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廖大中专利>正文

带有预混药袋的输液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001037 阅读:2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带有预混药袋的输液瓶瓶体上固定的带有预混药袋的输液瓶。在输液瓶的上设置有预混药袋,预混药袋包括锥形导管和袋体,锥形导管的大开口端与袋体连通,锥形导管的小开口端与瓶体上的盖子或瓶颈或瓶肩或瓶底连通;锥形导管中设有堵塞体,堵塞体与锥形导管内空密封连接,堵塞体横截面的最大宽度大于锥形导管小开口端内空的最大宽度。优点:锥形导管中设置与锥形导管横截面形状不同的可被折断的堵塞体,当混药操作时,折断的堵塞体就不能再完全堵塞锥形导管,使混药操作方便、快捷、时间短。还可达到袋体中的液体完全自动流进瓶体不浪费的效果,消除了浪费袋体中液体的可能。(*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医用输液容器
,特别是涉及瓶体上固定的带有预混药袋 的输液瓶。
技术介绍
现有的玻璃输液瓶、塑料输液瓶、自排液输液瓶等输液瓶都只能装输液,在输液时 要混药品都之能在其它药品包装中取出药品配成药液后,用注射器加入到输液瓶中。在取 药品、配药品、加入药品的操作中可能产生药品种类、质量和数量等操作错误和产生污染。 为解决操作错误中国专利200520050778. X《可装待混药的大输液塑料瓶》公开了一种在瓶 体的底部连有一混药袋的技术方案。中国专利200520050777. 5《可混药大输液塑料瓶》公 开了一种在输液瓶盖子顶部设有混药嘴的输液瓶和混药袋结合的技术方案。这两项中国专 利的技术方案都是瓶体与混药袋是可分离的两个包装容器,只有在要输液时,才把瓶体的 混药嘴和折杆插入到混药袋的排液管中,输液混药时,弄断折杆使混药袋的内腔与瓶体内 腔相通。其缺点是(1)瓶体的混药嘴和折杆、以及混药袋的排液管都可能被污染,混药的 污染问与现有技术一样没解决;(2)瓶体与混药袋是可分离的,则加入药品的操作如果拿 错了混药袋,也能产生药品种类、质量和数量等操作错误;(3)输液混药时,如先把混药嘴 插入排液管中,再弄断折杆,折杆只能留在混药袋的排液管中,液体不能畅通,甚至堵塞液 体通道;如先弄断折杆,后把混药嘴插入排液管中,则更易造成污染。中国专利200520050778. X和200520050777. 5 (简称两项专利)造成已折断的折 杆堵塞混药管的原因有1、折杆与排液管是紧配合从两项专利的说明书和附图可知,折 杆与排液管是紧配合的,而且混药嘴和排液管的密封结构和折杆时混药嘴的密封结构,这 两项结构的关系也要求折杆与排液管是紧配合。2、排液管是普通等直径的导管两项专利 的说明书没对排液管的形状作出限定,没有限定则应是普通等直径的导管,其附图可看出 是排液管是普通等直径的导管。3、折杆接近圆形折杆的直径长度与长轴长度的比例没有 说明,但附图中指明直径长度与长轴长度的很接近。综上三种结构,使折断折杆时,折杆不 易排除排液管;当折杆被排除排液管后进入到待混药袋后,把待混药袋中的液体排向输液 瓶时,游离在待混药袋液体中的折杆又很易在堵塞在待混药袋与排液管的接口,甚至因对 待混药袋挤压排液还使折杆从新进入排液管而堵塞排液管。总之折杆与排液管是紧配合、 排液管形状、折杆形状这些结构,折杆不易排除排液管而进入待混药袋,折杆进入待混药袋 后都还易堵塞混药通道,使混药操作很不方便。中国专利200520050777. 5的权利要求1为“一种可混药大输液塑料瓶,包括瓶体 (1),其特征在于在瓶体(1)的瓶口上端连有一混药袋(3) ”。按该权利要求的瓶体上没有输 液嘴,即没有与输液有关的装置,而该专利的其它权利要求和说明书中的都没有说明混药 袋有输液功能,也就是说该权利要求1中没有记载、也没有隐含输液装置。没有输液嘴,即 没有与输液有关的装置的瓶体不具有输液功能。所以,该权利要求1不是一个完整的技术 方案,不具有专利权约束力。中国专利200420036457. X《输液瓶》公开了一种随瓶中液减少了自收缩瓶袋体内 空体积的输液瓶。200420031825. 1公开了一种《自排液输液瓶》,以及现有的任何可站立不 倒的输液软瓶都不自带有药袋。要混药只有把药配成溶液用针刺入从瓶口的胶垫向输液软 瓶中混药。缺点是向输液软瓶的液体中加的药种类、质量和数量是混药人员控制,即人工 控制混药种类、质量和数量。人工控制混药的缺点是种类不一定病人只定的,质量不一定有 保证,数量上可能有误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连通输液瓶与混药袋的混药管中虽然设有密封混药管 的堵塞体或称折杆,但折断堵塞体后进行混药操作时,堵塞体不会堵塞混药管,能使混药操 作中输液瓶与混药袋中的液体能顺利进行混合、混药操作时间减少的带有预混药袋的输液 瓶。本技术的构思是将中国专利200520050778. X和200520050777. 5的折杆与排液管是紧配合、折杆形状这些结构进行改造,使之堵塞体(折杆)易被排除排液管而进入 待混药袋,堵塞体进入待混药袋后不会再完全堵塞混药管通道,使混药操作很方便。技术方 案是堵塞体的最大横截面与排液管截面成不紧配合的形状,使其堵塞体与排液管始终有能 流过液体的间隙,始终保有液体通道,堵塞体不会完全堵塞排液管。下面叙述中的本实用新 型的结构本技术的结构是带有预混药袋的输液瓶,包括输液瓶的瓶体1,瓶体1的瓶颈4上端设置有盖子2, 盖子2顶部连通有输液嘴3,瓶体1有瓶肩11和瓶底5,其特征在于在盖子2或瓶颈4或 瓶肩11或瓶底5设置有预混药袋6,预混药袋6包括锥形导管7和袋体8,锥形导管7上的 大开口端9与袋体8连通,锥形导管7的小开口端10与瓶体1的盖子2或瓶颈4或瓶肩11 或瓶底5连通;锥形导管7中设有堵塞体12,堵塞体12与锥形导管7内空密封连接,堵塞 体12横截面的最大宽度大于锥形导管7小开口端10内空的最大宽度。堵塞体12与锥形 导管7内空密封连接方式是人手用力可损坏的连接方式,即堵塞体12可被用力折断在锥形 导管7中、并脱离锥形导管7后进入到袋体8中的连接方式。优选锥形导管7的小开口端10与或瓶颈4或瓶肩11连通。因为瓶颈4和瓶肩11 的壁厚较厚,能承受有一定重量的预混药袋6悬挂。瓶体1上的输液嘴3是用于插入输液针的输液管。瓶体1 一般用于装医用液体, 预混药袋6 —般用于装医用待混药品,药品可以是固体如粉体或液体,也就是预混药袋6用 于装待混药品。一般而言,锥形导管7的小开口端10与瓶颈4或瓶肩11连通的结构较合理,这种 结构可使在竖立放置的瓶体1在包装、运输、静止放置时,锥形导管7的弯曲度较小,锥形导 管7不易被损坏。另外,锥形导管7的小开口端10与瓶颈4或瓶肩11连通还有利于混药 后的输液时,袋体8中的液体从锥形导管7自动流入瓶体1中,减少混药时排空袋体8中的 液体所需要的时间,即减少混药操作的时间。但如用锥形导管7的小开口端10与盖子2相 连,锥形导管7的弯曲度大,锥形导管7易被损坏,要长时间等待袋体8中的液体完全进入 瓶体1而延长混药的时间,而且在输液时还要用夹子夹在锥形导管7上防止液体进入袋体8。锥形导管7的小开口端10与瓶底5连通的优点是袋体8中的液体从锥形导管7自动流 入瓶体1中,但缺点是瓶体1不能竖立站立,包装、运输、静止放置不方便。使用本技术的带有预混药袋的输液瓶进行混药时,用人手握锥形导管7并捏 紧堵塞体12,折断堵塞体12与锥形导管7内空密封连接部位,使堵塞体12与锥形导管7分 离。由于堵塞体12横截面的最大宽度大于锥形导管7小开口端10内空的最大宽度,使堵 塞体12不能进入瓶体1而只能进入袋体8。又由于锥形导管7的大开口端9与袋体8连 通,则堵塞体12进入袋体8的锥形导管7通道是变大的,使堵塞体12不会卡在锥形导管7 中堵塞混药通道,使混药操作能顺利进行,混药操作时间减少。锥形导管7有三种结构第一种是一根锥形导管7分大开口端9和小开口端10 ; 第二种是一根锥形导管7有大开口端9端的接混药袋段13和小开口端10端的接输液瓶段 14 ;第三种是两段合成根锥形导管7,即用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带有预混药袋的输液瓶,包括输液瓶的瓶体(1),瓶体(1)的瓶颈(4)上端设置有盖子(2),盖子(2)顶部连通有输液嘴(3),瓶体(1)有瓶肩(11)和瓶底(5),其特征在于:在盖子(2)或瓶颈(4)或瓶肩(11)或瓶底(5)设置有预混药袋(6),预混药袋(6)包括锥形导管(7)和袋体(8),锥形导管(7)的大开口端(9)与袋体(8)连通,锥形导管(7)的小开口端(10)与瓶体(1)上的盖子(2)或瓶颈(4)或瓶肩(11)或瓶底(5)连通;锥形导管(7)中设有堵塞体(12),堵塞体(12)与锥形导管(7)内空密封连接,堵塞体(12)横截面的最大宽度大于锥形导管(7)小开口端(10)内空的最大宽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大中
申请(专利权)人:廖大中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