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喷嘴、喷水装置、水型控制系统及智能座便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986506 阅读:2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喷嘴、喷水装置、水型控制系统及智能座便器。该喷嘴包括:上壳体、下壳体和位于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的旋转件,所述上壳体上包括第一进水管,下壳体包括第二进水管,该第一进水管和第二进水管连接到由上壳体和下壳体构成的空间内,并且该旋转件的摆杆与叶轮主体的轴线具有一定的夹角。由于在本发明专利技术中该旋转件的摆杆和叶轮主体的轴线之间具有一定的夹角,因此当第一进水管和第二进水管通入清洗水时,该旋转件在进水管中清洗水的冲力作用下旋转,由于摆杆与叶轮之间的夹角,使得摆杆自由端的清洗水被甩出并具有旋转水型,得到的旋转水型效果较理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卫浴产品中的喷水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喷嘴、喷水装置、水型控制系统及智能座便器
技术介绍
卫浴产品中的喷水装置因可用冲洗水清洁人体局部而得到迅速普及。近年来,不仅仅要求喷水装置可以喷出冲洗水,而且谋求喷水装置的喷水形状多样化。卫浴产品中的喷水装置一般连接在智能座便器中,智能座便器中的水型控制系统可以通过控制喷水装置实现水型的调整。通常在喷水装置中包括喷嘴,通过喷嘴实现水型的调整。为了实现喷水装置的喷水形状的多样化,在现有技术中,可以在带有喷水孔的喷嘴上装配流体元件,通过该流体元件,将清洗水的喷水方向相对喷嘴,在前后方向或左右方向切换,从而达到喷水形状的变化要求。另外,喷水方向通过流体元件的切换,扩大了喷水区域。但是,现有的喷水形状变化的喷水装置存在以下问题通过流体元件实现水型变化时,由于流体元件其构造上的原因,喷水方向只限于喷嘴前后方向或左右方向中的一个。 因此,喷水装置的喷水区域仅限于在前后方向或左右方向直线扩展,水型效果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喷嘴、喷水装置、水型控制系统及智能座便器,用以提供一种水型效果更佳的喷嘴、喷水装置及智能座便器。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喷嘴,所述喷嘴包括上壳体、下壳体以及位于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的旋转件。所述上壳体包括端面、连接端和第一进水管。其中,所述端面上开有出水孔。所述连接端呈管状,其一端与所述端面的下表面连接。在所述端面的一个侧面上连接有第一进水管。所述第一进水管连接到所述端面与所述连接端构成的空间内。所述下壳体包括外壳和第二进水管。在所述外壳的侧面上连接有第二进水管,所述第二进水管连接到所述外壳构成的内部空间内。所述旋转件包括叶轮和连接在叶轮一端的摆杆,其中摆杆与所述叶轮主体的轴线具有一定的夹角。所述叶轮位于所述下壳体与上壳体的连接端构成的空间内,所述摆杆的自由端位于所述上壳体的出水孔处。所述喷嘴中所述端面的横截面为矩形。所述下壳体的外壳呈盒状,并且在该外壳侧面的顶部开有与第一进水管配合的孔。所述上壳体的连接端位于所述外壳内部。所述第一进水管位于所述外壳侧面开有的孔内。所述旋转件中所述叶轮主体的轴线与所述摆杆的夹角为1度 3度。所述喷嘴还包括连接在所述上壳体的连接端外侧的密封圈。较佳地,所述上壳体还包括连接孔及内部通道。所述连接孔位于所述端面的内部,所述第一进水管的进水通路与所述连接孔连ο所述内部通道位于连接端的内部,其一端与所述连接孔连接,另一端延伸到连接端的底部,到达所述端面与所述连接端构成的空间内。较佳地,所述连接端还包括沿所述连接端外侧圆周方向的凹槽。所述凹槽的两端分别与包裹所述内部通道的连接端的外壁连接。较佳地,所述连接端上还包括位于所述凹槽底部的进水孔。较佳地,所述旋转件还包括位于所述叶轮上的凸柱。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喷嘴的喷水装置,所述喷水装置还包括喷管,所述喷嘴安装于所述喷管内。其中,所述喷管上开有与所述喷嘴的上壳体的端面配合的孔,所述喷嘴通过所述孔与所述喷管连接。所述喷嘴的上壳体的端面的上表面上包含有突台。所述出水孔位于所述突台上。 所述突台通过所述喷管上开有的孔安装在喷管内。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喷水装置的水型控制系统。所述水型控制系统还包括 控制器、连接第一进水管的第一连接管和连接第二进水管的第二连接管。所述控制器,接收水型控制信号,根据所述水型控制信号,分配进入第一连接和第二连接管的清洗水的比例,根据分配的清洗水的比例,分别向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输入相应比例的清洗水。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将接收到的清洗水分别输入到第一进水管和第二进水管,分别通过第二进水管中通入的清洗水对喷水装置中叶轮的转动,以及第一进水管中通入的清洗水对该叶轮转动的抑制,形成旋转水型。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智能座便器,所述智能座便器包括上述水型控制系统。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喷嘴、喷水装置、水型控制系统及智能座便器,该喷嘴包括上壳体、下壳体和位于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的旋转件,所述上壳体上包括第一进水管,下壳体包括第二进水管,该第一进水管和第二进水管连接到由上壳体和下壳体构成的空间内,并且该旋转件的摆杆与叶轮主体的轴线具有一定的夹角。由于在本专利技术中该旋转件的摆杆和叶轮主体的轴线之间具有一定的夹角,因此当第一进水管和第二进水管通入清洗水时,该旋转件在进水管中清洗水的冲力作用下旋转,由于摆杆与叶轮之间的夹角,使得摆杆自由端的清洗水被甩出并具有旋转水型,得到的旋转水型效果较理想。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该喷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该喷嘴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该喷嘴的爆炸图;图4为图3中该喷嘴在另一方向的视图;图5为图2中该喷嘴在第一方向上的视图;图6为图5中该喷嘴在F-F方向的剖视图7为图6中I区域的2倍放大图;图8为图5中该喷嘴在G-G方向的剖视图;图9为图5中该喷嘴在E-E方向的剖视图;图10为图2中该喷嘴在第二方向上的视图;图11为针对图10中该喷嘴在A-A方向的剖视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该水型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为了改善喷水装置的水型效果,使喷水装置喷水时具有效果较理想的水型,提供了一种喷嘴、喷水装置、水型控制系统及智能座便器。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该喷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喷水装置包括喷管1和位于喷管内的喷嘴2。其中喷嘴2位于该喷管1的一端,且可与喷管分离,从而实现喷水装置的喷嘴可进行更换。该喷管可以为圆形或扁平型等,并且该喷管可以为一根直管或具有一定弧度的管都可以,图1中该喷管具有一定的弧度为扁平型。喷嘴2包括上壳体、下壳体以及位于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的旋转件,为了实现与喷管的连接,在该喷管上开有与所述喷嘴的上壳体配合的孔,所述喷嘴的上壳体通过该孔安装在该喷管内。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该喷嘴的结构示意图,该喷嘴包括上壳体21、下壳体22和位于上壳体21和下壳体22构成的空间中的旋转件23 (图2中未示出)。图3为图2中该喷嘴的爆炸图,图4为图3中该喷嘴在另一方向的视图,根据图3 和图4所示可知,该上壳体21包括端面211、连接端212和第一进水管213。具体的,在该图3中该端面211的横截面为矩形,在所述端面211上开有出水孔 2112。诚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该端面211的横截面也可以是圆形、椭圆形等其他形状,这里只是给出了本专利技术中该端面横截面的一种实现方案,不应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端面横截面形状的一种限定。连接端212呈管状,该连接端212的一端与端面211的下表面连接,并且该端面的最小边长大于连接端的直径。在该端面211的一个侧面的一端连接有第一进水管213,由于该第一进水管213 中的清洗水需要进入到上壳体的连接端212与下壳体22构成的空间内,因此该第一进水管 213可以直接连接到端面211与连接端212构成的空间内。该下壳体22包括外壳221、第二进水管222以及与上壳体的第一进水管213配合的孔2^。具体的,为了实现上壳体21的和下壳体22的连接,该外壳221呈盒状,是由五个面构成的盒体;诚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该外壳221也可以是其他形状,例如为中空的球形,或带有开口的不规则形状等,这里也只是给出了本专利技术中该外壳的一种具体实现方案, 不应作为对本专利技术中该外壳形状的一种限定。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喷嘴,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嘴包括:上壳体、下壳体以及位于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的旋转件;所述上壳体包括:端面、连接端和第一进水管;其中,所述端面上开有出水孔,所述连接端呈管状,其一端与所述端面的下表面连接,在所述端面的一个侧面上连接有第一进水管,所述第一进水管连接到所述端面与所述连接端构成的空间内;所述下壳体包括:外壳和第二进水管;在所述外壳的侧面上连接有第二进水管,所述第二进水管连接到所述外壳构成的内部空间内;所述旋转件包括:叶轮和连接在叶轮一端的摆杆,其中摆杆与所述叶轮主体的轴线具有一定的夹角;所述叶轮位于所述下壳体与上壳体的连接端构成的空间内,所述摆杆的自由端位于所述上壳体的出水孔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季勇黄洪昌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科勒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