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投影机的整机散热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6979096 阅读:1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更为节能的激光投影机的整机散热系统,其光学引擎模块的两侧分别设置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未配备散热风扇的发热模块设置在第一进风口附近,配备有散热风扇的发热模块置在整机出风口附近,激光光源模块配备有优先散热风扇和专用出风口,辅以必要的导风结构,使由第二进风口进入的一部分风流由优先散热风扇从专用出风口导出,由第二进风口进入的其余部分风流和由第一进风口进入的全部风流则由散热风扇从整机出风口导出,避免激光光源模块被二次加热,保证激光光源模块在较低的工作环境温度下稳定工作,整机其余部件的散热也都能满足要求,更为节能,主要应用于激光投影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投影机的整机散热系统,尤其是一种激光投影机的整机散热系统
技术介绍
激光投影机采用高色饱和度的红、绿、蓝三基色激光作为显示光源。激光光源作为晶体/半导体结构的高指向性光源,属于固态光源,对温度非常敏感,一般要求激光光源模块的标准工作温度为25°C,工作温度范围为-10°C 50°C。目前在激光器输出波长稳定的情况下,常采用热电制冷器(TEC)对其进行高精度的温度控制,以保证激光器的正常稳定运行。目前,应用激光光源的投影机产品,为保证满足激光发生器的温度控制要求,往往其激光光源模块的散热装置相对于整机散热系统是独立和封闭的,导致激光光源模块的散热系统不能与整机散热系统进行有效的结合,这就需要额外增加散热风扇对整机进行散热,甚至进一步提高散热风扇的转速以获得更大的风量,以满足整机内其它发热模块如激光驱动电路模块、激光开关电源模块、整机电源模块、光学引擎模块的散热需求。然而,如果激光光源模块采用非独立和开放式散热装置,激光光源模块的局部工作环境往往又受到整机内其它发热模块换热后热空气的二次加热影响,大大降低了激光光源模块所在区域的散热效率。为了保证保证激光光源模块的稳定工作,同样必须通过如提高相应散热风扇的转速、增加风扇数量等措施来解决。这样一来,既增加了产品的成本,又增大了产品的工作噪声,降低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激光投影机整机散热系统整机或激光光源模块的散热风扇未能充分利用,以致产生能源浪费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更为节能的激光投影机的整机散热系统。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激光投影机的整机散热系统,包括激光光源模块及其它的发热模块,发热模块包括配备了散热风扇的第一类发热模块和未配备散热风扇的第二类发热模块,散热风扇附近相应配置有整机出风口,所述第二类发热模块包括光学引擎模块,光学引擎模块的两侧分别设置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第二类发热模块设置在第一进风口附近,第一类发热模块置在整机出风口附近,激光光源模块配备有优先散热风扇和专用出风口,由第二进风口进入的一部分风流由优先散热风扇从专用出风口导出,由第二进风口进入的其余部分风流和由第一进风口进入的全部风流则由散热风扇从整机出风口导出。所述第二类发热模块包括整机电源模块,所述第一类发热模块包括激光开关电源模块和激光驱动电路模块。所述散热风扇包括为激光开关电源模块配备的第一散热风扇,所述整机出风口包括第一整机出风口,第一散热风扇位于第一整机出风口附近,在第一散热风扇和第一整机出风口之间连接有导风管。所述激光开关电源模块设置在第二进风口附近。所述散热风扇包括为激光驱动电路模块配备的第二散热风扇,所述整机出风口包括第二整机出风口,第二散热风扇位于第二整机出风口附近。所述激光驱动电路模块外围设置有导风盒,第二散热风扇与第二整机出风口之间设置有导风片。所述整机电源模块外围设置有导风罩,导风罩的进口涵盖部分第一进风口,导风罩的出口远离优先散热风扇但靠近第二散热风扇。所述光学引擎模块上配备有散热器,所述由第一进风口进入的未被导风罩分流的那部分风流流经所述散热器。所述激光光源模块还配备有热电制冷器和相应的热管散热装置,优先散热风扇对热管散热装置进行冷却。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激光光源模块扇采用非独立和开放式散热装置,在不额外增加散热风扇的条件下,充分利用各个第一类发热模块的散热风扇和为激光光源模块配备的优先散热风扇,辅以必要的导风结构,使主要发热部件的出风风道独立而散热风道相互结合,同时避免激光光源模块受到整机内部热空气的二次加热影响,从而形成了更为合理的散热风道系统布局,使得激光发生器的散热与整机各个部件的散热有效合理的结合起来,特别是可以保证激光光源模块在较低的工作环境温度下稳定工作,有利于提高激光光源模块工作的稳定性,同时保证整机其余部件的散热也都能满足要求。由于不需要增加风扇或提高风扇转速,因此本专利技术的整机散热系统更为节能,可节约成本或减小噪声,主要应用于激光投影机。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整机散热系统的进风口及部分出风口的位置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整机散热系统的另一部分出风口的位置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整机散热系统气流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整机散热系统中发热模块、散热风扇和导风结构示意图。图5是激光开关电源模块及其散热风扇的立体视图。图6是激光驱动电源模块及其散热风扇的立体视图。图7是激光光源模块及其散热风扇的立体视图。图中标记为,整机外壳10、外设接口模块11、整机开关12、电源接口 13、导风管14、 固定底板15、固定架16、激光开关电源模块17、光学引擎模块18、导风罩19、整机电源模块 20、导风片21、激光驱动电路模块22、电路主板23、激光光源模块对、第一进风口 101、第二进风口 100、第二整机出风口 102、专用出风口 103、第一整机出风口 104、第一散热风扇 170、入风口 171、入风口 172、入风口 173、散热器180、导风盒220、入风口 221、第二散热风扇222、激光发生器M0、优先散热风扇Ml、风扇固定架M2、热管M3、散热组合翅片M4、 含热电制冷器的散热基座M5。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如图1 图7所示,激光投影机的发热模块除激光光源模块M外,还有激光驱动电路模块22、激光开关电源模块17、整机电源模块20、光学引擎模块18等其它的发热模块, 发热模块包括配备了散热风扇的第一类发热模块和未配备散热风扇的第二类发热模块,散热风扇附近相应配置有整机出风口,为保证经过冷却换热后的热空气不会对镜头照射出的图像造成负面影响而形成热浪现象,保证投射成像质量,光学引擎模块18不专门配备散热风扇,在光学引擎模块18的两侧分别设置第一进风口 101和第二进风口 100 ;激光光源模块M配备有优先散热风扇241和专用出风口 103,第一类发热模块置在整机出风口附近,第二类发热模块设置在第一进风口 101附近,由第二进风口 100进入的一部分风流由优先散热风扇241从专用出风口 103导出,由第二进风口 100进入的其余部分风流和由第一进风口 101进入的全部风流则由散热风扇从整机出风口导出,避免了激光光源模块对受到热空气的二次加热影响,从而保证了激光光源模块在较低的工作环境温度下稳定工作,有利于提高激光光源模块工作的稳定性,同时整机其余部件的散热要求也都能保证。由于不需要增加风扇或提高风扇转速,因此本专利技术的整机散热系统更为节能,可节约成本或减小噪声。不同的激光投影机产品中,根据其发热模块的体积大小,以及各发热模块相应的散热要求,可以在不脱离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对除激光光源模块M外的其它发热模块的位置进行合理的排布和调整,决定哪些发热模块作为第一类发热模块,哪些发热模块作为第二类发热模块,进而决定进风口面积,出风口位置、风量,散热风扇的位置、功率,以及相应的导风结构的形式。例如图3所示,所述第二类发热模块包括整机电源模块20,所述第一类发热模块包括激光开关电源模块17和激光驱动电路模块22。如图3、图4和图5所示,所述散热风扇包括为激光开关电源模块17配备的第一散热风扇170,所述整机出风口包括第一整机出风口 104,第一散热风扇17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激光投影机的整机散热系统,包括激光光源模块(24)及其它的发热模块,发热模块包括配备了散热风扇的第一类发热模块和未配备散热风扇的第二类发热模块,散热风扇附近相应配置有整机出风口,其特征是:所述第二类发热模块包括光学引擎模块(18),光学引擎模块(18)的两侧分别设置第一进风口(101)和第二进风口(100),第二类发热模块设置在第一进风口(101)附近,第一类发热模块置在整机出风口附近,激光光源模块(24)配备有优先散热风扇(241)和专用出风口(103),由第二进风口(100)进入的一部分风流由优先散热风扇(241)从专用出风口(103)导出,由第二进风口(100)进入的其余部分风流和由第一进风口(101)进入的全部风流则由散热风扇从整机出风口导出。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兵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