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郑镇南专利>正文

风筝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94794 阅读:1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风筝,其为飞机形态,包伙有中空筒状的机身、翼片、水平尾翼以及垂直尾翼,其特征在于:筒状机身的前方风口口径大于后出风口口径,翼片翼梢的后角部位不设骨杆。翼片数目为2个,其一翼片设在机身顶面,另一翼片设在机身底面,下翼安装位置稍后于上翼。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合理,巧妙地将飞机机身的设计与风筝结构相结合,从而确实能有效地增强风筝飞行的稳定性,提高其上扬浮力,达到较好的飞行效果。(*该技术在200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风筝,特别是指一种具有滑翔机造形的风筝,以充分利用气动力学原理,能使该风筝的乘风行更为稳定且更易操控,提供一种兼具休闲与竞技术活动的高水准风筝。在制作特殊造型风筝时,首须面对的问题即是如何能在兼顾造型的美面与完整性下,设计出同时又能具有良好驾驭性与稳定性的结构。因为该些造型特殊或复杂的风筝其一旦升到空中将可能因构件过多,遭到高空强劲水平与上升气流所袭时产生过大的阻力或扰流,一旦逆风的吃风面积与角度设计不当,或是未针对空中随时可能产生的紊流干扰而未雨绸缪地另作预防设计,该风筝将极可能产生歪斜不平衡或遭到过度震荡而折损,终导致失去稳定而嗄然坠落,就以传统常见的飞机型风筝而言,其对于机身结构的处置将其制作成等口径的中空圆筒体,使气流从中无阻通过,此时大致地说,进出机身前后的气流流速与压力将差异无几,使其对整个机体并不能产生有效的迎风面与抬升作用,而仅全凭机翼负担,随风摇曳,如此一来只要气流稍有不稳或强弱不均时即会任意晃荡,不够稳定;另一方面由于机翼全片采用刚硬的固定架构且多单翼,在面对气流压力对于其自身机体重量的平衡以及对外界气流的动向将相当敏感,无法依据机体重量相对于浮力的分布状况以及外界气流而自行调整飞行角度据以自动保持平衡,故一旦重量不均或是稍有风吹草动时,整个机体将因此失去稳定平衡,有坠落之虞,难以操作。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与提供一种稳定性高的风筝,主要将该飞机造型的风筝其机身制作成为前方风口口径大于后出风口口径的喇叭状,使机身本身不但亦可迎面吃风,并且能将较慢速的进气流转换成较高的出气流,予以自尾排出而略生推力,据以增进机体的上扬爬升力与稳定性。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自动稳定平衡的风筝,主要令翼片翼梢的后角部位不设骨杆而形成可随风压自由摆动的摆片,当重量相对于浮力产生不平衡时,或是突遭不等强弱或不对称的气流袭击时,该摆片能以与所受外力大小成正比的幅度上下摆动,据以适当时调整个翼片受力或阻风的总面积大小,自动平衡。本技术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增加迎风面与平衡风筝,主要制作有水平双翼,一翼片设在机身顶面,另一翼片设在机身底面,且下翼位置稍后于上翼,而能利用差叠的特性而双重吃风,据以增加上扬升力。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风筝,其为飞机形态,包伙有中空筒状的机身、翼片、水平尾翼以及垂直尾翼,其特征在于筒状机身的前方风口口径大于后出风口口径,翼片翼梢的后角部位不设骨杆。翼片数目为2个,其一翼片设在机身顶面,另一翼片设在机身底面,下翼安装位置稍后于上翼。本技术结构合理,巧妙地将飞机机身的设计与风筝结构相结合,从而确实能有效地增强风筝飞行的稳定性,提高其上扬浮力,达到较好的飞行效果。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案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侧剖平面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俯视平面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侧视平面示意图。如图1所示,为本技术风筝的一较佳可行实施例,其构造基本上由数条骨杆相互搭接,并敷以布面形成的机身10、上翼片11、下翼片12、二水平尾13翼与垂直尾翼14所组合构成,其中上翼片11上翼片12分设于机身10中段的顶面与底面而呈相平行型态,其问并设有N型支撑架15,本技术的主要结构特征在于,机身10设计成为前方进气口100口径较后方出气口101口径为大,且中段腹部的圆径更大于进气口100,如此当空气自进气口100进入后首先将先行膨胀而减速,最终受缩小出气口101的限缩影响,其气流将依流体力学原理而加速排出(如图2所示),形成一股朝前冲力,使风筝产生一种前推力量以适发克服风阻而抬升上扬,于此同时藉机身10所形成的束管效应,将集中气流并受排出高速气流的作用,而能使机身10在周遭气流冲击下仍能保持相当的稳定性。另外,本技术结构特征还在于,上翼片11与下翼片12翼梢的外缘与后缘外(即该边角处)均不设骨杆,而使该处的布面形成一个略呈三角形的软质摆片110、120。其作用在于当该风筝本身的重力不平均时,在上升气流作用下,承爱相对气压力较大的翼片11、12其一端的摆片110、120将顺压力方向而摆动,据以消减承受外力的阻风面积量,同样情形亦可发生在当风筝遭受到强度或风速不均匀的气流袭击时,翼片11、12亦可藉摆片110、120的顺风摆动,自动调整翼片11、12左、右二端侧所承受的风阻大小而趋于平衡,以避免产生倾斜。又,图3、4所示,可令下翼片12的设置位置稍后于上翼片11的位置,如此当该风筝升至空中时,受到上升气流与水平气流的吹袭时,其将因双重且前后间距的特殊设计,而能使翼片11与翼片12的总吃风面积增加,提高其抬升浮力,同时尚能容许气流自二翼间顺利通过,而可避免与减轻受到紊流的影响。权利要求1.一种风筝,其为飞机形态,包伙有中空筒状的机身、翼片、水平尾翼以及垂直尾翼,其特征在于筒状机身的前方风口口径大于后出风口口径,翼片翼梢的后角部位不设骨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筝,其特征在于翼片数目为2个,其一翼片设在机身顶面,另一翼片设在机身底面,下翼安装位置稍后于上翼。专利摘要一种风筝,其为飞机形态,包伙有中空筒状的机身、翼片、水平尾翼以及垂直尾翼,其特征在于:筒状机身的前方风口口径大于后出风口口径,翼片翼梢的后角部位不设骨杆。翼片数目为2个,其一翼片设在机身顶面,另一翼片设在机身底面,下翼安装位置稍后于上翼。本技术结构合理,巧妙地将飞机机身的设计与风筝结构相结合,从而确实能有效地增强风筝飞行的稳定性,提高其上扬浮力,达到较好的飞行效果。文档编号A63H27/00GK2329416SQ9820369公开日1999年7月21日 申请日期1998年4月22日 优先权日1998年4月22日专利技术者郑镇南 申请人:郑镇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风筝,其为飞机形态,包伙有中空筒状的机身、翼片、水平尾翼以及垂直尾翼,其特征在于:筒状机身的前方风口口径大于后出风口口径,翼片翼梢的后角部位不设骨杆。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镇南
申请(专利权)人:郑镇南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