交叉极化天线固定于该基板上。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叉极化天线,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底面设有至少一锁固孔, 藉由至少一锁固件将该第二交叉极化天线固定于该基板上。11.一种高增益多极化天线阵列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基板;多个多极化天线阵列,配置于该基板上,每一该多极化天线阵列包括多个交叉极化天线,每一该交叉极化天线包括 一第一交叉极化天线,包括一第一辐射部;一第一接地部,该第一接地部的第一端与该第一辐射部连接;一第一底面,配置于该基板上,该第一底面的第一端与该第一接地部的第二端连接;一第二接地部,该第二接地部的第一端与该第一底面的第二端连接;以及一第二辐射部,与该第二接地部的第二端连接;以及一第二交叉极化天线,与该第一交叉极化天线以正交方式配置于该基板上,该第二交叉极化天线包括一第三辐射部;一第三接地部,该第三接地部的第一端与该第三辐射部连接;一第二底面,配置于该基板上,该第二底面的第一端与该第三接地部的第二端连接;一第四接地部,该第四接地部的第一端与该第二底面的第二端连接;以及一第四辐射部,与该第四接地部的第二端连接;以及一巴特勒矩阵阵列,配置于该基板的相异于该些多极化天线阵列的另一侧,该巴特勒矩阵阵列包括一第一巴特勒矩阵,具有多个第一输入端口以及多个第一输出端口 ;以及一第二巴特勒矩阵,具有多个第二输入端口以及多个第二输出端口 ; 其中,该些第一输出端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作华
申请(专利权)人:寰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