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慢性肾脏病湿热壅盛型的药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983348 阅读:3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治疗慢性肾脏病的纯中药药物,具体为一种治疗慢性肾脏病湿热壅盛型的药物,解决了现有慢性肾病治疗时副作用大,治疗效果甚微的问题,由下列原料制成,当归,防风,五倍子,芡实,桑螵蛸,广藿香,茵陈,半枝莲,白花蛇舌草,穿山龙,石苇,川芎,牛膝,石菖蒲,萆薢,陈皮,甘草,猪苓。本发明专利技术各原料配伍后,对慢性肾脏病湿热壅盛型蛋白尿患者有效,在保护肾功能方面取得了良好疗效,且安全可靠,无副作用,疗程短,复发率低,成本低,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及良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治疗慢性肾脏病的纯中药药物,具体为一种治疗慢性肾脏病湿热壅盛型的药物
技术介绍
目前慢性肾脏病已经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之一,其主要转归是慢性肾功能衰竭和终末期肾病。研究证实,蛋白尿是肾病恶化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也是各种慢性肾脏病的主要临床表现和诊断指标之一。因此如何有效地减少尿蛋白是保护肾脏、延缓肾功能衰竭的关键之一。迄今为止,对肾性蛋白尿的治疗,临床尚乏有效疗法。临床治疗包括免疫疗法、非免疫疗法及中医药疗法。免疫抑制剂中如激素或细胞毒类药物对控制肾脏病蛋白尿有良好作用,但其严重的不良反应或毒副作用限制了临床应用,而非免疫疗法的疗效尚不尽如人意。慢性肾脏病蛋白尿往往病程长,迁延难愈,病机错综复杂,《病机十九条》云“水液混浊,皆属于热。”《医方考》中有“下焦之病,责于湿热”之论。薛生白云“太阴内伤,湿饮停聚,客邪再至,内外相引,故病湿热,比皆先有内伤,再感客邪。”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 中指出“上焦不解,漫延中、下。”刘完素《宣明方论》所说“其湿热之邪伤肾,湿气先伤人之阳气,阳气伤不能通调水道,如水道下流淤塞,上流泛滥必为水灾。一旦水退,干旱从之,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治疗慢性肾脏病湿热壅盛型的药物,其特征是由下列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当归110-130份,防风110-130份,五倍子110-130份,芡实110-130份,桑螵蛸110-130份,广藿香110-130份,茵陈155-175份,半枝莲155-175份,白花蛇舌草155-175份,穿山龙155-175份,石苇155-175份,川芎110-130份,牛膝90-100份,石菖蒲115-130份,萆薢110-130份,陈皮90-100份,甘草40-55份,猪苓90-100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光珍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