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塑成型模的差动顶出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011744 阅读:2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注塑成型模的差动顶出机构,产品不易粘在斜顶或顶针上,能自动脱落,实现全自动注塑生产。其包括底板、底针板、面针板,所述面针板支承于所述底针板,所述面针板安装有斜顶座、顶针,斜顶支承于所述斜顶座,所述顶针、斜顶贯穿凸模连接板后顶于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针包括和所述斜顶一起动作的顶针、至少一个后续不同步的顶针,所述后续不同步的顶针底端紧固于上板、下板所形成的一体件内,所述下板的底端支承于所述顶升机构的从动端的上端面,所述上板、下板所形成的一体件位于所述面针板内部的垂直直线腔体内,所述上板的上端面低于所述面针板的上端面,所述顶升机构的从动端的下端面支承于底部垫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注塑模模具的顶出机构
,具体为注塑成型模的差动顶出机构
技术介绍
现有的注塑成型模的顶出机构,其斜顶和顶针同步动作完成顶出动作,在成型过程中由于产品较轻,加上斜顶和顶针较多,产品容易粘在斜顶或顶针上,不能自动脱落,无法实现全自动注塑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注塑成型模的差动顶出机构,产品不易粘在斜顶或顶针上,能自动脱落,实现全自动注塑生产。其技术方案是这样的其包括底板、底针板、面针板,所述面针板支承于所述底针板,所述面针板安装有斜顶座、顶针,斜顶支承于所述斜顶座,所述顶针、斜顶贯穿凸模连接板后顶于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针包括和所述斜顶一起动作的顶针、至少一个后续不同步的顶针,所述后续不同步的顶针底端紧固于上板、下板所形成的一体件内,所述下板的底端支承于所述顶升机构的从动端的上端面,所述上板、下板所形成的一体件位于所述面针板内部的垂直直线腔体内,所述上板的上端面低于所述面针板的上端面,所述顶升机构的从动端的下端面支承于底部垫块,所述底部垫块位于所述垂直直线腔体底部,所述底部垫块支承于所述底针板,分别安装于所述底板的下支柱、所述凸模连接板的上支柱的一端分别对应所述顶升机构的主动端的上、下端面。其进一步特征在于所述顶升机构具体包括转动件、转动轴、下支柱、上支柱、所述面针板开有转动安装孔,所述转动安装孔内安装有所述转动轴、转动件,所述转动件套装于所述转动轴上,所述转动件的一端外凸部分装于所述垂直直线腔体内,所述转动件的一端外凸部分即为所述顶升机构的从动端;所述下支柱的底部紧固于所述底板,所述下支柱贯穿所述底针板,合模状态下的所述转动件的另一端外凸部分的下表面支承于所述下支柱的顶部,所述转动件的另一端外凸部分即为所述顶升机构的主动端;所述上支柱的顶部紧固于所述凸模连接板,产品脱落状态下所述上支柱的底部压着于所述转动件的另一端外凸部分的上表面。采用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结构后,需将产品脱落时,将底针板向上驱动,此时所有的斜顶、顶针同步向上运动,当运动一定距离后,凸模连接板的上支柱的底部压着顶升机构的主动端,此时,底针板继续向上运动,所有的斜顶、顶针同步向上运动的同时,后续不同步的顶针受到顶升机构的从动端的顶升,从而其向上的运动量大于其他的斜顶、顶针,从而将产品顶出,直至自动脱落。综上所述,故产品不易粘在斜顶或顶针上,能自动脱落,实现全自动注塑生产。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主视图在合模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见图1,其包括底板1、底针板2、面针板3,面针板3支承于底针板2,面针板3安装有斜顶座4、顶针,斜顶6支承于斜顶座4,顶针、斜顶6贯穿凸模连接板7后顶于产品8,顶针包括和斜顶一起动作的顶针(图中未画出,属于现有成熟技术)、至少一个后续不同步的顶针5,后续不同步的顶针5底端紧固于上板14、下板13所形成的一体件内,所述下板13 的底端支承于所述顶升机构的从动端的上端面,所述上板14、下板13所形成的一体件位于所述面针板内部的垂直直线腔体15内,所述上板14的上端面低于所述面针板3的上端面, 所述顶升机构的从动端的下端面支承于底部垫块19,所述底部垫块19位于所述垂直直线腔体15底部,所述底部垫块19支承于所述底针板2,,顶升机构具体包括转动件11、转动轴12、下支柱9、上支柱10,面针板3开有转动安装孔15,转动安装孔15内安装有转动轴12、转动件11,转动件11套装于转动轴12上,转动件的一端外凸部分16装于垂直直线腔体内,转动件的一端外凸部分16即为顶升机构的从动端;下支柱9的底部紧固于底板1,下支柱9贯穿底针板2,合模状态下的转动件的另一端外凸部分18的下表面支承于下支柱9的顶部;上支柱10的顶部紧固于凸模连接板7,产品脱落状态下上支柱10的底部压着于转动件的另一端外凸部分18的上表面,转动件的另一端外凸部分18即为顶升机构的主动端。权利要求1.注塑成型模的差动顶出机构,其包括底板、底针板、面针板,所述面针板支承于所述底针板,所述面针板安装有斜顶座、顶针,斜顶支承于所述斜顶座,所述顶针、斜顶贯穿凸模连接板后顶于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针包括和所述斜顶一起动作的顶针、至少一个后续不同步的顶针,所述后续不同步的顶针底端紧固于上板、下板所形成的一体件内,所述下板的底端支承于所述顶升机构的从动端的上端面,所述上板、下板所形成的一体件位于所述面针板内部的垂直直线腔体内,所述上板的上端面低于所述面针板的上端面,所述顶升机构的从动端的下端面支承于底部垫块,所述底部垫块位于所述垂直直线腔体底部,所述底部垫块支承于所述底针板,分别安装于所述底板的下支柱、所述凸模连接板的上支柱的一端分别对应所述顶升机构的主动端的上、下端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成型模的差动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升机构具体包括转动件、转动轴、下支柱、上支柱、所述面针板开有转动安装孔,所述转动安装孔内安装有所述转动轴、转动件,所述转动件套装于所述转动轴上,所述转动件的一端外凸部分装于所述垂直直线腔体内,所述转动件的一端外凸部分即为所述顶升机构的从动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注塑成型模的差动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支柱的底部紧固于所述底板,所述下支柱贯穿所述底针板,合模状态下的所述转动件的另一端外凸部分的下表面支承于所述下支柱的顶部,所述转动件的另一端外凸部分即为所述顶升机构的主动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注塑成型模的差动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柱的顶部紧固于所述凸模连接板,产品脱落状态下所述上支柱的底部压着于所述转动件的另一端外凸部分的上表面。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提供了注塑成型模的差动顶出机构,产品不易粘在斜顶或顶针上,能自动脱落,实现全自动注塑生产。其包括底板、底针板、面针板,所述面针板支承于所述底针板,所述面针板安装有斜顶座、顶针,斜顶支承于所述斜顶座,所述顶针、斜顶贯穿凸模连接板后顶于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针包括和所述斜顶一起动作的顶针、至少一个后续不同步的顶针,所述后续不同步的顶针底端紧固于上板、下板所形成的一体件内,所述下板的底端支承于所述顶升机构的从动端的上端面,所述上板、下板所形成的一体件位于所述面针板内部的垂直直线腔体内,所述上板的上端面低于所述面针板的上端面,所述顶升机构的从动端的下端面支承于底部垫块。文档编号B29C45/40GK102294801SQ201110270650公开日2011年12月28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14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14日专利技术者张卫 申请人:凡嘉科技(无锡)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注塑成型模的差动顶出机构,其包括底板、底针板、面针板,所述面针板支承于所述底针板,所述面针板安装有斜顶座、顶针,斜顶支承于所述斜顶座,所述顶针、斜顶贯穿凸模连接板后顶于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针包括和所述斜顶一起动作的顶针、至少一个后续不同步的顶针,所述后续不同步的顶针底端紧固于上板、下板所形成的一体件内,所述下板的底端支承于所述顶升机构的从动端的上端面,所述上板、下板所形成的一体件位于所述面针板内部的垂直直线腔体内,所述上板的上端面低于所述面针板的上端面,所述顶升机构的从动端的下端面支承于底部垫块,所述底部垫块位于所述垂直直线腔体底部,所述底部垫块支承于所述底针板,分别安装于所述底板的下支柱、所述凸模连接板的上支柱的一端分别对应所述顶升机构的主动端的上、下端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卫
申请(专利权)人:凡嘉科技无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