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光彩专利>正文

自动充气站立式饰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95696 阅读:1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自动充气站立式饰品,该饰品包括外壳2和气密袋1,在外壳2的表面上开有刀缝线5。在气密袋1内置有液态水包15和与之对应的粉末9,气密袋1的侧边设有密封边沿8,气密袋1的一端设有凸耳,在所述的凸耳上设有粘结层,所述的粘接层与对应于所述刀缝线5的外壳的底边的里侧面相粘结,所述的气密袋1折叠于所述的外壳2内。所述的液态水包15可以为柠檬酸液水包,所述的对应的粉末9可以为小苏打粉末。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相对简单、性能稳定、制作容易、便于运输、使用寿命比较长,是一种新型的自动充气站立式饰品。(*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动充气站立式饰品
本技术涉及一种饰品,尤其是指一种充气式的饰品,更具体地讲,本技术涉及一种自动充气站立式饰品。在国际专利分类表中,本技术应分为A63H小类。
技术介绍
目前,可以充气的饰品,其品种相当多,市场上一般都可以见得到,足见其普及程度。然而,现在的充气饰品也有不足之处:目前所有的充气饰品都是需要再充气的;也就是说,购买者买了饰品之后需要自己再充气才能使饰品立体化。这不仅费气力、耗时间,有时还得要工具,常给人带来不便。另外,现有充气饰品的结构有的也显得复杂一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在于:针对已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相对简单的且能够自动充气的站立式饰品。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所述的自动充气站立式饰品包括外壳2和气密袋1,在所述外壳2的表面上开有刀缝线5;在所述的气密袋1内置有液态水包15和与之对应的粉末9,所述的气密袋1的侧边设有密封边沿8,所述的气密袋1的一端设有凸耳,在所述的凸耳上设有粘结层,所述的粘接层与对应于所述刀缝线5的外壳2底边的里侧面相粘结,所述的气密袋1折叠于所述的外壳2内。所述的液态水包15为柠檬酸液水包,所述的对应的粉末9为小苏打粉末。-->所述的粘接层为双面胶层或胶水层。所述的粘接层的形状为圆环形或圆形。所述的外壳2的形状为六面体、圆柱体、棱柱体或多面体,在所述的外壳2的表面上布有支撑片4,所述的支撑片4的数量≥3。所述的刀缝线5沿外壳2的表面径向分布。所述的气密袋1为二片体,其包括甲片体10和乙片体11。所述的凸耳为二个,其包括甲凸耳13和乙凸耳14。所述的气密袋1包括主体6、临凸耳部位7。所述的临凸耳部位7的横向尺寸小于所述的主体6的横向尺寸。由于本技术采用了上述的技术方案,因为在所述的气密袋内置有液态水包15和与之对应的粉末9,且所述的液态水包15为柠檬酸液水包,所述的对应的粉末9为小苏打粉末,当使用者以手捶击该饰品,令液态水包破裂时,二者会发生化学反应,其产生之气体(此处是二氧化碳)会自动对气密袋1充气,令其膨胀,并在刀缝线处撑破外壳的外表面,在支撑片的扶持下,饰品会自动稳定地站立起来。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说明,其中:附图1是本技术的气密袋分解时的示意图。附图2是本技术的各组成部分分解时的示意图。附图3是本技术的自动充气后站力状态下的立体图。从附图1中可以看到:9粉末、10甲片体、11乙片体、13甲凸耳、14乙凸耳和15液态水包。从附图2中可以看到:1气密袋、2外壳、3胶环、5刀缝线、7临凸耳-->部位、8密封边缘、10甲片体、11乙片体、12双面胶、13甲凸耳和14乙凸耳。所述的外壳2由硬纸板制成,所述的密封带1由塑性材料制成。从附图3中可以看到:1气密袋、2外壳、4支撑片、5刀缝线、6主体、7临凸耳部位。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附图1-3示出了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附图。其中,附图1的重点在于显示本技术的气密袋的结构。绘制分解时的气密袋的示意图,能够更为清楚地显示气密袋的结构。所述的气密袋1为二片体,从中可以看到甲片体10和乙片体11,上述的片体具有适当的造型并印制有一定的图案,大小相应。在该二片体相应的边沿(在附图2中示出)处可以热压成密封边沿8,以保证气密封。于是,所述的二片体就形成一个气密袋,其内设有液态水包15和与之对应的粉末9。在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的液态水包15可以是柠檬酸液水包,属酸性;所对应的粉末可以是小苏打粉末,为碱性。如图所示,在所述的甲片体10和乙片体11的相应端(此处为底端)设有甲凸耳13和乙凸耳14,此二者未封合在一起,在上述的凸耳的相应部位可以贴附双面胶或涂一层胶水,例如可以在甲凸耳13和乙凸耳14上各涂半个圆环的胶水,两个半圆环合在一起后形成一个完整的圆环,自动充气后,其可以形成一个旋转对称体。附图2是本技术的各组成部分的分解时的示意图。从附图2中可以看到:1气密袋、2外壳、3胶环、5刀缝线、7临凸耳部位、8密封边缘、10甲片体、11乙片体、12双面胶、13甲凸耳和14乙凸耳。如前所述,在所述的凸耳的相应部位可以贴附双面胶,在附图中就示出了双面胶12。在此需要指出,所述的双面胶可以有一个介质载体,在其载体上表面有一层胶,在-->其载体下表面也有一层胶,图中示出的双面胶12为圆形,其上面的那层胶不一定在整个圆上都有胶,可以在所述的圆的周边涂一个圆环的胶(如胶环3)即可,能够确保密封就可以了。同理,在其载体下表面的那层胶也不必都涂,只要保证稳定即可。如附图2所示,在二片体的边沿处可以通过热压形成密封边沿8,作成气密袋,再放入液态水包和相应的粉末,然后把甲凸耳13和乙凸耳14分开展平,贴上双面胶12,把气密袋折叠好后,通过双面胶的另一侧面,固定在外壳1的底边的里侧面,把外壳合上即可。综上所述,所述的自动充气站立式饰品包括外壳2和气密袋1,在所述外壳2的表面上开有刀缝线5;在所述的气密袋1内置有液态水包15和与之对应的粉末9,所述的气密袋1的侧边设有密封边沿8,所述的气密袋1的一端设有凸耳,在所述的凸耳上设有粘结层,所述的粘接层与对应于所述刀缝线的外壳2的底边的里侧面相粘结,所述的气密袋1折叠于所述的外壳2内。所述的液态水包15可以为柠檬酸液水包,所述的对应的粉末9可以为小苏打粉末。所述的粘接层可以为双面胶层,也可以是胶水层。所述的粘接层的形状可以为圆环形或圆形,也可以是其它合适的形状。所述的外壳2的形状为六面体、圆柱体、棱柱体或多面体,在所述的外壳2的表面上布有支撑片4,所述的支撑片4的数量≥3,以保证本技术的稳定。所述的刀缝线5沿外壳2的表面径向分布,以便于气密袋的充气站立。附图3是本技术的自动充气后站力状态下的立体图。从附图3中可以看到:1气密袋、2外壳、4支撑片、5刀缝线、6主体、7临凸耳部位。从中可以看到所述的临凸耳部位7的横向尺寸小于所述的主体6的横向尺寸。之所以如此设计,以确保气密袋1逐渐膨胀且呈现出一立体外观时,外壳2一侧表面沿刀缝线5被撑开,形成多个支撑片5,各支撑片5可以支撑在临凸耳-->部位7处,用以承受气密袋的重量,以确保其稳固站立。在外壳为六面体(方形)时,在组装本技术时,可令气密袋的横向排列在外壳2的对角线上,以确保在所述的外壳2内固定一个最大的气密袋。当使用本技术时,只要使用者以手捶击本技术,于是液态水包15就会破裂,其内的液体流出,与粉末16均匀混合,二者产生化学反应,所产生的气体对气密袋进行充气,撑破刀缝线5,最后呈现站立状态。所述的液态水包15为柠檬酸液水包,所述的对应的粉末9为小苏打粉末,在此需要指出,本技术并不限于上述两种材料,任何相同的、功能类似的等同物均可以。本技术结构相对简单、性能稳定、制作容易、便于运输、使用寿命比较长,是一种新型的自动充气站立式饰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充气站立式饰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自动充气站立式饰品包括外壳(2)和气密袋(1),在所述外壳(2)的表面上开有刀缝线(5);在所述的气密袋(1)内置有液态水包(15)和与之对应的粉末(9),所述的气密袋(1)的侧边设有密封边沿(8),所述的气密袋(1)的一端设有凸耳,在所述的凸耳上设有粘结层,所述的粘接层与对应于刀缝线(5)的外壳(2)的底边的里侧面相粘结,所述的气密袋(1)折叠于所述的外壳(2)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充气站立式饰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自动充气站立式饰品包括外壳(2)和气密袋(1),在所述外壳(2)的表面上开有刀缝线(5);在所述的气密袋(1)内置有液态水包(15)和与之对应的粉末(9),所述的气密袋(1)的侧边设有密封边沿(8),所述的气密袋(1)的一端设有凸耳,在所述的凸耳上设有粘结层,所述的粘接层与对应于刀缝线(5)的外壳(2)的底边的里侧面相粘结,所述的气密袋(1)折叠于所述的外壳(2)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充气站立式饰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液态水包(15)为柠檬酸液水包,所述的对应的粉末(9)为小苏打粉末。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充气站立式饰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粘接层为双面胶层或胶水层。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自动充气站立式饰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粘接层的形状为圆环形或圆形。5.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光彩
申请(专利权)人:陈光彩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