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索尼公司专利>正文

立体显示设备和立体显示设备的显示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017505 阅读:2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立体显示设备,包括:视差调整部分,对输入的左眼图像和右眼图像的每个执行视差调整;以及显示部分,显示作为所述视差调整部分的视差调整结果的左眼图像和右眼图像。所述视差调整部分仅在左眼图像和右眼图像的每个中除了其中叠置了OSD图像的OSD图像区域外的区域上执行视差调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公开涉及能够执行立体视觉显示的立体显示设备,以及涉及立体显示设备的显示方法。
技术介绍
近年来,已经关注能够实现立体视觉显示的立体显示设备。立体视觉显示显示彼此具有视差的左眼图像和右眼图像。立体视觉显示通过允许观察者分别用他的/她的左眼和右眼看到左眼图像和右眼图像而使得观察者有可能将左眼图像和右眼图像识别为具有深度的立体画面。立体显示设备的机制的例子包括例如,以分时方式交替显示左眼图像和右眼图像,并利用与该交替显示同步开启和关闭的快门(shutter)眼镜观察左眼图像和右眼图像的机制;以及在其偏振方向基于线路(line)而不同的显示设备上基于线路交替显示左眼图像和右眼图像,并利用左右偏振方向彼此不同的偏振眼镜观察左眼图像和右眼图像的机制。此外,存在消除使用这样的专用眼镜的机制,比如双凸透镜(lenticular lens) 机制和视差屏障(parallax barrier)机制。在这些机制中,通过同时显示左眼图像和右眼图像并通过显示设备和左眼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或角度)以及显示设备和右眼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或角度)而使得左右眼所见的图像彼此不同。当观察者通过使用这样的立体显示设备观看画面时,观察者体验的立体效果在各人之间变化。为了应对此情况,已经关于藉以调整所显示画面的立体效果的视差控制技术进行了各种研究。例如,日本未审专利申请公开No. H04-35491和No. H08-317429均公开了其中在水平方向移动左眼图像和右眼图像的显示位置和执行诸如扩大和缩小的缩放以调整立体效果的机制。同时,近年来,随着电子设备的更高功能性,已经广泛应用通过使用屏幕上显示 (On-Screen Display,0SD)执行电子设备的设置的方法。从而,对于显示设备,使用OSD的方法也变得很普遍。此方法在画面信息上叠置菜单屏幕(0SD图像),并且显示叠置后的菜单屏幕,并允许用户根据菜单屏幕来配置设备的设置,由此实现用户友好的设备设置。
技术实现思路
可能存在下述情况,其中作为二维图像的OSD图像被叠置在立体画面上的画面信息受到上述视差控制以便调整立体效果。在这种情况下,不但预想要调整其立体效果的立体图像的区域而且作为二维图像的OSD图像的区域可能受到视差控制,这可能因此降低在连同立体画面一起观看OSD图像时OSD图像的可视性。特别地,当在执行视差控制中设置大的视差量时,可能将OSD图像看作是双重OSD图像。此外,在利用专用眼镜的立体显示设备中,即使当摘掉眼镜时,也可能把OSD图像看成双重的,这因而使得难于通过使用菜单屏幕来操作设备。例如,当在操作菜单屏幕时不允许进行视差控制时,菜单屏幕本身的操作是可能的,因为这使得菜单屏幕的区域在上述两种情况下都清晰可见。然而,这同样也使得不在立体画面的区域上执行视差控制。从而,例如,当用户希望在看到立体视图和菜单屏幕两者的同时操作菜单时,比如调整图像质量和切换输入时,用户可能感到不便利。希望提供,其能够即使在执行立体画面的视差控制的状态下也保持OSD图像的可视性降低最小。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立体显示设备包括视差调整部分,对输入的左眼图像和右眼图像的每个执行视差调整;以及显示部分,显示作为所述视差调整部分的视差调整结果的左眼图像和右眼图像。所述视差调整部分仅在左眼图像和右眼图像的每个中除了其中叠置了 OSD图像的OSD图像区域外的区域上执行视差调整。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立体显示设备的显示方法包括对输入的左眼图像和右眼图像的每个执行视差调整,其中,仅在左眼图像和右眼图像的每个中除了其中叠置了 OSD图像的OSD图像区域外的区域上执行视差调整;以及显示作为视差调整的结果的左眼图像和右眼图像。在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中,在左眼图像上和在右眼图像上执行视差调整。当在左眼图像上和在右眼图像上叠置了 OSD图像时,仅在除了其中叠置了 OSD图像的OSD图像区域外的区域上执行视差调整。有利地,立体显示设备还包括叠置部分,将所述OSD图像叠置在左眼图像和右眼图像的每个上,并且生成指示该OSD图像区域的OSD区域信息,然后为所述视差调整部分提供该OSD区域信息以及每个包括叠置的OSD图像的左眼图像和右眼图像。所述视差调整部分基于OSD区域信息确定除了所述OSD图像区域外的区域。有利地,立体显示设备还包括输入部分,接收具有在其中叠置的OSD图像的左眼图像和右眼图像两者以及OSD区域信息,其中该OSD区域信息指示OSD图像区域。视差调整部分基于OSD区域信息确定除了 OSD图像区域外的区域。有利地,视差调整部分中的视差调整包括在输入的左眼图像和输入的右眼图像的每个上执行的图像移动处理。有利地,当由于图像移动处理处于与所述OSD图像区域邻接的相邻区域中的左眼图像或右眼图像中的部分丢失时,所述视差调整部分将在邻接该相邻区域的区域中的OSD 图像的部分插入到该相邻区域中。有利地,当由于图像移动处理处于与所述OSD图像区域邻接的相邻区域中的左眼图像或右眼图像的部分丢失时,所述视差调整部分对所述OSD图像区域和除了所述OSD图像区域外的区域之间的边界区域的图像执行图像移动处理,使得在该边界区域的图像中的移动量依赖于图像移动处理的移动方向上的位置坐标而逐渐改变。如这里所使用的,措辞 “逐渐改变”指的是例如但不限于移动量平滑改变的状态,或移动量按阶梯形式改变的状态。有利地,基于移动量和图像移动处理函数的乘积执行图像移动处理,移动量被预定为具有固定值,图像移动处理函数在图像移动处理的移动方向上的位置坐标范围中仅仅在对应于该边界区域的范围内在其函数值上显示出改变。有利地,图像移动处理函数在OSD图像区域内的除了该边界区域外的区域中指示值“0”,以及在除了 OSD图像区域外的区域内的、除了该边界区域外的区域中指示值“1”。有利地,OSD图像是透明的,以及每个在与OSD图像叠置之前的左眼图像和右眼图像透明地显示在OSD图像区域中。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仅在除了其中叠置了 OSD图像的OSD图像区域外的区域上执行视差调整。因而,能够即使在执行对于立体画面的视差控制的状态下也保持OSD图像的可视性的降低最小。应该理解,前述一般性描述和接下来的详细描述都是示例性的,旨在提供对所要求保护的技术的进一步解释。附图说明包括附图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将附图并入并组成此说明书的一部分。附图说明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技术的原理。图1是图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立体显示系统的示例性配置的框图。图2A和2B是用于描述根据实施例的OSD遮蔽(mask)信号的示意图。图3是图示根据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视差调整部分的示例性配置的框图。图4A和4B示意地图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立体显示系统的示例性操作。图5A和5B是图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视差调整部分的示例性操作的说明图。图6A到6C是图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视差调整部分的示例性操作的说明图。图7A到7D是图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视差调整部分的另一示例性操作的说明图。图8是图示根据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视差调整部分的示例性配置的框图。图9(A)_(C)是图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乘法器的示例性操作的波形图。图IO(A)-(C)是图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视差调整部分的示例性操作的说明图。图11是图示根据修改的立体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立体显示设备,包括:视差调整部分,对输入的左眼图像和右眼图像的每个执行视差调整;以及显示部分,显示作为所述视差调整部分的视差调整结果的左眼图像和右眼图像,其中,所述视差调整部分仅在左眼图像和右眼图像的每个中除了其中叠置了OSD图像的OSD图像区域外的区域上执行视差调整。

【技术特征摘要】
2010.06.24 JP 2010-1433341.一种立体显示设备,包括视差调整部分,对输入的左眼图像和右眼图像的每个执行视差调整;以及显示部分,显示作为所述视差调整部分的视差调整结果的左眼图像和右眼图像,其中,所述视差调整部分仅在左眼图像和右眼图像的每个中除了其中叠置了 OSD图像的OSD图像区域外的区域上执行视差调整。2.根据权利要求1的立体显示设备,还包括叠置部分,将所述OSD图像叠置在左眼图像和右眼图像的每个上,并且生成指示该OSD图像区域的OSD区域信息,然后为所述视差调整部分提供该OSD区域信息以及每个包括叠置的OSD图像的左眼图像和右眼图像,其中所述视差调整部分基于OSD区域信息确定除了所述OSD图像区域外的区域。3.根据权利要求1的立体显示设备,还包括输入部分,接收具有在其中叠置的OSD图像的左眼图像和右眼图像两者以及OSD区域信息,该OSD区域信息指示所述OSD图像区域,其中所述视差调整部分基于所述OSD区域信息确定除了所述OSD图像区域外的区域。4.根据权利要求1的立体显示设备,其中所述视差调整部分中的视差调整包括在输入的左眼图像和输入的右眼图像的每个上执行的图像移动处理。5.根据权利要求4的立体显示设备,其中当由于图像移动处理处于与所述OSD图像区域邻接的相邻区域中的左眼图像或右眼图像中的部分丢失时,所述视差调整部分将在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森浩典
申请(专利权)人:索尼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