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短插针及使用其的光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962255 阅读:3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光纤短插针及使用其的光模块,其能够降低光损失且可实现小型化。光纤短插针具备:套圈(2),其在轴中心形成有可插入光纤的贯通孔(2a)的套圈(1)的局部侧面设置有在贯通孔(2a)的中途与贯通孔(2a)连通并使贯通孔(2a)露出到外部的切口部(2b);光纤(3、5),其从贯通孔(2a)的各端部插入,前端具有斜研磨面;光学滤波器,其形成于光纤(5)的斜研磨面,将波长复用的光信号进行分离,使设有光学滤波器的光纤(5)及光纤(3)的各前端在贯通孔(2a)露出的部分的大致中央以包括光学滤波器各斜研磨面彼此成同一平面的方式抵接,且以将通过光学滤波器分离的光信号至少导向切口部(2g)的方式将各光纤(3、5)固定于贯通孔(2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使用WDM滤波器用于实现单芯双向光纤通信的光纤短插针及使用其的光模块
技术介绍
目前,在用户系统光通信方式中,采用在一条光纤中以例如1.31μπι带和1.49μπι 带这两个波长进行收发的波长复用方式,相对于WDM滤波器正交配置发送用的LD和接收用的PD,通过WDM滤波器将收发光分离。例如,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一种组装误差少的高精度的单芯双向光模块,其在一个框体上一体形成光学滤波器的固定面、单芯双向光模块的构成部件的固定部,由此不需要框体以外的固定部件,各构成部件的固定部的位置也可以预先高精度地加工,可减少装置整体的零件数量,实现成本消减和小型化。专利文献1 (日本)特许第4254803号公报但是,在现有的单芯双向光模块中,为光纤、光电二极管及半导体激光器经由分离复用波长的光学滤波器在空间上光学性耦合的构造,存在光损失大且光学滤波器的外形尺寸必须变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创立的,其目的在于,提供降低光损失且可实现小型化的光纤短插针及使用其的光模块。为实现所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光纤短插针,其特征在于,具备套圈主体,其在轴中心形成有可插入光纤的贯通孔的套圈的局部侧面设置有切口部,所述切口部在该贯通孔的中途与该贯通孔连通并使该贯通孔露出到外部;第一光纤,其从所述贯通孔的一端插入,前端具有斜研磨面;第二光纤,其从所述贯通孔的另一端插入,前端具有斜研磨面;光学滤波器,其形成于所述第一光纤或所述第二光纤的斜研磨面,将波长复用的光信号分离, 使所述第一光纤及所述第二光纤的各前端在所述贯通孔露出的部分的大致中央以包括所述光学滤波器各斜研磨面彼此成同一平面的方式抵接,且以将通过所述光学滤波器分离的光信号至少导向所述切口部的方式将各光纤固定于所述贯通孔。另外,本专利技术的光纤短插针,在上述专利技术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贯通孔露出的部分的该贯通孔的截面形状为Ω形状。另外,本专利技术的光纤短插针,在上述专利技术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口部为具有台阶且沿径向扩展的二级构造。另外,本专利技术的光纤短插针,在上述专利技术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套圈主体在外周具有定位机构。另外,本专利技术的光纤短插针,在上述专利技术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机构是设于所述套圈主体的外周的槽。另外,本专利技术的光纤短插针,在上述专利技术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机构是外嵌于所述套圈主体的外周的大致二字状环。另外,本专利技术的光纤短插针,在上述专利技术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套圈主体在形成所述切口部的侧面形成有近接配置光电二极管的切入部。另外,本专利技术的光纤短插针,在上述专利技术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套圈主体另一端即入射发送光的所述第二光纤端部设有隔离器。另外,本专利技术的光纤短插针,在上述专利技术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套圈主体另一端即入射发送光的所述第二光纤端部形成有斜研磨面。另外,本专利技术的光纤短插针,在上述专利技术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切口部设置有将从所述光学滤波器分离的光信号进行聚光的聚光透镜。另外,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光模块,其特征在于,具备上述专利技术中任一专利技术所述的光纤短插针;半导体激光器,其设于所述套圈的另一端侧或所述切口部侧;光电二极管,其设于所述套圈的切口部侧或所述另一端侧,所述光模块进行单芯双向光传输。根据本专利技术,具备形成于第一光纤或第二光纤的斜研磨面且将波长复用的光信号进行分离的光学滤波器,使所述第一光纤及所述第二光纤的各前端在切口部在贯通孔露出的部分的大致中央以包括所述光学滤波器各斜研磨面彼此成同一平面的方式抵接,且以将通过所述光学滤波器分离的光信号至少导向所述切口部的方式将各光纤固定于所述贯通孔,因此,与在半导体激光器和套圈之间的空间上配置光学滤波器的情况相比,可以不使光束形状发生变化而降低半导体激光器和套圈之间的耦合光损失,并且,由于光学滤波器自身小,所以可促进光模块的小型化,并且可以提高光学滤波器的生产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1的光纤短插针的正面(b)及左右侧面(a) (c)的图;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光纤短插针的纵剖面(a)、B_B线剖面(b)、A_A线剖面(C)、 及切口部附近放大后的贯通孔剖面(d)的图;图3是表示光学滤波器附近的详细构成的剖面图;图4是表示光学滤波器的设置的变形例的图;图5是表示在图1所示的光纤短插针上设置有球透镜、隔离器、及槽的光纤短插针的构成的正面(a)及C-C线剖面(b)的图;图6是表示使用了图5所示的光纤短插针的单芯双向传输用的光模块的构成的纵剖面图;图7是表示图6所示的光模块的正面(b)及左右侧面(a) (c)的图;图8是包含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2的光纤短插针的光模块的纵剖面图;图9是表示消除图8所示的光纤短插针的槽且在切口部底部设有90°滤波器的光纤短插针的构成的图;图10是表示消除图8所示的光纤短插针的槽且以覆盖切口部的开口的方式设有 90°滤波器的光纤短插针的构成的图;图1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3的光纤短插针的构成的纵剖面图(a)及表示D_D 线剖面(b)的图12是表示外嵌于图11所示槽的压入环的正面(b)及左右侧面(a) (c)的图;图13是表示将压入环外嵌在图1所示的光纤短插针后的光纤短插针的正面(b) 及左右侧面(a) (c)的图;图14是光纤短插针的H-H线剖面图;图15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3的光模块的构成的纵剖面图;图16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4的光纤短插针的纵剖面(a)及E-E线剖面(b)的图;图17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4的光模块的构成的纵剖面图;图18是表示在半导体激光器上安装了图17所示的光模块的隔离器并通过粘接剂安装了光电二极管的光模块的构成的纵剖面图;图19是表示将壳管的剖面形状设为矩形的实施方式5的光模块的正面(b)及左右侧面(a) (c)的图;图20是表示光纤短插针的消除了切口部的台阶的构成的纵剖面(a)及F_F线剖面(b)的图;图2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应用例1的光纤短插针的纵剖面(a)、Jl-Jl线剖面(b)、J2-J2线剖面(c)、J3-J3线剖面(d)、及J4-J4线剖面(e)的图;图22是表示图21所示的光纤短插针的正面(b)及左右侧面(a) (c)的图;图23是表示图22所示的光纤短插针的光学滤波器配置构成的图;图M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应用例2的光纤短插针的纵剖面(a)、Kl-Kl线剖面(b)、K2-K2线剖面(c)、K3-K3线剖面(d)、及K4-K4线剖面(e)的图;图25是表示图M所示的光纤短插针的正面(b)及左右侧面(a) (c)的图。符号说明1、21 23、31、41、42、51、61、62 光纤短插针2 套圈2a贯通孔2b、42b、52b、402b、412b、502b 切口部2c、22c、32c、42c、2e 槽2d、3d 斜研磨面2f 切入部2g 台阶2h、32h 平坦部3、5、5d 光纤3a、5a 纤芯3b, 5b 斜研磨面4U03e 粘接剂5c光学滤波器6 匹配油7、203d、407、517 球透镜8、106、408 隔离器9 压入环9a、105a 开口部10、11、107 90° 滤波器100、200、201、300 光模块101拼合套筒102套筒支架102a 压入零件102b 突起部103光电二极管103a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纤短插针,其特征在于,具备:套圈主体,其在轴中心形成有可插入光纤的贯通孔的套圈的局部侧面设置有切口部,所述切口部在该贯通孔的中途与该贯通孔连通并使该贯通孔露出到外部;第一光纤,其从输入输出波长复用光的所述贯通孔的一端插入,前端具有斜研磨面;第二光纤,其从所述贯通孔的另一端插入,前端具有斜研磨面;光学滤波器,其形成于所述第一光纤或所述第二光纤的斜研磨面,将波长复用的光信号分离,使所述第一光纤及所述第二光纤的各前端在所述贯通孔露出的部分的大致中央以经由所述光学滤波器各斜研磨面彼此平行且基本上无间隙地连接的方式抵接,且以将通过所述光学滤波器分离的光信号从所述切口部导向所述套圈主体的外部的方式将各光纤固定于所述贯通孔。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笠原淳一尾高邦雄
申请(专利权)人:古河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