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效红专利>正文

新锁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978383 阅读:1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新锁具,锁芯与外壳之间安装可动片,可动片外壁或内壁为转动面。可动片为圆环状或圆弧状。可动片圆弧锁具外壳分为定外壳、动外壳,锁芯分为定锁芯、动锁芯,可动片分为定可动片、动可动片,动外壳背面中点处固定或活动连接扳柄,扳柄扳动动外壳上下。动外壳外壁大体中间处用杠杆一端与动外壳前端的固定外壳活动连接或接触,另一端伸出锁具外壳成为扳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锁芯偏转后因为可动片的作用,难以使弹子与锁芯的转动面重合,恶意开锁难度较大。(*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防盗结构,具体为一种锁具。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的锁具的锁芯偏转后,大都恶意开锁难度较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锁芯偏转后也不容易恶意开锁的锁具。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新锁具,锁芯与外壳之间安装可动片,可动片外壁或内壁为转动面。可动片为圆环状或圆弧状。可动片圆弧锁具外壳分为定外壳、动外壳,锁芯分为定锁芯、动锁芯,可动片分为定可动片、动可动片,动外壳背面中点处固定或活动连接扳柄,扳柄扳动动外壳上下。动外壳外壁大体中间处用杠杆一端与动外壳前端的固定外壳活动连接或接触,另一端伸出锁具外壳成为扳柄。杠杆上有至少一处成横向左右各一个凸点的结构; 凸点用于压迫动外壳,使之与定外壳接触,起到动外壳作用力件的作用。杠杆前端与固定外壳处做的凹地处活动接触,杠杆与外壳背面的接触部位为不可前后移动连接。不可前后移动连接可为扳柄与可上下移动的活动片固定或活动连接,活动片沿着轨道上下移动,始终遮住所开口。本专利技术的优点锁芯偏转后因为可动片的作用,难以使弹子与锁芯的转动面重合, 恶意开锁难度较大。附图说明1外壳 2锁芯 3可动片 4半隐弹子 5钥匙 6隐弹子 7前端弹子 8侧面弹子 9上面 10下面 11左面 12右面 13前(端)面 14背面 15 作用力件 16遮块 17遮片 18动可动片上下轨道 19动外壳 20锁芯分割线 21动锁芯 22定锁芯 23动外壳作用力件 30可动片分割线 31可动片与内段弹子的触点 32可动片与外段弹子的触点 33内段弹子触条 34外段弹子触条 35动可动片 36定可动片 37外段弹子孔内壁与外段弹子的轨道 38可动片凸起 39可动片孔 50钥匙孔 51凸弹位 52凹弹位 53平弹位 M凸起阳斜向凸起 56普通弹子 57弹位 58限位件 59普通凸弹位 61向外弹子 62向内弹子 63不动弹子 64内段弹子 65外段弹子 66内段弹子孔 67外段弹子孔 68向外弹子内外段接触处 69向内弹子凹槽 71可动片旋转轨道 72凹槽 73弹性件 74弹性件或凸起 75圆环 76水平线图1锁具示意图图2锁具的I - I剖视图图3锁具的II - II剖视图图4可动片结构示意图图5向外(半)隐弹子与可动片、弹子孔相互作用结构示意图图6向外(半)隐弹子与可动片、弹子孔相互作用结构示意图图7向内(半)隐弹子与可动片相互作用结构示意图图8向内(半)隐弹子与可动片相互作用结构示意图图9钥匙结构示意图图10遮块、遮片示意图图11半隐弹子示意图图12锁芯、可动片分割线示意图图13锁具的III - III剖视图图14摆动的弹子示意图图15锁芯(可动片)与外壳之间作用力件结构示意图图16触条、触点放大示意图图17钥匙示意图图18内段弹子内端示意图图19钥匙及弹子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中,一个大体成长方形的锁具外壳1的一个端面有钥匙孔50,钥匙孔周边有大体成圆形的遮块4。钥匙孔向内的上平面为上面9,下平面为下面10,左侧边为左面11,右侧为右面12,钥匙孔端面为背面14,相反的为前(端)面13。上、下、左、右、前(正)、背(后)代表有关锁具、外壳、锁芯、可动片、钥匙等物件的方位(当然锁芯可以如图安装,也可从图中的位置转动一定角度安装,如90度、180度等角度)。各种弹子向钥匙孔的方向为内,向外壳的方向为外,弹子即以此为规律命名。图10中,遮块4周边薄,中间厚,中间空出的圆形为钥匙的旋转空间。遮块与外壳之间的空隙用于固定连接(如焊接等)遮块与外壳。若遮块与外壳之间用其他方式紧固连接,则可不要遮块周边的薄的一圈(即薄周边不是必须的)。遮片为圆片,直径略小于遮块,遮片中心处有钥匙孔。遮块与锁芯之间可安装遮片17,遮片中间为钥匙孔,遮片可随意转动,相当于防盗门锁具钥匙孔外表面的可自由旋转片,能遮住锁芯的大部分,且有一定厚度,难以破坏锁芯。遮片背面、与遮片背面接触的面为光滑面,最好有润滑类物质或涂层。遮块可以是两层,遮片位于遮块的两层中间。图2是图1的I - I剖视图,外壳1内为可动片3,可动片与外壳相贴并可转动。 锁芯2与可动片相贴,可动片位于锁芯与外壳之间,并可相对于锁芯(外壳)向前或/和向后移动、复位。截面为长方形的(半)隐弹子(4) 6穿过锁芯、可动片,外端面外壳之间用作用力件15相互作用(图3中),作用力件在图3中用弹性件来表示,但也可用其他结构(如磁性材料的作用力,目前已经有此种结构)。锁具左面、右面可有普通的侧面弹子8。锁芯前端面可有前端弹子7,前端弹子为(半)隐弹子或普通弹子。半隐弹子指弹子的内端面略微伸出锁芯内壁(图11中)。但伸出端的正背面(图11 中为左右面)的至少顶部处有小斜面或小圆弧面,且伸出端的高度不高于小斜面或小圆弧面的高度为佳,方便钥匙插拔。图5图6中,隐弹子、半隐弹子都可以在开锁时完全缩进弹子孔内。图7图8根据该弹子与可动片作用力方式不同,也可向钥匙孔内再伸出一段才是开锁位置。隐弹子指弹子的内端面不伸出锁芯内壁,以与锁芯内壁平齐为佳。图2图3中,弹子分成2段,靠近锁芯段为内段弹子64,靠近外壳段为外段弹子 65。开锁时从原始位置向外的弹子为向外弹子61,开锁时从原始位置向内的弹子为向内弹子62。图3中可动片自可动片分割线30处分为两部分,上面部分为动可动片35,下面部分为定可动片36。锁芯自锁芯分割线20处分为两部分,上面部分为动锁芯21,下面部分为定锁芯22。图中分割线位于锁芯、可动片上面的两侧,也可是下面的两侧;或者是左侧(或右侧)的顶底,即一侧边为动锁芯、动可动片,则(半)隐弹子位于左或/和右侧,普通弹子位于上下面。当然还可如图12中,分割线位于钥匙孔对角处,则所有弹子均可为隐弹子、半隐弹子,只是钥匙的左面、右面与上面、下面对应处须增加钥匙凸起55。锁芯可采用方形钥匙孔,也可采用其他形状的钥匙孔。如星形、圆形、椭圆形、圆弧形、十字形等。圆形、椭圆形的分割线为其纵横向的中心线;半圆形为其纵向中线或横向线的延长线;十字形为纵向或横向中线或斜向对角线均可。图中,动可动片的扇形角度可大于等于动锁芯的扇形角度。动锁芯的扇形角度与动可动片的扇形角度可重合或略微错开一点。图3中,动可动片顶为动外壳19,动外壳顶用动外壳作用力件23与外壳相互作用。 动外壳对应的外段弹子、外段弹子的作用力件都在动外壳内。图4中,可动片上纵向有可动片孔39,可动片孔为非圆形,以方形为佳,纵向长为佳。可动片孔内有弹子。图中,可动片本身的弧度不一定准确,只是代表是弧形的。可动片侧边可有侧面弹子8 (该侧面弹子可是隐弹子、半隐弹子、普通弹子、不动弹子等);中间部分的弹子是隐弹子、半隐弹子、普通弹子、不动弹子等;各弹子均可是向内弹子或向外弹子。内段弹子的内端面优选长方形或椭圆形(椭圆形的两端部分与钥匙凸弹位51的对应正背面相适配),内端面的纵向与钥匙孔纵向平行为佳。内端面纵向大于凸弹位纵向的长度大体等于凸弹位纵向(即凸弹位断面正背面之间)距离2倍左右为佳。根据钥匙凸起55顶起动锁芯所需运动的距离为标准加上凸弹位纵向距离大体等于弹子内端断面正背面之间的距离, 即等于弹子孔内端面正背面之间的距离。内段弹子外端面纵向长度以小于等于内端面纵向长度为佳(等于,有利于加工弹子及弹子孔;小于,有利于增加弹子的密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新锁具,其特征在于锁芯与外壳之间安装可动片,可动片外壁或内壁为转动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效红
申请(专利权)人:黄效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