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面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974377 阅读:2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面板,包含:一透明基板,包含一感测区域及一外围区域;多个透明桥接线,局部覆盖该感测区域;一绝缘层,局部覆盖该透明桥接线;多个金属线,局部覆盖该外围区域;以及一透明导电层,至少覆盖该透明桥接线及该金属线,该透明导电层包含多个第一单元、多个第二单元及多个连接线,所述多个第一单元及所述多个第二单元交错布置,该连接线连接两相邻的该第二单元,该透明桥接线连接两相邻的该第一单元,所述多个金属线连接于邻近该外围区域的该第一单元或该第二单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触控面板通过设置透明导电层覆盖金属线,以避免金属线的氧化问题并避免金属线的刮伤问题。(*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关于一种触控面板,特别是关于一种使用高硬度的金属化合物覆盖金属线的触控面板,以避免金属线的氧化问题并避免金属线的刮伤问题。
技术介绍
触控面板已被广泛应用于家庭用品、通讯装置及电子信息装置等领域。通常触控面板的应用为个人数字助理(PDA)、电子产品及游戏机等输入接口。目前触控面板和显示屏的整合趋势可允许使用者以手指或接触笔选取面板上显示的代表图像(icon),如此可使个人数字助理、电子产品及游戏机执行喜好的功能。此种触控面板亦应用于公共信息查询系统,可以提供公众有效率的操作系统。传统触控面板包含一透明基板,该透明基板具有多个感测区域所构成的一表面, 所述分布的感测区域用于感测使用者以手指或接触笔触摸所造成的信号,以进行输入或控制。该感测区域由透明导电薄膜所构成,例如氧化铟锡(ITO),使用者可以触摸显示于显示屏上特定位置的对应透明导电薄膜,即可有效操作该装置。为能有效侦测使用者以手指或接触笔触摸面板的正确位置,有很多种触控面板的技术被发展出来。图1例示现有的触控面板200,图2为沿图1中线1-1的剖面图。该触控面板200包含一透明基板201、一第一透明导电层203、一绝缘层209及一第二透明导电层211。该第一透明导电层203以光学蚀刻制程被图案化及形成于该透明基板201上,其包含多个第一单元205及连接沿纵向对齐排列第一单元205的多个第一导线207。该绝缘层 209覆盖该第一透明导电层203及该基板201。图案化的第二透明导电层211形成于该绝缘层209上,且包含多个第二电极单元213及连接沿横向对齐排列第二单元213的多个第二导线215。该触控面板200另有多个金属线217,设于绝缘层209的一侧,通过所述多个金属线217使得该第二单元213的各横向连接得以转向所述多个该金属线217的汇流端。该第一透明导电层203和该第二透明导电层211覆盖于该基板201上,且该绝缘层209覆盖于该基板201上整个面积。然而,该金属线217易于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而发生氧化,因而增加电阻;为了避免该金属线217的氧化问题,现有技术必须在该金属线217的表面涂布一保护层(未显示于图中),将该金属线217与空气隔离并避免刮伤。然而,该保护层除了增加制造成本之外, 亦会吸收光线,因而造成光穿透率变差。因此,市场上需要一种触控面板能克服上述现有触控面板所具有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触控面板,以避免金属线的氧化问题并避免金属线的刮伤问题。本技术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面板,包含一透明基板,包含一感测区域及一外围区域;多个透明桥接线,局部覆盖该感测区域;一绝缘层,局部覆盖该透明桥接线; 多个金属线,局部覆盖该外围区域;以及一透明导电层,至少覆盖该透明桥接线及该金属线,该透明导电层包含多个第一单元、多个第二单元及多个连接线,所述多个第一单元及所述多个第二单元交错布置,该连接线连接两相邻的该第二单元,该透明桥接线连接两相邻的该第一单元,所述多个金属线连接于邻近该外围区域的该第一单元或该第二单元。进一步地,该透明导电层直接覆盖该金属线。进一步地,该绝缘层包含一第一绝缘区域,局部覆盖该透明桥接线;以及一第二绝缘区域,局部覆盖该金属线。进一步地,该透明导电层设置在该金属线上的该第二绝缘区域。进一步地,各该桥接线是衔接两相邻该第一单元间最短的路径。进一步地,该桥接线为导电氧化物线或金属线。进一步地,该透明导电层为金属化合物层。进一步地,该透明基板为玻璃板或透明高分子板材。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面板,包含一透明基板,包含一感测区域及一外围区域;一金属层,包含多个局部覆盖该感测区域的第一金属线以及多个局部覆盖该外围区域的第二金属线;一绝缘层,局部覆盖该第一金属线;以及一透明导电层,局部覆盖该第一金属线及该第二金属线,该透明导电层包含多个第一单元、多个第二单元及多个连接线,所述多个第一单元及所述多个第二单元交错布置,该连接线连接两相邻的该第二单元,该第一金属线连接两相邻的该第一单元,所述多个第二金属线连接于邻近该外围区域的该第一单元或该第二单元。进一步地,该透明导电层直接覆盖该第二金属线。进一步地,该绝缘层包含一第一绝缘区域,局部覆盖该第一金属线;以及一第二绝缘区域,局部覆盖该第二金属线。进一步地,该透明导电层设置在该第二金属线上的该第二绝缘区域。进一步地,各该连接线是衔接两相邻该第二单元间最短的路径。进一步地,该连接线为导电氧化物线或金属线。进一步地,该透明导电层为金属化合物层。进一步地,该透明基板为玻璃板或透明高分子板材。本技术的触控面板通过设置透明导电层覆盖金属线,以避免金属线的氧化问题并避免金属线的刮伤问题。上文已相当广泛地概述本技术的技术特征及优点,使下文的本技术详细描述得以获得较佳了解。构成本技术的申请专利范围标的之其它技术特征及优点将描述于下文。本技术所属
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应了解,可相当容易地利用下文揭示的概念与特定实施例可作为修改或设计其它结构或工艺而实现与本技术相同的目的。本技术所属
中具有通常知识者亦应了解,这类等效建构无法脱离后附的申请专利范围所界定的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附图说明图1例示现有的触控面板;图2是沿图1中线1-1的剖面图;图3至图6是俯视图,例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制备方法;图7是沿图6中线2-2的剖面图的一实施例;图8是沿图6中线3-3的剖面图的一实施例;图9是沿图6中线3-3的剖面图的另一实施例;图10是沿图6中线3-3的剖面图的再一实施例;图11至图14是俯视图,例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制备方法;图15是沿图14中线4-4的剖面图的一实施例;图16是沿图14中线5-5的剖面图的一实施例;图17是沿图14中线5-5的剖面图的另一实施例;图18是沿图14中线5-5的剖面图的另一实施例;图19是沿图14中线5-5的剖面图的再一实施例;图20至图22是俯视图,例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制备方法;图23是沿图22中线6-6的剖面图;图M是沿图22中线7-7的剖面图;以及图25是沿图22中线7_7的剖面图的另一实施例。具体实施方式图3至图6是俯视图,例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10的制备方法。参考图3,首先提供一透明基板11,其包含一感测区域13及一外围区域15。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该透明基板11的材料是玻璃或透明高分子板材,例如聚碳酸酯(PC)及聚氯乙烯(PVC)。之后,形成多个透明桥接线17,其局部覆盖该感测区域13。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多个透明桥接线17以一光学蚀刻工艺所形成,其材料是导电氧化物,例如氧化铟锡(ITO)、氧化铝锌(AZO)或氧化铟锌(IZO),或是金属。该光学蚀刻工艺包含溅镀、涂敷、曝光、软烤、硬烤、显影、烘烤和其它步骤。参考图4,形成一绝缘层18,其包含多个绝缘区域19,各局部覆盖该透明桥接线 17。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多个绝缘区域19以一光学蚀刻工艺所形成,且分别局部覆盖所述多个桥接线17,该光学蚀刻工艺包含溅镀、涂敷、曝光、软烤、硬烤、显影、烘烤和其它步骤。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各桥接线17的相对的两端部则未被该绝缘区域1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触控面板包含:一透明基板,包含一感测区域及一外围区域;多个透明桥接线,局部覆盖该感测区域;一绝缘层,局部覆盖该透明桥接线;多个金属线,局部覆盖该外围区域;以及一透明导电层,至少覆盖该透明桥接线及该金属线,该透明导电层包含多个第一单元、多个第二单元及多个连接线,所述多个第一单元及所述多个第二单元交错布置,该连接线连接两相邻的该第二单元,该透明桥接线连接两相邻的该第一单元,所述多个金属线连接于邻近该外围区域的该第一单元或该第二单元。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志晏黄冠铭
申请(专利权)人:铼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