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志强专利>正文

可翻转多功能剪板折弯一体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005681 阅读:8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可翻转多功能剪板折弯一体机包括组合上横桥、组合下横桥、联动复位机构和支撑框架。组合上横桥包括上横桥本体,上切刀、折板刀和两个翻板轴座。上切刀和折板刀分别安装在上横桥本体的两侧。上横桥本体装设在两个翻板轴座上。组合下横桥包括下横桥本体、下切刀、扳手横桥和手柄。下切刀和扳手横桥分别安装在下横桥本体的两侧。支撑框架包括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其上分别设有滑道。联动复位机构包括两套结构相同的联动机构、两套结构相同的复位机构和脚踏板。两套联动机构分别包括扳杆和小扳杆。两套复位机构分别包括弹簧、托板和定位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双面使用、结构合理,满足了剪板折弯一体机的交换作业需要。(*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剪板折弯一体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翻转多功能剪板折弯一体机
技术介绍
剪板机是借于运动的上刀片和固定的下刀片,采用合理的刀片间隙,对各种厚度的金属板材施加剪切力,使板材按所需要的尺寸断裂分离。剪板机常用来剪裁直线边缘的板料毛坯。剪切工艺应能保证被剪板料剪切表面的直线性和平行度要求,并尽量减少板材扭曲,以获得高质量的工件。脚踏剪板机不用电人力剪切,使用拉簧采用滑动支点固定式, 使其操作力减少很多。折弯机可分为手动折弯机,液压折弯机和数控折弯机。手动折弯机可根据不同需要加工不同尺寸,使用手动操作将各类金属板材折出需要的角度,使得金属板材可以达到做成多种工件的要求,能折出多种形状的制件,操作上也十分简便。但是目前使用的脚踏式剪板机和手动折弯机通常各自分离,对金属板材进行加工时需要两台机器进行配合工作,带来不少不便之处。所以提供一种剪板折弯一体机,为机械加工带来很多方便之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翻转多功能剪板折弯一体机,本机集剪板与折弯两种功能与一身,用于剪切一毫米以下的薄铁板或其他板材,可根据材质调节剪切厚度。折弯部分可以给两毫米以下的薄铁板或其他可以折弯的板材折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可翻转多功能剪板折弯一体机,包括组合上横桥、组合下横桥、联动复位机构和支撑框架。支撑框架为由第一支撑柱、第二支撑柱、第一支撑座和第二支撑座组成的一体结构。在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上分别对称地开设有第一滑道和第二滑道。其技术要点在于组合上横桥包括上横桥本体,上切刀、折板刀、第一翻板轴座和第二翻板轴座。上切刀固定安装在上横桥本体的一侧,折板刀固定安装在上横桥本体的另一侧。在上横桥本体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翻板轴和第二翻板轴,第一翻板轴和第二翻板轴结构相同且对称设置。在第一翻板轴座和第二翻板轴座结构相同,两个翻板轴座上分别开设有翻板轴孔,两个翻板轴孔对称设置,将所述的两个翻板轴分别装设在所述的两个翻板轴孔内,使上横桥本体可上下翻转。在第一翻板轴座和第二翻板轴座的上分别设置有结构相同的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在上横桥本体翻转到所需的位置时,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对上横桥本体起到限位作用。组合下横桥包括下横桥本体、下切刀、扳手横桥和手柄。下切刀固定安装在下横桥本体的一侧,下切刀与上切刀相对应配合,起到剪板的作用。在下横桥本体的两端分别设有结构相同且对称设置的滚动轴座,滚动轴座上设有滚动轴孔,两个滚动轴孔对称设置。在扳手横桥的两端分别设有结构相同且对称设置的滚动轴,将所述的滚动轴装设在所述的滚动轴孔内,使扳手横桥装设在下横桥本体的另一侧,在扳手横桥上固定有手柄。使用螺丝将下横桥本体固定在支撑框架上。联动复位机构包括两套联动机构、两套复位机构和脚踏板。第一联动机构包括第一扳杆和第一小扳杆。第一扳杆一段和第一翻板轴座固定连接,第一扳杆的另一端和第一小扳杆之间通过第一联动轴活动连接,第一小扳杆和脚踏板之间通过第二联动轴活动连接。第一扳杆和第一翻板轴座装设在第一滑道内,并可沿第一滑道上下移动。在第二滑道一侧对称地装设有第二联动机构,第二联动机构和第一联动机构结构相同。联动机构与已知剪板机的联动机构相同,故不重复叙述。第二复位机构包括的第二弹簧、第二托板和第二定位杆。第二托板固定在第二支撑柱上,第二定位杆一端固定在第二托板上,在第二定位杆上套装有第二弹簧,第二弹簧的一端固定在第二托板上,第二弹簧的另一端与第二挡板相抵顶。在第一支撑柱上对称地装设有第一复位机构,第一复位机构与第二复位机构结构相同。复位机构与已知剪板机的复位机构相同,故不重复叙述。其使用方法是如图2所示,为剪板过程,手动将组合上横桥翻转到剪板位置,使上切刀和下切刀配合,踩下脚踏板,两个切刀即可剪板,使用后由两个弹簧将组合上横桥复位。如图1所示,为折板过程,手动将组合上横桥翻转180度,使折板刀和扳手横桥配合,向上抬起手柄,转动扳手横桥,折板刀和扳手横桥即可折板。使用后,按下手柄,即可复位。其优点在于本技术实现了可翻转多功能、双面使用,且结构合理,剪切自动复位,脚踏轻便自如,省电省力,操作方便、经济实用。它的创新结构概念是,既达到了让组合上横桥的上下连动,又可以使多组合上横桥,在机器上自如翻转,从而满足了剪板折弯一体机的交换作业需要。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折板时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剪板时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复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组合上横桥侧视图。图5为本技术组合下横桥侧视图。图6为本技术组合上横桥和组合下横桥的分解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可翻转多功能剪板折弯一体机,包括组合上横桥、组合下横桥、联动复位机构和支撑框架。组合上横桥包括上横桥本体1,上切刀2、折板刀3、第一翻板轴座4和第二翻板轴座5。上切刀2固定安装在上横桥本体1的一侧,折板刀3固定安装在上横桥本体1的另一侧。在上横桥本体1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翻板轴6和第二翻板轴7,第一翻板轴6和第二翻板轴7结构相同且对称设置。在第一翻板轴座4和第二翻板轴座5结构相同,两个翻板轴座上分别开设有翻板轴孔,两个翻板轴孔对称设置,将所述的第一翻板轴6和第二翻板轴7分别装设在所述的两个翻板轴孔内,使上横桥本体1可上下翻转。在两个翻板轴座上分别设置有结构相同的第一挡板8和第二挡板9,在上横桥本体1翻转到所需的位置时,第一挡板8和第二挡板9对上横桥本体1起到限位作用。组合下横桥包括下横桥本体10、下切刀11、扳手横桥12和手柄13。下切刀11固定安装在下横桥本体10的一侧,下切刀11与上切刀2相对应配合,起到剪板的作用。在下横桥本体10的两端分别设有结构相同且对称设置的滚动轴座14,滚动轴座14上设有滚动轴孔,两个滚动轴孔对称设置。在扳手横桥12的两端分别设有结构相同且对称设置的滚动轴15,将所述的滚动轴15装设在所述的滚动轴孔内,使扳手横桥12装设在下横桥本体10 的另一侧,在扳手横桥10上固定有手柄13。使用螺丝将下横桥本体10固定在支撑框架16 上。支撑框架16为由第一支撑柱17、第二支撑柱19、第一支撑座18和第二支撑座20 组成的一体结构。在第一支撑柱17和第二支撑柱19上分别对称地开设有第一滑道21和第二滑道22。联动复位机构包括两套联动机构、两套复位机构和脚踏板27。第一联动机构包括第一扳杆23和第一小扳杆M。第一扳杆23 —端和第一翻板轴座4固定连接,第一扳杆23 的另一端和第一小扳杆M之间通过第一联动轴25活动连接,第一小扳杆M和脚踏板27 之间通过第二联动轴沈活动连接。第一扳杆23和第一翻板轴座4装设在第一滑道21内, 并可沿第一滑道21上下移动。在第二滑道22 —侧对称地装设有第二联动机构,第二联动机构和第一联动机构结构相同。第二复位机构包括的第二弹簧观、第二托板四和第二定位杆30。第二托板四的一端固定在第二支撑柱19上,第二定位杆3固定在第二托板四上,在第二定位杆30上套装有第二弹簧观,第二弹簧观的一端固定在第二托板四上,第二弹簧观的另一端与第二挡板9相抵顶。在第一支撑柱18上对称地装设有第一复位机构,第一复位机构与第二复位机构结构相同。权利要求1.可翻转多功能剪板折弯一体机,包括组合上横桥、组合下横桥、联动复位机构和支撑框架,支撑框架(16)为由第一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可翻转多功能剪板折弯一体机,包括组合上横桥、组合下横桥、联动复位机构和支撑框架,支撑框架(16)为由第一支撑柱(17)、第二支撑柱(19)、第一支撑座(18)和第二支撑座(20)组成的一体结构;在第一支撑柱(17)和第二支撑柱(19)上分别对称地开设有第一滑道(21)和第二滑道(22),其特征在于:组合上横桥包括上横桥本体(1),上切刀(2)、折板刀(3)、第一翻板轴座(4)和第二翻板轴座(5);上切刀(2)固定安装在上横桥本体(1)的一侧,折板刀(3)固定安装在上横桥本体(1)的另一侧;在上横桥本体(1)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翻板轴(6)和第二翻板轴(7),第一翻板轴(6)和第二翻板轴(7)结构相同且对称设置;在第一翻板轴座(4)和第二翻板轴座(5)结构相同,两个翻板轴座上分别开设有翻板轴孔,两个翻板轴孔对称设置,将所述的第一翻板轴(6)和第二翻板轴(7)分别装设在所述的两个翻板轴孔内,使上横桥本体(1)可上下翻转;在两个翻板轴座上分别设置有结构相同的第一挡板(8)和第二挡板(9),在上横桥本体(1)翻转到所需的位置时,第一挡板(8)和第二挡板(9)对上横桥本体(1)起到限位作用;组合下横桥包括下横桥本体(10)、下切刀(11)、扳手横桥(12)和手柄(13);下切刀(11)固定安装在下横桥本体(10)的一侧,下切刀(11)与上切刀(2)相对应配合;在下横桥本体(10)的两端分别设有结构相同且对称设置的滚动轴座(14),滚动轴座(14)上设有滚动轴孔,两个滚动轴孔对称设置;在扳手横桥(12)的两端分别设有结构相同且对称设置的滚动轴(15),将所述的滚动轴(15)装设在所述的滚动轴孔内,使扳手横桥(12)装设在下横桥本体(10)的另一侧,在扳手横桥(10)上固定有手柄(13);下横桥本体(10)固定在支撑框架(16)上;联动复位机构包括两套联动机构、两套复位机构和脚踏板(27);第一联动机构包括第一扳杆(23)和第一小扳杆(24);第一扳杆(23)一端和第一翻板轴座(4)固定连接,第一扳杆(23)的另一端和第一小扳杆(24)之间通过第一联动轴(25)活动连接,第一小扳杆(24)和脚踏板(27)之间通过第二联动轴(26)活动连接;第一扳杆(23)和第一翻板轴座(4)装设在第一滑道(21)内,并可沿第一滑道(21)上下移动;在第二滑道(22)一侧对称地装设有第二联动机构,第二联动机构和第一联动机构结构相同;第二复位机构包括的第二弹簧(28)、第二托板(29)和第二定位杆(30);第二托板(29)的一端固定在第二支撑柱(19)上,第二定位杆(3)固定在第二托板(29)上,在第二定位杆(30)上套装有第二弹簧(28),第二弹簧(28)的一端固定在第二托板(29)上,第二弹簧(28)的另一端与第二挡板(9)相抵顶;在第一支撑柱(18)上对称地装设有第一复位机构,第一复位机构与第二复位机构结构相同。...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志强
申请(专利权)人:李志强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