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插秧机本专利技术是一种涉及改进现有农村手工原始耕种的方式,适合于平原、丘陵、湖区和山区,任何地貌的水稻稻田的作业,能提高耕种效率,减轻劳动强度。原有的手工插秧机,插秧齿是个固定联体的若干个金属齿叉,形状有点象一把大梳子,而排秧是采用将育种在稻田的秧苗,人工拨出、洗净根部泥土后,手工直立排列在一个长方形的框架内,靠人力握住倒退作简单的机械做工,秧齿叉象梳头一样,靠尖端的固定小叉将梳到的秧苗卡住,拉入田土。在操作过程中,秧苗排列不整齐,出现秧齿叉不到所需部位的现象时有发生,而插秧叉是人为简单的机械运动,秧叉尖端是固定连体的多点,一旦遇到田土不平和操作者工作踩出的脚印坑,就因脚坑无土造成秧苗浮苗、秧叉的作工也不能象人工插秧那样,能将秧苗根须直而自然的插入泥土,而固定的金属齿叉也损伤秧苗,从而对秧苗整齐和生长都不利。所以,原有的手工插秧机一直未被推广,农村还是采用人工插秧种植,近几年来农村虽有采用抛秧方式,在工效上比原始的手工插秧虽有所提高,但还是存在秧苗排列无序,稀蔬不齐的现象,而劳动强度也大。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插秧机能独立适用任何复杂多变的地貌结构,能在不损坏田埂的条 ...
【技术保护点】
插秧机越过田埂装置,特别是农田机械装置,其特征是插秧机两侧的两组四根C型底盘大樑〈20〉的方形槽内,前后各插入安装两组四根平行移动杆,成前组平行移动杆〈5〉和后组平行移动杆〈11〉,在大樑导滚套〈7〉和平行移动杆末端导滚轮〈9〉的滑动作用下,动力带动前后两组平行移动杆组,作单组伸出,缩回,或两组前后同时一组伸出,一组缩回,单组全部伸出后,前后两组平行移动杆的长度和,为两个插秧机的机身位长度,在其两组四根平行移动杆顶端垂直安装的,液压升降机构同时顶升下,插秧机被抬起悬空,在两组四根平行移动杆,同时一组伸出,一组缩回的推、拉力下,插秧机沿以伸出的平行移动杆,悬空移动一个插秧机的 ...
【技术特征摘要】
1、插秧机越过田埂装置,特别是农田机械装置,其特征是插秧机两侧的两组四根C型底盘大樑<20>的方形槽内,前后各插入安装两组四根平行移动杆,成前组平行移动杆<5>和后组平行移动杆<11>,在大樑导滚套<7>和平行移动杆末端导滚轮<9>的滑动作用下,动力带动前后两组平行移动杆组,作单组伸出,缩回,或两组前后同时一组伸出,一组缩回,单组全部伸出后,前后两组平行移动杆的长度和,为两个插秧机的机身位长度,在其两组四根平行移动杆顶端垂直安装的,液压升降机构同时顶升下,插秧机被抬起悬空,在两组四根平行移动杆,同时一组伸出,一组缩回的推、拉力下,插秧机沿以伸出的平行移动杆,悬空移动一个插秧机的机身位置,使插秧机悬空移过田埂。2、插秧机、上、下田之间高度差装置,特别是农田机械装置,其特征是插秧机两侧C型底盘大樑<20>,两端交叉焊接的底盘横樑杆顶端,各垂直安装,前组固定液压升降机构<15>和后组固定液压升降机构<16>,成前、后、左、右固定对称的四点,其前、后两组固定液压升降控制机构,为每组独立控制,在作上、下田之间高度差时,配合权利要求1装置。3、插秧机履带行走,转向装置,其特征是,履带架与插秧机底盘组成,中心轴<3>磨盘承载结构,其中心轴上安装的圆锥齿轮<12>传动机构,配合权利要求2装置,使插秧机前后两组固定液压升降机构,将插秧机顶起,履带<6>悬空,动力带动中心轴圆锥齿轮机构,使悬空的履带架在空中产生所需的转向角度。4、插秧机载秧板装置,其特征是槽沟形排列平面结构,其槽沟内是育秧盘底部的锥型体,莰入移动导向槽,平面是育秧盘承载。5、插秧机摇杆推秧装置,其特征是铰链结构的两摇杆<27>在楔块<11>的控制下,倒复和直立产生的高度差,使连接在摇杆<27>上的推秧齿杆<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