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小平专利>正文

蜂巢结构墙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999300 阅读:2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建筑材料领域中的一种蜂巢结构墙体,由蜂巢墙体砌块连接形成,墙体砌块间接缝为蜂巢结构形状,墙体内有蜂巢结构形状的固定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蜂巢墙体砌块为六边形砌块或/和T形砌块或/和L形砌块,六边形砌块内设置有通孔或夹层,T形砌块和L形砌块内设置有通孔;六边形砌块周边、T形砌块连接端和L形砌块连接端设置有凹槽。本产品结构简单,制作方便快捷,使用时灌浆方便,在墙体与墙体的拐角处或T形处进行搭接时操作极其方便,具有保温节能、隔音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蜂巢结构墙体
技术介绍
传统墙体砌块(如砖、水泥砌块、空心砌块等)一般是方形,即整个形状 为长方体或正方体。由这种形状的砌块砌成的墙体横向所形成的砌缝是连通的直线,因而 使整个墙体的耐扭曲能力、耐冲击强度大大减弱。近年来已有蜂巢墙体砌块的报道,详见中 国专利CN200720156296. 1,但该专利的蜂巢墙体砌块内设置的是盲孔,盲孔的设置虽然解 决了减轻重量的问题,但在实际应用中,发现存在灌浆难,施工麻烦的技术难题。而且,该专 利的蜂巢墙体砌块在墙体与墙体的拐角处或T形处进行搭接时,其施工十分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普通砌块所构成的墙体的砌缝是连通的直 线,现有蜂巢墙体砌块内设置盲孔所存在的灌浆难和在墙体与墙体的拐角处或T形处进行 搭接时所遇到的砌快不配套的技术难题,为人们提供一种新型的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蜂 巢结构墙体。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专利技术的蜂巢结构墙体,由蜂巢墙体砌块连接形成,墙体砌块间接缝为蜂巢结构 形状,墙体内有蜂巢结构形状的固定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蜂巢墙体砌块为六边形砌块或/ 和τ形砌块或/和L形砌块,六边形砌块内设置有通孔或夹层,T形砌块和L形砌块内设置 有通孔,夹层和通孔的大小、形状和数量都可以根据需要设计;六边形砌块周边、T形砌块 连接端和L形砌块连接端设置有凹槽。上述方案中,所述夹层为轻质材料夹层或增强材料夹层;轻质材料为泡沫塑料、多 孔无机材料或纸质材料。上述方案中,所述凹槽截面形状为半圆形、半椭圆形、方形、半菱形、半工字形、半 六边形或不规则的形状。本专利技术的是砌筑底层六边形砌块时,先根据排块用砂 浆沿中心线铺成三角形垫浆层,再将底层六边形砌块压实挤平;砌筑上层六边形砌块采用 压浆法或灌浆法,压浆法是指先在上下六边形砌块接触面的凹槽内填充砂浆,并形成扇形, 再将六边形砌块压实挤平;灌浆法是指先用六边形砌块堆垒出整个墙体后,再用灌浆机械 从最上面一层沿凹槽灌砂浆,形成整个墙体;砌筑L形或T形墙体时,将L形砌块或T形砌 块从下往上垒,砌块中的通孔对齐,砌块之间抹砂浆,在通孔中灌入砂浆,必要时还可在通 孔中插上钢筋增强,就可制得L形或T形墙体,再将连接端与其它墙体连接,在连接端抹上 砂浆,或在凹槽内灌入砂浆,空隙处采用清水模板加穿墙螺栓固定工艺浇注砂浆,即可完成 拐角处或T形处的搭接。蜂巢结构墙体与楼板或梁底连接时,连接处应预留缝隙;采用刚性连接时,先用防 腐木楔挤紧,再用砂浆平整填实;采用柔性连接时,在墙体顶部设置挤塑板条,再用砂浆平 整填实。蜂巢结构墙体与其他墙体的连接,应有连接筋;砌筑前应从门窗洞口沿墙体方向 计算排块,最后不足一块砌块的空隙,采用清水模板加穿墙螺栓固定后,用砂浆浇注形成整 个墙体。门窗洞口两侧,采用砂浆将砌块填充压实。蜂巢结构墙体高度超过3米时,3米高处加设一配筋带;墙体长度超过6米时,在 墙体长3米处设置构造柱。蜂巢结构墙体上有多排布设线管要求时,可在砌块间留出空隙,线管布设完毕后, 采用清水模板加穿墙螺栓固定工艺浇注砂浆,连接相邻墙体。在蜂巢结构墙体上吊挂卫生洁具、吊柜、家用电器或其他挂件部位时,采用电动开 孔器在墙面开出圆孔,置入木楔后用快硬砂浆填充压实。本专利技术是设计人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科学实用的技术方案,本产品结构简单,制 作方便快捷,使用时灌浆方便,在墙体与墙体的拐角处或T形处进行搭接时操作极其方便, 具有保温节能、隔音效果。由本专利技术的蜂巢墙体砌块所形成的蜂巢结构墙体,其表面接缝为 蜂巢结构形状,因而无论是纵向还是横向都没有直线形通缝。在砌块与砌块之间的凹槽内 灌入砂浆等固定材料,使蜂巢墙体砌块通过凹槽内的砂浆牢固地连接固定在一起,凹槽内 灌入的砂浆形成蜂巢结构形状的骨架或称龙骨,较之现有的直线式砌缝其耐扭曲能力、抗 冲击强度大大提高;另外,本专利技术的蜂巢墙体砌块可以用水泥、石膏等材料制作,容易获得 较光滑的墙面,加之堆砌时是在凹槽内灌浆,不会影响墙面的整洁,因而可省去现有施工过 程中的墙面抹浆工序。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平面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带通孔的六边形砌块立体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带通孔的六边形砌块平面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带夹层的六边形砌块立体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带夹层的六边形砌块平面示意图之一。图6为本专利技术带夹层的六边形砌块剖面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带夹层的六边形砌块平面示意图之二。图8为本专利技术带夹层的六边形砌块平面示意图之三。图9为本专利技术带夹层的六边形砌块平面示意图之四。图10为本专利技术带夹层的六边形砌块平面示意图之五。图11为本专利技术带夹层的六边形砌块平面示意图之六。图12为本专利技术的T形砌块平面示意图之一。图13为本专利技术的T形砌块立体示意图之一。图14为本专利技术的T形砌块平面示意图之二。图15为本专利技术的T形砌块立体示意图之二。图16为本专利技术的L形砌块平面示意图之一。图17为本专利技术的L形砌块立体示意图之一。图18为本专利技术的L形砌块平面示意图之二。图19为本专利技术的L形砌块立体示意图之二。图20为本专利技术的凹槽示意图之一。图21为本专利技术的凹槽示意图之二。图22为本专利技术的凹积I示意图之三。图23为本专利技术的凹积I示意图之四。图24为本专利技术的凹积I示意图之五。图25为本专利技术的凹积I示意图之六。图26为本专利技术的凹积I示意图之七。图27为本专利技术的凹积I示意图之八。图28为本专利技术的T形砌块连接示意图。图29为本专利技术的L形砌块连接示意图。图30为本专利技术的墙体与楼板或梁底刚性连接示意图。图31为本专利技术的墙体与楼板或梁底柔性连接示意图。图32为本专利技术的墙体与其它墙体连接示意图。图33为本专利技术的墙体与其它墙体连接时采用清水模板浇注砂浆的示意图。图中:1、六边形砌块;2、T形砌块;3、L形砌块;4、通孔;5、夹层;6、凹槽;7、钢筋8、楼板或梁底;9、防腐木楔10、挤塑板条11、墙体12、连接筋13、模板14、穿墙螺栓。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进一步描述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不仅限于所述实施例。实施例一如图1、图2、图3和图20所示,本例的蜂巢结构墙体,由蜂巢墙体砌块连接形成, 墙体砌块间接缝为蜂巢结构形状,墙体内有蜂巢结构形状的固定骨架,所述蜂巢墙体砌块 为六边形砌块1,六边形砌块1内设置有通孔4,通孔4为五个圆形孔;六边形砌块1周边设 置有凹槽6,凹槽6的截面形状为半圆形。本例的是先按设计图要求放墙体中心线,并对预砌墙 体的地面进行找平处理。砌筑底层六边形砌块1时,先根据排块用砂浆沿中心线铺成高 50mm的三角形垫浆层,再将底层六边形砌块1压实挤平。砌筑上层六边形砌块1采用压浆 法或灌浆法,压浆法是指先在上下六边形砌块1接触面的凹槽6内填充砂浆,并形成扇形, 再将六边形砌块1压实挤平;灌浆法是指先用六边形砌块1堆垒出整个墙体后,再用灌浆机 械从最上面一层沿凹槽6灌砂浆,形成整个墙体。采用压浆法,砂浆的水料比为0. 3 0. 4 1 ;采用灌浆法,砂浆的水料比为0. 4 0.6 1。蜂巢结构墙体与楼板或梁底8连接时,连接处应预留20 50mm缝隙;采用刚性连 接时,如图30所示,先用防腐木楔9挤紧,再用砂浆平整填实,铺设玻纤网格布,玻纤网格布 在梁底的设置宽度不小于80mm。采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蜂巢结构墙体,由蜂巢墙体砌块连接形成,墙体砌块间接缝为蜂巢结构形状,墙体内有蜂巢结构形状的固定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蜂巢墙体砌块为六边形砌块或/和T形砌块或/和L形砌块,六边形砌块内设置有通孔或夹层,T形砌块和L形砌块内设置有通孔;六边形砌块周边、T形砌块连接端和L形砌块连接端设置有凹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小平
申请(专利权)人:杨小平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