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型膜生物反应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980390 阅读:1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改进型膜生物反应器涉及一种污水处理设备,尤其涉及一种用来处理具有较多悬浮物污水的膜生物反应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由格栅池、调节池、气浮池、生化反应池和中水储池依次连接构成,气浮池底部连接有微纳米气泡发生器,微纳米气泡发生器通过管道与气浮池外部的承压容器联通,除渣装置位于气浮池的上方,气浮池通过管道与生化反应池连接,膜组件浸于生化反应池的液面下,生化反应池通过管道与中水储池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改进型膜生物反应器工艺简单,安装方便,经济实用,占地面积小。(*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污水处理设备,尤其涉及一种用来处理具有较多悬浮物污水的膜生物反应器。
技术介绍
近年来,膜技术在污水处理领域中的应用特别是与生物反应器相组合的膜生物反应器(Membrane Bioreactor,简称MBR)工艺作为一种新型高效污水处理工艺在受到了日益广泛的关注。MBR是一种由膜分离单元与生物处理单元相结台的新型水处理技术,在生物反应器中保持高活性污泥浓度以增加耐冲击负荷,并可减少污泥产出量。MBR工艺具有操作简单、水力停留时间(HRT)与污泥龄(SRT)分离、污泥浓度高、抗冲击负荷能力强、出水水质好等优点。在膜生物反应器中,生物反应器主要完成污水中污染物的降解;膜分离单元主要完成固液分离、并对一些大分子化合物起到截留作用,所使用的膜一般为超滤或微滤膜。在实际应用中,由于在运行过程中MBR的膜组件易受到污染,造成膜通量下降,影响膜组件的稳定运行,使膜污染成为限制MBR应用的关键问题。膜污染是指悬浮颗粒、胶体粒子或溶解性大分子有机物在膜表面和膜孔内吸附沉积,造成膜孔径减小或堵塞,使膜通量下降的现象。通过气浮法预处理减少污水中的悬浮物是解决膜污染问题的有效途径之ο气浮分离技术对分离比重近似于水的油脂类、纤维、悬浮固体、藻类等非常有效。 普通气浮技术存在溶气水不稳定、去除效果不稳定,设备结构庞大、运行负荷低等不足。在 01134938. 7号中国专利中,申请人提出了一种采用压水管与吸水管循环水路上的射流器引射空气,通过卷吸与掺混作用将空气吸入切割并溶解于水中,再经过水泵的搅拌混合作用进一步溶解空气,并压送到释气系统进行释放。但是该方法及装置存在一定的不足,由于气液传质时间较短,压力溶气水中的真正溶解的空气量有限,要求较高的回流比(25 40%) 才能达到较好的净化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能耗相对较低、 减缓膜污染、稳定运行的改进型膜生物反应器。本技术所述的改进型膜生物反应器,由格栅池、调节池、气浮池、生化反应池和中水储池依次连接构成,气浮池底部连接有微纳米气泡发生器,微纳米气泡发生器通过管道与气浮池外部的承压容器联通,除渣装置位于气浮池的上方,气浮池通过管道与生化反应池连接,膜组件浸于生化反应池的液面下,生化反应池通过管道与中水储池连接。所述的格栅池内设有格栅。所述的调节池与生化气浮池之间连接有纤维过滤器。 所述的除渣装置为刮渣机。所述的微纳米气泡发生器为至少一个以上。连接气浮池与生化发生池之间的管道上连接有提升泵。连接生化反应与中水储池之间的管道上连接有自吸泵。所述的膜组件可以根据需要选用超滤或微滤膜,如中空纤维微/超滤膜、板式微/ 超滤膜均可。使用本技术处理污水时,污水收集后进入格栅池,经格栅去除水中的固体杂物后进入调节池,在调节池中均化水质、水量,在污水进入的同时加入污水重量 0. 05-0. 15%的絮凝剂,搅拌,然后混合有絮凝剂的污水进入气浮分离区;将0. 4 0. 7MPa 的压力空气与相同压力的水从不同的角度进入承压容器内,使之产生碰撞、高速旋转和剪切,以极大的冲力快速、强力混合,气体在水中的含量高于12%,气水进入微纳米气泡发生器,根据需要在气浮池底部放置一个或数个微纳米气泡发生器;混合后的气水由微纳米气泡发生器以极高的速度喷出,产生极大量的微纳米气泡与混合有絮凝剂的污水在水底相遇,将污水中的污染物微粒托起,浮至表面;用刮渣机收集上层浮渣,利用位于气浮池的底部或下部的提升泵将除去浮渣的污水送入生化反应池进行处理,污水在膜生物反应池中完成有机物生化去除过程,处理后的混合液由膜组件进行泥水分离,产生的出水用自吸泵送入中水储池供回用或排放。所述的絮凝剂为现有污水处理厂使用的各种絮凝剂,如聚丙烯酰胺、微生物絮凝剂等。本技术所述的改进型膜生物反应器工艺简单,安装方便,经济实用,占地面积小。采用微纳米气浮的预处理工艺,有效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等,增加了污水中溶解氧的含量;在相同的处理负荷下,可提高膜生物反应器的氧利用率,降低处理污水的能耗,减少膜的污染;克服传统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含有较高悬浮物污水时膜污染严重,膜的使用寿命急剧降低的缺点,其处理的进水即使在悬浮物浓度达到350mg/L 2500mg/L时,如卷烟企业污水时,仍旧能够保证出水可达标排放或回用于生产工艺,因此本技术在各种规模的处理含有较高悬浮物污水工程中可以广泛地使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所述的改进型膜生物反应器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生化反应池,2-膜组件,3-格栅池,4-调节池,5-气浮池,6_微纳米气泡发生器,7-中水储池,11-自吸泵,31-格栅,41-纤维过滤器,51-除渣装置,52-提升泵, 61-承压容器。以下结合附图与实施实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但不对本技术作任何限制。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参照附图1,含有较多悬浮物的污水,如卷烟企业污水收集后进入格栅池3,经格栅31去除水中的固体杂物后进入调节池4,在调节池中均化水质、水量,然后采用纤维过滤器41将污水中的纤维等进行过滤,在污水进入气浮池5的同时加入污水重量0. 05-0. 15% 的絮凝剂;将0. 4 0. 7MPa的压力空气与相同压力的水从不同的角度进入承压容器61 内,使之产生碰撞、高速旋转和剪切,以极大的冲力快速、强力混合,气体在水中的含量高于 12%,进入微纳米气泡发生器6,根据需要在气浮池底部放置一个或数个微纳米气泡发生器;混合后的气水由微纳米气泡发生器以极高的速度喷出,产生极大量的微纳米气泡与混合有絮凝剂的污水在水底相遇,将污水中的污染物微粒托起,浮至表面;用刮渣机51收集4上层浮渣,利用提升泵52将污水从气浮池送入生化发应池1进行处理,污水在膜生物反应池中完成有机物生化去除过程,处理后的混合液由膜组件2进行泥水分离,产生的出水用自吸泵11送入中水储池7供回用或排放。实施例2参照附图1,含有较多悬浮物的污水,如造纸法烟草薄片生产污水收集后进入格栅池3,经格栅31去除水中的固体杂物后进入调节池4,在调节池中均化水质、水量,然后采用纤维过滤器41将污水中的纤维等进行过滤,在污水进入气浮池5的同时加入污水重量 0. 1-0. 15%的絮凝剂;将0. 5 0. 8ΜΙ^的压力空气与相同压力的水从不同的角度进入承压容器61内,使之产生碰撞、高速旋转和剪切,以极大的冲力快速、强力混合,气体在水中的含量高于12 %,进入微纳米气泡发生器6,根据需要在气浮池底部放置一个或数个微纳米气泡发生器;混合后的气水由微纳米气泡发生器以极高的速度喷出,产生极大量的微纳米气泡与混合有絮凝剂的污水在水底相遇,将污水中的污染物微粒托起,浮至表面;用刮渣机 51收集上层浮渣,利用提升泵52将污水从气浮池送入生化发应池1进行处理,污水在膜生物反应池中完成有机物生化去除过程,处理后的混合液由膜组件2进行泥水分离,产生的出水用自吸泵11送入中水储池7供回用或排放。实施例3参照附图1,含有较多悬浮物的污水,如蓝藻水收集后进入格栅池3,经格栅31去除水中的固体杂物后进入调节池4,在调节池中均化水质、水量,然后采用纤维过滤器41将污水中的纤维等进行过滤,在污水进入气浮池5的同时加入污水重量0. 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改进型膜生物反应器,其特征在于,由格栅池、调节池、气浮池、生化反应池和中水储池依次连接构成,气浮池底部连接有微纳米气泡发生器,微纳米气泡发生器通过管道与气浮池外部的承压容器联通,除渣装置位于气浮池的上方,气浮池通过管道与生化反应池连接,膜组件浸于生化反应池的液面下,生化反应池通过管道与中水储池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涛高国涛唐向阳房镇杨斌唐蓉李雪松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昆船设计研究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