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万炯专利>正文

一种电源极性转换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971429 阅读:1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源极性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四只MOS管四只稳压管和两只电阻,其中,第一、第三MOS管的漏极均与输入电源的第一极相连,第二、第四MOS管的漏极均与输入电源的第二极相连;第一MOS管的栅极连接第一稳压管后与输入电源的第二极相连;第一MOS管的源极连接第一电阻后与输入电源的第一极相连;第三MOS管的栅极连接第三稳压管后与输入电源的第二极相连;第三MOS管的源极连接第二电阻后与输入电源的第二极相连;第二MOS管的栅极连接第二稳压管基本与输入电源的第一极相连;第四MOS管的栅极连接第四稳压管后与输入电源的第一极相连;第二MOS管的源极和第四MOS管的源极即为输出电源的第一、第二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电路损耗小,发热低,压差小。(*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源极性转换电路
技术介绍
目前常用的几种电源极性转换电路有1、利用桥堆或者二极管实现输入极性的自动转换电路,这种电路的输入、输出压差较大,发热高。2、利用继电器实现极性的自动转换电路,这种电路通常体积较大。3、利用MOS管实现极性转换电路,如附图2所示,该电路要求MOS管的开启电压必须高于输入电压,不然就会损坏MOS管。其使用范围就受到了限制。现有的很多产品的输入电压为MV,而很多常用的MOS管的开启电压为士20V,因此本电路就不能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提供一种损耗低、发热低、 压差小的电源极性转换电路。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电源极性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 MOS管、第二 MOS管、第三MOS管、第四MOS管、第一稳压管、第二稳压管、 第三稳压管、第四稳压管、第一电阻、第二电阻,其中,第一 MOS管、第三MOS管的漏极均与输入电源的第一极相连,第二 MOS管、第四MOS管的漏极均与输入电源的第二极相连;第一 MOS管的栅极与第一稳压管的阴极相连,第一稳压管的阳极与输入电源的第二极相连;第一 MOS管的源极与第一电阻的第一端相连,第一电阻的第二端与输入电源的第一极相连; 第三MOS管的栅极与第三稳压管的阳极相连,第三稳压管的阴极与输入电源的第二极相连;第三MOS管的源极与第二电阻的第一端相连,第二电阻的第二端与输入电源的第二极相连;第二 MOS管的栅极与第二稳压管的阴极相连,第二稳压管的阳极与输入电源的第一极相连;第四MOS管的栅极与第四稳压管的阳极相连,第四稳压管的阴极与输入电源的第一极相连;第二MOS管的源极即为输出电源的第一极,第四MOS管的源极即为输出电源的第二极。所述第一 MOS管、第二 MOS管为PMOS管,所述第三MOS管、第四MOS管为匪OS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增加了四个稳压管,可以确保MOS管的开启电压在要求之内,并且本技术提供的电路损耗小,发热低,压差小,特别适用于大电流的电路中。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电源极性转换电路的电路图。图2为现有技术中用MOS管实现电源极性转换的电路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参见图1所示的电源极性转换电路,包括第一 MOS管Q1、第二 MOS管Q2、第三MOS 管Q3、第四MOS管Q4、第一稳压管D1、第二稳压管D2、第三稳压管D3、第四稳压管D4、第一电阻Rl、第二电阻R2,其中,第一 MOS管Q1、第二 MOS管Q2为PMOS管,所述第三MOS管Q3、 第四MOS管Q4为NMOS管,第一 MOS管Ql、第三MOS管Q3的漏极均与输入电源的第一极相连,第二 MOS管Q2、第四MOS管Q3的漏极均与输入电源的第二极相连;第一 MOS管Ql的栅极与第一稳压管Dl的阴极相连,第一稳压管Dl的阳极与输入电源的第二极相连;第一 MOS 管Ql的源极与第一电阻Rl的第一端相连,第一电阻Rl的第二端与输入电源的第一极相连;第三MOS管Q3的栅极与第三稳压管D3的阳极相连,第三稳压管D3的阴极与输入电源的第二极相连;第三MOS管Q3的源极与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相连,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与输入电源的第二极相连;第二MOS管Q2的栅极与第二稳压管D2的阴极相连,第二稳压管 D2的阳极与输入电源的第一极相连;第四MOS管Q4的栅极与第四稳压管D4的阳极相连, 第四稳压管D4的阴极与输入电源的第一极相连;第二 MOS管Q2的源极即为输出电源的第一极,第四MOS管Q4的源极即为输出电源的第二极。上述输入电源的第一极可以为正极也可以为负极,上述输入电源的第二极可以为负极也可以为正极,输出电源的第一极为正极、输出电源的第二极为负极。本电路的实现功能不管输入电压为上“正”下“负”,还是上“负”下“正”;输出都为上“正”下“负”。权利要求1.一种电源极性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 MOS管(Ql)、第二 MOS管0^2)、第三 MOS管(Q3)、第四MOS管(Q4)、第一稳压管(Dl)、第二稳压管(D2)、第三稳压管(D3)、第四稳压管(D4)、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其中,第一 MOS管(Ql)、第三MOS管的漏极均与输入电源的第一极相连,第二 MOS管(Q2)、第四MOS管0^3)的漏极均与输入电源的第二极相连;第一 MOS管Oil)的栅极与第一稳压管(Dl)的阴极相连,第一稳压管(Dl)的阳极与输入电源的第二极相连;第一 MOS管Oil)的源极与第一电阻(Rl)的第一端相连, 第一电阻(Rl)的第二端与输入电源的第一极相连;第三MOS管0^3)的栅极与第三稳压管 (D3)的阳极相连,第三稳压管(D3)的阴极与输入电源的第二极相连;第三MOS管0^3)的源极与第二电阻(似)的第一端相连,第二电阻(似)的第二端与输入电源的第二极相连;第二 MOS管0^2)的栅极与第二稳压管(D2)的阴极相连,第二稳压管(D2)的阳极与输入电源的第一极相连;第四MOS管OH)的栅极与第四稳压管(D4)的阳极相连,第四稳压管(D4)的阴极与输入电源的第一极相连;第二 MOS管0^2)的源极即为输出电源的第一极,第四MOS 管OH)的源极即为输出电源的第二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源极性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MOS管(Q1)、第二 MOS管^!2)为PMOS管,所述第三MOS管0)3)、第四MOS管0)4)为NMOS管。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电源极性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四只MOS管四只稳压管和两只电阻,其中,第一、第三MOS管的漏极均与输入电源的第一极相连,第二、第四MOS管的漏极均与输入电源的第二极相连;第一MOS管的栅极连接第一稳压管后与输入电源的第二极相连;第一MOS管的源极连接第一电阻后与输入电源的第一极相连;第三MOS管的栅极连接第三稳压管后与输入电源的第二极相连;第三MOS管的源极连接第二电阻后与输入电源的第二极相连;第二MOS管的栅极连接第二稳压管基本与输入电源的第一极相连;第四MOS管的栅极连接第四稳压管后与输入电源的第一极相连;第二MOS管的源极和第四MOS管的源极即为输出电源的第一、第二极;本技术电路损耗小,发热低,压差小。文档编号H02M3/00GK202085069SQ201120197958公开日2011年12月21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10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10日专利技术者周伯友, 尤晓波, 林万炯, 董建国 申请人:林万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源极性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MOS管(Q1)、第二MOS管(Q2)、第三MOS管(Q3)、第四MOS管(Q4)、第一稳压管(D1)、第二稳压管(D2)、第三稳压管(D3)、第四稳压管(D4)、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其中,第一MOS管(Q1)、第三MOS管(Q3)的漏极均与输入电源的第一极相连,第二MOS管(Q2)、第四MOS管(Q3)的漏极均与输入电源的第二极相连;第一MOS管(Q1)的栅极与第一稳压管(D1)的阴极相连,第一稳压管(D1)的阳极与输入电源的第二极相连;第一MOS管(Q1)的源极与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相连,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与输入电源的第一极相连;第三MOS管(Q3)的栅极与第三稳压管(D3)的阳极相连,第三稳压管(D3)的阴极与输入电源的第二极相连;第三MOS管(Q3)的源极与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相连,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与输入电源的第二极相连;第二MOS管(Q2)的栅极与第二稳压管(D2)的阴极相连,第二稳压管(D2)的阳极与输入电源的第一极相连;第四MOS管(Q4)的栅极与第四稳压管(D4)的阳极相连,第四稳压管(D4)的阴极与输入电源的第一极相连;第二MOS管(Q2)的源极即为输出电源的第一极,第四MOS管(Q4)的源极即为输出电源的第二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建国尤晓波周伯友林万炯
申请(专利权)人:林万炯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