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明多层板贴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013518 阅读:1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透明多层板贴合装置,包括:一压合机构及一光源装置。压合机构承载透明多层板的一第一基板及一第二基板,第一基板的贴合面及/或第二基板的贴合面涂布有一光固型液态胶。光源装置对应压合机构来设置,并且照射一光线于透明多层板,使该光线的照射位置形成一贴合边界线。当压合机构压合第一基板及第二基板,使光固型液态胶溢胶时,该溢胶至贴合边界线的光固型液态胶形成固化。藉此,以达到防止光固型液态胶贴合时溢满的目的。(*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透明多层板贴合装置,特别指一种利用光固型液态胶来进行贴合的透明多层板贴合装置。
技术介绍
近几年来,由于液态胶的发展日益成熟,因此越来越多的多层板贴合制程,已逐渐采用液态胶来做为贴合的媒介,其中针对透明多层板而言,又以光固型液态胶的使用最为普遍。然而,由于液态胶在溢胶贴合的过程中,容易产生包围气泡及胶体溢满的情形,因此在贴合制程及环境上相对就需要较新或改良过的技术。在多层板的贴合制程上,为了避免液态胶贴合时容易产生包围气泡的情形,往往会因应不同基板的形状而将液态胶涂布成不同的图形,例如在方形的基板上,通常就会将液态胶涂布成米字型的图形,藉以在实际溢胶时能由中心向外围进行溢胶扩散,减少产生包围气泡的机会。然而,基于液态胶所涂布之图形的因素,使得涂布后的液态胶距离基板各边的距离并非完全相同,进而当进行压合多层板时,液态胶溢胶至基板各边的时间点便无法完全一致。如此一来,在贴合制程上,若为了在基板的一贴合边界范围内均勻充满液态胶时,往往就会产生有胶体溢满出部分的贴合边界范围的情形。由上述说明来看,目前在利用液态胶来做为贴合媒介的制程上,由于贴合时并不容易掌控液态胶溢胶时的流动方向及溢胶至各预定贴合边界线的时间点。因此,在贴合制程上,如何避免液态胶溢满的现象,确实有进一步改善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透明多层板的贴合来改善, 防止在利用光固型液态胶来进行贴合时,产生胶体溢满的情形。本技术透过光源的循环扫描来形成光线在透明多层板上,让光线所照射的位置得以形成一贴合边界范围,使得透明多层板在贴合时,该溢胶至贴合边界范围的光固型液态胶能够受光线照射而形成固化。根据本技术所提出之一方案,提供一种透明多层板贴合装置,其包括一压合机构及一光源装置。其中,压合机构用来承载透明多层板的一第一基板及一第二基板,并且第一基板的贴合面及/或第二基板的贴合面涂布有一光固型液态胶。光源装置对应压合机构来设置,并且控制光源装置形成一光线于透明多层板,使得该光线的照射位置是形成一贴合边界线。于是,当压合机构压合第一基板及第二基板,使光固型液态胶进行溢胶时,该溢胶至贴合边界线的光固型液态胶是形成固化。藉此,本技术所能达到的功效在于,不需特别针对透明多层板的基板来进行结构性的设计,便可形成有贴合边界线的功效。如此可以有效地防止光固型液态胶贴合时容易产生的溢满现象,改善利用光固型液态胶来做为贴合媒介的制程,提高透明多层板产品的质量。以上之概述与接下来的详细说明及附图,皆是为了能进一步说明本技术为达成预定目的所采取之方式、手段及功效。而有关本技术的其他目的及优点,将在后续的说明及图式中加以阐述。附图说明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及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图1为本技术透明多层板贴合装置的第一实施例架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移动滑轨的实施例架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透明多层板贴合装置的第二实施例架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透明多层板的贴合状态的实施例示意图;及图5为本技术防止液态胶溢满的方法的实施例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利用光源装置以循环扫描的方式,来形成光线于透明多层板上,让光线所照射的位置得以形成贴合边界范围。在光固型液态胶进行溢胶时,该溢胶至贴合边界范围的光固型液态胶随即能形成固化,藉此能够简单且有效地防止光固型液态胶溢满出实际设计的贴合范围,让透明多层板只在贴合边界范围内均勻地充满光固型液态胶,提高透明多层板的生产质量。此外,先予以叙明的是,本技术所述及的透明多层板是指由本质上透明的至少两层基板所贴合成之架构,例如触控面板、液晶显示面板、塑料合成基板、玻璃合成基板等产品。其中,不同基板的板材并不局限于同一材质,亦可分别是不同材质(如玻璃、薄膜、 塑料等)的板材或者经过不同加工制程之后的板材来相互贴合而成,本技术并无加以限制。请参考图1,为本技术透明多层板贴合装置的第一实施例架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是提供一种贴合装置1,包括一压合机构11、一光源装置12、一控制器13及一支撑架14。其中,压合机构11是用来承载透明多层板10的一第一基板101及一第二基板102,并且第一基板101的贴合面或第二基板102的贴合面是点胶涂布有一光固型液态胶 103,以做为第一基板101及第二基板102贴合时的贴合媒介。当然,实际亦可依设计上的需求,将光固型液态胶103同时点胶涂布于第一基板101的贴合面及第二基板102的贴合有关光固型液态胶103的点胶装置(图未示)部分,所属
具有通常知识者可以了解,点胶装置除了可以直接设计整合于贴合装置1之中,并搭配压合机构11来点胶运作之外。实际上也可以是设计为独立于贴合装置1的上游装置,在此并非为本实施例所限制。接下来,本实施例的压合机构11进一步包含一载板110、一第一定位治具111、一第二定位治具112及一升降机构113。其中,第一定位治具111是设置于载板110,用来承载及定位第一基板101,第二定位治具112是用来承载及定位第二基板102。并且,第一定位治具111及第二定位治具112可进一步搭配不同或相同的定位结构(如吸风结构、夹扣结构等)来分别定位第一基板101及第二基板102。本实施例的第一定位治具111及第二定位治具112是举例分别设计第一吸风结构1110及第二吸风结构1120来实现承载及定位功能。升降机构113是连接第一定位治具111及第二定位治具112,用来操作第一定位治具111及第二定位治具112的垂直位移,用以在运作时进行压合第一基板101及第二基板 102。附带一提的是,在实际贴合制程上,本实施例的第二基板102可以是等到点胶装置点胶涂布光固型液态胶103于第一基板101的贴合面或第二基板102的贴合面之后才进行翻转,让第二基板102的贴合面是面向第一基板101的贴合面。另外,也可以是第二基板 102的贴合面在面向第一基板101的贴合面之后,再直接由点胶装置伸入第一基板101及第二基板102之间来进行点胶涂布光固型液态胶103于第一基板101的贴合面或第二基板 102的贴合面。藉此,以形成图1中第一基板101、第二基板102及光固型液态胶103所架构出的堆层态样。接下来,光源装置12是对应压合机构11来设置。控制器13是电性连接压合机构 11及光源装置12,用来储存一图形。在运作上,控制器13便是依据图形来控制光源装置12 形成一光线于透明多层板10,使得该光线的照射位置是形成一贴合边界线L。从而,当控制器13控制压合机构11压合第一基板101及第二基板102,使光固型液态胶103进行溢胶时,该溢胶至贴合边界线L的光固型液态胶103会形成固化。此外,由于在贴合时,光固型液态胶103是自由地朝透明多层板10的四周进行溢胶,因此控制器13实际上是控制光源装置12循环地进行扫描并照射光线,以利用光线的循环扫描来在透明多层板10四周虚拟地围设出贴合边界范围。换句话说,透明多层板10的四周将会循环地出现由光线之照射位置所形成的贴合边界线L。其中,光源装置12可依据实际制程的控制需求而设计为一点光源装置或一线光源装置,并且光源装置12的规格则是依据实际所搭配使用的光固型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透明多层板贴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压合机构,承载该透明多层板的一第一基板及一第二基板,其中该第一基板的贴合面及/或该第二基板的贴合面系涂布有一光固型液态胶;及一光源装置,对应该压合机构来设置,并且形成一光线于该透明多层板,使该光线的照射位置系形成一贴合边界线;其中,该压合机构压合该第一基板及该第二基板,使溢胶至该贴合边界线的光固型液态胶系形成固化。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裕文许贤斌
申请(专利权)人: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