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石栎退化灌丛的恢复与改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6981131 阅读:3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用于云南滇中地区滇石栎灌丛的恢复与改造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依据生境条件、群落结构特征和发育规律,将滇石栎灌丛划分为4种退化状态类型,针对不同类型的环境特征及演替规律采取不同的恢复与改造措施:对近裸地及滇石栎散生灌丛类型,通过滇石栎播种造林促进灌丛更新恢复,为引入云南松创造条件;对滇石栎疏灌丛类型,通过挖穴整地和云南松人工造林,加速滇石栎灌丛的演替更新;对滇石栎单优灌丛类型,通过对萌生丛疏伐和补植云南松幼苗,促进云南松的更新演替;对滇石栎与云南松共优群落类型,通过对毗邻滇石栎萌生丛的抚育来促进云南松生长发育。本发明专利技术恢复改造措施针对性强,效果好,适宜在我国滇中地区广泛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退化植被的人工恢复与改造技术,特别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滇石栎灌丛是滇中地区地带性植被受到长期人为干扰后所形成的一种严重退化的植被类型,在滇中地区分布面积较广。由于滇石栎灌丛林地土壤侵蚀严重、地表岩层裸露,土壤养分和水分缺乏,制约了林地上滇石栎及其他植物的生长发育和植被的更新演替, 因此,滇石栎灌丛的恢复及改造极为困难,表现在严重退化状态的滇石栎灌丛极为稀疏,天然恢复极为缓慢,需要二十年以上的封育才能逐渐形成盖度较高的滇石栎密灌丛类型,而滇石栎灌丛通过天然更新演替为云南松林同样受到云南松种子缺乏、水分、养分不足以及滇石栎个体的竞争抑制作用的影响极为缓慢,且更新过程受云南松种源质量低的影响,导致天然更新形成的云南松林质量低下。在滇石栎退化灌丛人工恢复和改造方面,以往曾开展的一些工作,包括滇石栎稀疏灌丛的直接造林或滇石栎密灌丛全面皆伐后造林,都由于缺乏对滇石栎灌丛各退化状态类型和演替规律的深入了解、缺乏科学合理的恢复改造措施,导致恢复改造投入成本高,恢复改造效果不理想、过程漫长。滇石栎稀疏灌丛的直接造林因为林地立地条件不能满足云南松幼苗幼树对水分、养分和部分遮光需求而失败,全面皆伐后造林由于引发严重土壤侵蚀及环境条件不适也导致造林失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滇石栎退化灌丛的快速恢复与改造方法,该方法依据滇石栎灌丛的群落结构特征、演替规律和林地环境条件,将滇石栎灌丛划分为不同的退化状态类型,依据不同退化状态类型采取不同的恢复改造措施,加速了滇石栎灌丛的快速恢复及向云南松林的改造进程,解决了以往滇石栎灌丛恢复改造过程中恢复改造方法单一,不能依据退化类型采取相应措施,来解决不同退化状态下影响植被恢复改造的关键问题,提高了恢复与改造效果。本专利技术所说的,包括以下步骤(1)滇石栎灌丛退化状态类型的划分根据滇石栎灌丛的群落结构特征、演替规律和林地环境条件,将滇石栎灌丛划分为近裸地、滇石栎散生灌丛、滇石栎疏灌丛和滇石栎密灌丛4种退化状态类型,其中滇石栎密灌丛类型根据灌丛中主要物种组成,进一步细分为滇石栎单优灌丛类型和滇石栎与云南松共优群落亚类型;滇石栎灌丛退化状态类型的划分见表1。表1滇石栎灌丛退化状态类型划分退化状态类林地土壤状况群落群落平滇石―栎萌生滇石栎萌型盖度均高度丛平均冠幅生丛平均(m)直径(m)萌枝数量 (个)近裸地土壤AO层和A层缺,地表坚硬,几无植物生长<50.4 土 0.10.2±0.1<3滇石栎散生土壤AO层和A层缺,地表坚硬,植被极5-100.7 土0.5 ±0.254-7灌丛为稀疏0.3滇石栎疏灌局部地表具枯枝落叶积聚和薄层土壤,11-351.1 土1.0 土 0.44-11丛灌丛较稀疏0.3滇石栎密灌地表具枯枝落叶层浅层土壤,局部土层>351.3 士1.0-2.07-15(18)丛较厚,灌丛较密0.4 (2)针对不同的滇石栎灌丛退化状态类型,采取不同的恢复改造措施,所采取的措施分别是①对近裸地及滇石栎散生灌丛退化类型,选择滇石栎作为植被恢复的先锋树种, 以促进滇石栎更新恢复和增加灌丛盖度、改善林地生境条件,恢复措施为首先在林地中进行挖穴整地,然后点播滇石栎种子进行直播造林,挖穴规格为15CmX15CmX10Cm(长X 宽X深),穴距1. 5m,每穴点播3粒种子,整地选择7月份雨季之前进行,造林时间在7月份雨季进行,造林后对林地进行管护,禁止人畜破坏;②对滇石栎疏灌丛退化类型,通过在灌丛空地挖穴整地并进行云南松人工造林的恢复改造措施,加速滇石栎灌丛植被的更新演替,整地在7月份雨季之前进行,造林时间在7月份雨季进行,造林苗木采用当年春季培育的优质云南松营养袋苗,苗穴规格为 40cmX 40cmX 40cm(长X宽X深),株行距ImXl. 5m,造林后对林地进行管护,禁止人畜破坏;③对滇石栎密灌丛类型中滇石栎单优灌丛亚类型,通过对滇石栎萌生丛进行疏伐,然后在灌丛空地上挖穴整地和云南松人工造林的恢复改造措施,来促进云南松的更新演替,疏伐对象根据苗穴密度及苗穴均勻分布需要,可完全伐除某个滇石栎萌生丛或伐除其部分萌生枝条,然后在林地空隙中进行挖穴整地,苗穴密度为1600个/公顷,苗穴规格为 40cmX 40cmX 40cm(长X宽X深),疏伐和整地在7月份雨季来临前完成,7月份雨季来临后进行云南松造林,造林密度为1600株/公顷,造林苗木采用当年春季培育的优质云南松营养袋苗,造林后每年根据云南松幼苗生长需要对周围滇石栎灌丛进行伐枝抚育和林地管护,禁止人畜破坏;④对滇石栎密灌丛类型中滇石栎与云南松共优群落亚类型,采取定期抚育来促进云南松幼苗幼树生长,加速滇石栎灌丛的演替,抚育选择地上空间影响云南松幼苗幼树生4长的相邻滇石栎灌丛,通过伐除其部分萌枝,以促进云南松的生长,加速林分转变,抚育间隔期2-3年,抚育期间对林地进行管护,禁止人畜破坏。本专利技术取得的积极效果在于通过滇石栎灌丛退化状态类型的划分,依据不同退化状态其群落结构、林地环境和群落演替规律不同而采取相宜的恢复改造措施,能够为群落向下一个阶段的演替创造条件,加速滇石栎灌丛植被的恢复及向云南松林的演替进程。 具体表现在在近裸地及滇石栎散生灌丛退化类型阶段,由于林地植被覆盖低下,地表多为出露母岩或被大粒径沙砾所覆盖,干燥、坚硬、贫瘠,植物生长困难,植被天然恢复困难,通过人工播种和植苗方式进行云南松造林由于立地条件过于严酷,云南松幼苗因缺乏生长发育所需的庇荫条件和水分、养分条件而难以成活,而滇石栎能够在此条件下萌发生长,所以采用人工播种滇石栎,能够增加灌丛的盖度并改善林地环境,为下一步云南松的引入创造了条件;在滇石栎疏灌丛阶段,受疏灌丛土壤条件差和云南松种源不足的影响,天然恢复的速度极为缓慢,所以通过人工造林方式引入云南松。由于云南松具有速生、耐旱和较高的经济用途,又是滇石栎灌丛演替的更新树种,因此云南松成为滇石栎疏灌丛改造的首选造林树种。采用优质云南松种营养袋苗造林方式能够改善云南松幼苗的微生境,提高云南松幼苗成活率、加快生长速度,造林效果好,造林后植被盖度增加明显;在滇石栎密灌丛的滇石栎单优灌丛亚类型阶段,由于滇石栎萌生丛的萌枝数量多,灌丛冠幅直径大,平均高度高,对云南松幼苗的更新及生长极为不利。因此,通过对滇石栎萌生丛的疏伐和补植云南松幼苗,一方面增加了云南松个体数量,解决了天然更新种源不足的缺点,同时,保证了滇石栎为云南松幼苗生长所需的侧方遮荫,改善了云南松幼苗生长的光照条件,减弱了滇石栎的竞争强度,有利于云南松幼苗的生长。经过几年后,云南松不仅在数量上,而且在高度和盖度上逐渐超过滇石栎,取得空间竞争优势,逐渐成为群落中的优势种,群落由滇石栎灌丛向云南松乔木林方向演替迅速、明显。在滇石栎密灌丛的滇石栎与云南松共优群落亚类型阶段,由于滇石栎和云南松在空间和养分上竞争激烈,影响了云南松的生长发育,通过定期林分抚育措施,将群落中影响云南松幼苗幼树生长的毗邻滇石栎萌枝进行部分砍伐清理,能够减少对云南松幼苗幼树的光照和空间的争夺,明显促进了云南松幼苗幼树的生长和滇石栎灌丛的演替。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根据表1中林地土壤状况和群落结构特征指标,确定滇石栎灌丛退化状态类型;(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滇石栎退化灌丛的恢复与改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滇石栎灌丛退化状态类型的划分根据滇石栎灌丛群落结构特征、发育规律和林地土壤状况,将滇石栎退化灌丛划分为近裸地、滇石栎散生灌丛、滇石栎疏灌丛和滇石栎密灌丛4种退化状态类型,其中滇石栎密灌丛类型根据灌丛中主要物种组成,进一步细分为滇石栎单优灌丛类型和滇石栎与云南松共优群落亚类型;(2)针对滇石栎灌丛不同的退化状态类型,采取不同的恢复改造措施,所采取的措施分别是:①对近裸地及滇石栎散生灌丛退化类型,选择以滇石栎作为植被恢复的先锋树种,以促进滇石栎更新恢复和增加灌丛盖度、改善林地生境条件,恢复措施为首先在林地中进行挖穴整地,然后点播滇石栎种子进行直播造林,挖穴规格为15cm×15cm×10cm(长×宽×深),穴距1.5m,每穴点播3粒种子,整地选择7月份雨季之前进行,造林时间在7月份雨季进行,造林后对林地进行管护,禁止人畜破坏;②对滇石栎疏灌丛退化类型,通过在灌丛空地挖穴整地并进行云南松人工造林的恢复改造措施,加速滇石栎灌丛植被的更新演替,整地在7月份雨季之前进行,造林时间在7月份雨季进行,造林苗木采用当年春季培育的优质云南松营养袋苗,苗穴规格为40cm×40cm×40cm(长×宽×深),株行距1m×1.5m,造林后对林地进行管护,禁止人畜破坏;③对滇石栎密灌丛类型中滇石栎单优灌丛亚类型,通过对滇石栎萌生丛进行疏伐,然后在灌丛空地上挖穴整地和云南松人工造林的恢复改造措施,促进云南松的更新演替,疏伐对象根据苗穴密度及苗穴均匀分布需要,可完全伐除某个滇石栎萌生丛或伐除其部分萌生枝条,然后在林地空隙中进行挖穴整地,苗穴密度为1600个/公顷,苗穴规格为40cm×40cm×40cm(长×宽×深),疏伐和整地在7月份雨季来临前完成,7月份雨季来临后进行云南松造林,造林密度为1600株/公顷,造林苗木采用云南松优良种源在当年春季大田培育的营养袋苗,造林后每年根据云南松幼苗生长需要对周围滇石栎灌丛进行伐枝抚育和林地管护,禁止人畜破坏;④对滇石栎密灌丛类型中滇石栎与云南松共优群落亚类型,采取定期抚育来促进云南松幼苗幼树生长,加速滇石栎灌丛的演替,抚育选择地上空间影响云南松幼苗幼树生长的相邻滇石栎灌丛,通过伐除其部分萌枝,以促进云南松的生长,加速林分转变,抚育间隔期2-3年,抚育期间对林地进行管护,禁止人畜破坏。...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成克武黄永祥臧润国郎南军江期川周晓芳钟开鹏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农业大学云南省林业科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