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车爱华专利>正文

一次性针头防刺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971552 阅读:2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次性针头防刺伤装置,包括针冒、穿刺针、手柄、针柄座和引液软管,穿刺针固定在针柄座的上端,引液软管密封地固定在针柄座的下端,手柄设置在针柄座的侧面上,针冒套装在穿刺针上,在引液软管上设有滑动护套,在滑动护套上设有便于手柄穿过的滑动开口。当拔出穿刺针后,只要用手捏住滑动护套向上推,滑动护套即沿引液软管向上滑移,滑动护套上设有的滑动开口能避让手柄,滑动护套罩住了穿刺针,这样就能有效防止穿刺针误刺他人,消除穿刺针对医务人员的意外误刺现象,确保医务人员和医用垃圾处理人员不被血液性传播性疾病针头意外误刺而造成的血液性传播性疾病交叉传染。(*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次性针头防刺伤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一次性医用输液器件,尤其涉及一种一次性针头防刺伤装置。
技术介绍
在输液、输血、血透、抽血、献血等日常医疗活动中,医务人员都必须使用带引液管的一次性针头,一次针头需要穿刺入病人的血管中进行输液或抽血,当病人病患有血液传染病时,医务人员就会增加被感染的机率。现有带引液管的一次性针头有两种结构,第一种为单手柄结构如图1,主要用于输液、抽血方面。第二种为双手柄结构如图2所示,主要用于血透、献血。它们都包括针冒1、穿刺针2、手柄3、针柄座4和引液软管5,穿刺针2固定在针柄座4的上端,引液软管5密封地固定在针柄座4的下端,手柄3设置在针柄座4的侧面上,针冒1套装在穿刺针2上。使用时,医务人员首先拔掉针冒1,然后将穿刺针2穿刺入病人的血管中进行输液、输血、血透或献血,在此操作过程中,穿刺针2必然要与病人的血液接触,当完成相应医务活动后,必须拨出穿刺针2,由于穿刺针2已被病人的血液感染,此后的穿刺针2不能刺破第三者,否则被刺第三人就会与病人进行交叉感染。在实际医疗活动中,当穿刺针2从病人血管中拔出时,必须用针冒1套住穿刺针2,防止穿刺针2暴露在外, 确保穿刺针2不针刺他人。在加盖针冒1的过程中,尤其是在繁忙的操作时,稍不留意穿刺针2就会穿刺到护理人员的另一只手上,因此,从事上述工作的医务人员非常容易遭到意外血液传感病交叉感染的侵害,尤其是护士。申请人经过认真的试验统计,在加套针冒1 时,医务人员意外被刺的比例到60% 63%,在急症室,门诊输液室,血透室,I⑶等科室的医务人员意外被刺的比例更高。为此,没有人愿意从事血液性传播性疾病(如乙肝,丙肝, 梅毒,艾滋病等)患者的医疗和护理工作。目前,从事上述工作的医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都存在很大的精神压力,心里上都存在焦虑和恐慌。另一方面,对这些血液性传播性疾病(如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患者使用过的针头的处理也存在感染他人的隐患。如何保护好医务人员的工作安全,防止医务人员从事上述工作时不被感染是医务系统长期希望解决而没有解决的技术难题。目前,最好的防护办法是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严格操作规程,只要依靠牺牲速度,确保操作安全。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彻底消除上述安全隐患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一次性针头防刺伤装置,它改变了传统的针头保护装置,能彻底消除穿刺针对医务人员的意外误刺现象,从而保证医务人员和医用垃圾处理人员不被血液性传播性疾病针头意外误刺而造成的血液性传播性疾病交叉传染。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次性针头防刺伤装置,包括针冒、穿刺针、手柄、针柄座和引液软管,穿刺针固定在针柄座的上端,引液软管密封地固定在针柄座的下端,手柄设置在针柄座的侧面上,针冒套装在穿刺针上,其特征是在引液软管上设有滑动护套,滑动护套的上端正好抵住针柄座的下端,在滑动护套上设有便于手柄穿过的滑动开口,滑动护套的长度比针冒和针柄座之和大5 10毫米,滑动开口的长度比穿刺针的针尖到手柄下端的距离大3 5毫米,滑动护套的内孔与引液软管过渡配合,拉动滑动护套时,滑动护套能沿引液软管移动,不受力时, 滑动护套不会下滑。进一步,对于单手柄针,在滑动护套上设有一条滑动开口。进一步,对于双手柄针,在滑动护套上对称地设有二条滑动开口。进一步,在滑动护套的下端设有加强筋。由于在引液软管上增设了滑动护套,在滑动护套上设有滑动开口,滑动护套的长度为针冒和针柄座之和,滑动开口的长度比穿刺针的针尖到手柄下端的距离大3 5毫米, 滑动护套的内孔与引液软管过渡配合,拉动滑动护套时,滑动护套能沿引液软管移动,不受力时,滑动护套不会下滑。当拔出穿刺针后,只要用手捏住滑动护套向上推,滑动护套即沿引液软管向上滑移,由于在滑动护套上设有滑动开口,能避让手柄,当上移到极限位置时, 滑动护套就罩住了穿刺针,滑动护套的顶端伸出穿刺针的针尖3 5毫米,这样就能有效防止穿刺针误刺他人,包括医务人员或医用垃圾处理人员,能彻底消除穿刺针对医务人员的意外误刺现象,能确保医务人员和医用垃圾处理人员不被血液性传播性疾病针头意外误刺而造成的血液性传播性疾病交叉传染。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安全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单手柄型一次性针头防刺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双手柄型一次性针头防刺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单手柄型结构示意图(使用前);图4为图3中滑动护套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单手柄型结构示意图(使用后);图6为本技术的双手柄型结构示意图(使用前);图7为图6中滑动护套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的双手柄型结构示意图(使用后);图中1-针冒;2-穿刺针;3-手柄;4-针柄座;5-引液软管;6_滑动护套;61-滑动开口 ;62-加强筋。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案实施例1 一种一次性针头防刺伤装置,它为单手柄型一次性带引液管针头,包括针冒1、穿刺针2、手柄3、针柄座4和引液软管5,穿刺针2固定在针柄座4的上端,引液软管5密封地固定在针柄座4的下端,手柄3设置在针柄座4的侧面上,针冒1套装在穿刺针 2上,在引液软管5上设有滑动护套6,滑动护套6的上端面正好位于针柄座4的下端,在滑动护套6上设有一条便于手柄3穿过的滑动开口 61,在滑动护套6的下端设有环状加强筋 62,滑动护套6的长度比针冒1和针柄座4之和大10毫米,滑动开口 61的长度比穿刺针2 的针尖到手柄3下端的距离大5毫米,滑动护套6的内孔与引液软管5过渡配合,拉动滑动护套6时,滑动护套6能沿引液软管5移动,不受力时,滑动护套6不会下滑。 实施例2 —次性针头防刺伤装置,它为双手柄型一次性带引液管针头,包括针冒 1、穿刺针2、手柄3、针柄座4和引液软管5,穿刺针2固定在针柄座4的上端,引液软管5密封地固定在针柄座4的下端,手柄3设置在针柄座4的侧面上,针冒1套装在穿刺针2上, 在引液软管5上设有滑动护套6,滑动护套6的上端面正好位于针柄座4的下端,在滑动护套6上对称地设有两条便于手柄3穿过的滑动开口 61,在滑动护套6的下端设有环状加强筋62,滑动护套6的长度比针冒1和针柄座4之和大10毫米,滑动开口 61的长度比穿刺针 2的针尖到手柄3下端的距离大5毫米,滑动护套6的内孔与引液软管5过渡配合,拉动滑动护套6时,滑动护套6能沿引液软管5移动,不受力时,滑动护套6不会下滑。权利要求1.一次性针头防刺伤装置,包括针冒(1)、穿刺针O)、手柄(3)、针柄座(4)和引液软管(5),穿刺针O)固定在针柄座的上端,引液软管(5)密封地固定在针柄座的下端,手柄C3)设置在针柄座(4)的侧面上,针冒(1)套装在穿刺针( 上,其特征是在引液软管(5)上设有滑动护套(6),滑动护套(6)的上端正好抵住针柄座的下端,在滑动护套(6)上设有便于手柄(3)穿过的滑动开口(61),滑动护套(6)的长度比针冒(1)和针柄座(4)之和大5 10毫米,滑动开口(61)的长度比穿刺针O)的针尖到手柄(3)下端的距离大3 5毫米,滑动护套(6)的内孔与引液软管(5)过渡配合,拉动滑动护套(6)时, 滑动护套(6)能沿引液软管( 移动,不受力时,滑动护套(6)不会下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次性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次性针头防刺伤装置,包括针冒(1)、穿刺针(2)、手柄(3)、针柄座(4)和引液软管(5),穿刺针(2)固定在针柄座(4)的上端,引液软管(5)密封地固定在针柄座(4)的下端,手柄(3)设置在针柄座(4)的侧面上,针冒(1)套装在穿刺针(2)上,其特征是:在引液软管(5)上设有滑动护套(6),滑动护套(6)的上端正好抵住针柄座(4)的下端,在滑动护套(6)上设有便于手柄(3)穿过的滑动开口(61),滑动护套(6)的长度比针冒(1)和针柄座(4)之和大5~10毫米,滑动开口(61)的长度比穿刺针(2)的针尖到手柄(3)下端的距离大3~5毫米,滑动护套(6)的内孔与引液软管(5)过渡配合,拉动滑动护套(6)时,滑动护套(6)能沿引液软管(5)移动,不受力时,滑动护套(6)不会下滑。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车爱华李俊贤
申请(专利权)人:车爱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