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煎药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943148 阅读:2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多功能煎药锅,可有效解决现有的中煎药锅功能简单、操作麻烦、费时费力、煎制效果不好和不能满足一些特殊需求的问题,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包括锅体,锅体由锅身、锅身内的内胆和锅身上部的锅盖构成,锅盖内有垂直放置的后下药储备槽,后下药储备槽上端面有槽盖,下端面有槽底板,槽底板与锅盖内的后下药投放装置相连,锅盖下底面上装有转动的药包固定杆,锅身的外缘面上有控制面板,控制面板与锅身内的控制器相连,控制器与锅身内的加热装置和电机相连,电机经拉筋与后下药投放装置相连,锅身外缘面上有电源插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独特、使用方便、煎制效果好,是中药煎制设备上的创新。(*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特别是一种多功能煎药锅
技术介绍
目前,家庭煎煮中药大都是砂锅或煎药壶,而市场上已有的煎药设备,以大型煎药机为主,由药房煎煮包装后提供给病人。这其中存在三大问题,一是普通煎药器具功能简单,操作麻烦,不能实现智能化,需要人看锅导致煎药费时费力;二是很多煎药人不了解正确的煎药方法,结果影响汤剂药效;三是大型煎药机大批量煎煮中药,难以做到一些特殊煎煮方法,例如先煎、后下等。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技术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多功能煎药锅,可有效解决现有的中煎药锅功能简单、操作麻烦、费时费力、煎制效果不好和不能满足一些特殊需求的问题。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包括锅体,锅体由锅身、锅身内的内胆和锅身上部的锅盖构成,锅盖内有垂直放置的后下药储备槽,后下药储备槽上端面有槽盖,下端面有槽底板,槽底板与锅盖内的后下药投放装置相连,锅盖下底面上装有转动的药包固定杆,锅身的外缘面上有控制面板,控制面板与锅身内的控制器相连,控制器与锅身内的加热装置和电机相连,电机经拉筋与后下药投放装置相连,锅身外缘面上有电源插口。本技术结构独特、使用方便、煎制效果好,是中药煎制设备上的创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使用状态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打开时的立体结构图。图3为本技术的槽底板和后下药投放装置的局部结构图(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由图1至图3给出,本技术包括锅体,锅体由锅身1、锅身1内的内胆2和锅身 1上部的锅盖3构成,锅盖3内有垂直放置的后下药储备槽4,后下药储备槽4上端面有槽盖5,下端面有槽底板6,槽底板6与锅盖3内的后下药投放装置相连,锅盖3下底面上装有转动的药包固定杆7,锅身1的外缘面上有控制面板8,控制面板8与锅身1内的控制器相连,控制器与锅身1内的加热装置和电机相连,电机经拉筋9与后下药投放装置相连,锅身 1外缘面上有电源插口 10。为了保证使用效果,所说的锅盖3上有两个透气网口 11,用于阻挡内胆2内溢出的泡沫。所说的槽底板6与锅盖3下底面接口处装有橡胶密封垫(图中未画出),防止内胆 2中的高温水蒸汽进入后下药储备槽4内对后下药产生影响。所说的后下药投放装置包括挡板12、拉杆13和弹簧14,拉杆13为L形,滑动固定在锅盖3内,挡板12下部置于拉杆13水平部分前端部,拉杆13上有弹簧14,弹簧14的一端固定在拉杆13上,另一端固定在挡板12上,拉杆13经拉筋9与电机相连,槽底板6的外缘边部置于拉杆13前端部上,使用时,电机经拉筋9向后拉动拉杆13,弹簧14被压缩,槽底板6失去支撑下落,打开后下药储备槽4,使药物落入内胆2内,之后拉杆13在弹簧14的作用下回位。所说的锅身1上端面有凹形防溢槽15,防溢槽15与透气网口 11连通,防溢槽15 防止使用时溶液溢到锅身1外部,透气网口 11用于放置短路,即当内胆2内出现故障溢出药液过多时,可以通过透气网口 11流出,防止药液进入电路内导致短路。所说的内胆2上有内胆把手16和引流嘴17,内胆2腔体内缘面上有水位刻度线 (图中未画出),内胆把手16经透气网口 11伸出锅体外部,方便将内胆2取出进行滤药和清洗,引流嘴17起到引流的作用,方便滤药。所说的控制面板8上有多个功能按键和时间调节按键。本技术的使用情况是,1、向内胆2加入合适的水量,不超过水位警戒线;2、用纱布将包煎药包18系在药包固定杆7的弯钩上,转动药包固定杆7将药包浸入水中;3、闭合槽底板6,将需要后下的药装入后下药储备槽4中,盖上槽盖5 ;4、盖好锅盖3,接通电源打开电源开关按钮,经控制面板8选择模式,根据医嘱设定煎煮时间,如有需要后下的药,只需要在设定完煎煮时间后再按后下模式按钮,设置后下药投放时间即可;5、设置完成后按下开始键,则加热装置开始工作,控制器会根据设定的时间,由锅体内的感应装置控制,自动调节火候。6、定时时间到后控制器控制加热装置自动停止加热,提示音(音乐)响起,此时按电源键即可停止加热,如长时间无人取出药液,则加热装置内的温度感应器感应,如药液温度降至45度以下,进行微火保温,直到有人关闭电源或加热装置内的质量传感器感应到质量异常(质量过小时断电,防止干锅)才会停止保温。7、取出内胆2,将汤剂滤出即可服用。权利要求1.一种多功能煎药锅,包括锅体,其特征在于,锅体由锅身(1)、锅身(1)内的内胆(2) 和锅身(1)上部的锅盖(3)构成,锅盖(3)内有垂直放置的后下药储备槽(4),后下药储备槽 (4 )上端面有槽盖(5 ),下端面有槽底板(6 ),槽底板(6 )与锅盖(3 )内的后下药投放装置相连,锅盖(3)下底面上装有转动的药包固定杆(7),锅身(1)的外缘面上有控制面板(8),控制面板(8)与锅身(1)内的控制器相连,控制器与锅身(1)内的加热装置和电机相连,电机经拉筋(9)与后下药投放装置相连,锅身(1)外缘面上有电源插口( 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煎药锅,其特征在于,所说的锅盖(3)上有两个透气网口(1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煎药锅,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槽底板(6)与锅盖(3)下底面接口处装有橡胶密封垫。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煎药锅,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后下药投放装置包括挡板(12)、拉杆(13)和弹簧(14),拉杆(13)为L形,滑动固定在锅盖(3)内,挡板(12)下部置于拉杆(13)水平部分前端部,拉杆(13)上有弹簧(14),弹簧(14)的一端固定在拉杆(13) 上,另一端固定在挡板(12)上,拉杆(13)经拉筋(9)与电机相连,槽底板(6)的外缘边部置于拉杆(13)前端部上。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煎药锅,其特征在于,所说的锅身(1)上端面有凹形防溢槽(15),防溢槽(15)与透气网口(11)连通。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煎药锅,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内胆(2)上有内胆把手 (16)和引流嘴(17),内胆(2)腔体内缘面上有水位刻度线,内胆把手(16)经透气网口(11) 伸出锅体外部。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多功能煎药锅,可有效解决现有的中煎药锅功能简单、操作麻烦、费时费力、煎制效果不好和不能满足一些特殊需求的问题,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包括锅体,锅体由锅身、锅身内的内胆和锅身上部的锅盖构成,锅盖内有垂直放置的后下药储备槽,后下药储备槽上端面有槽盖,下端面有槽底板,槽底板与锅盖内的后下药投放装置相连,锅盖下底面上装有转动的药包固定杆,锅身的外缘面上有控制面板,控制面板与锅身内的控制器相连,控制器与锅身内的加热装置和电机相连,电机经拉筋与后下药投放装置相连,锅身外缘面上有电源插口,本技术结构独特、使用方便、煎制效果好,是中药煎制设备上的创新。文档编号A61J3/00GK202069877SQ201120145359公开日2011年12月14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10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10日专利技术者姚重阳, 李畅, 王景辉, 王曼, 王瑞敏, 甄凤, 甄龙, 许前磊, 许菲斐, 魏鹏 申请人:河南中医学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功能煎药锅,包括锅体,其特征在于,锅体由锅身(1)、锅身(1)内的内胆(2)和锅身(1)上部的锅盖(3)构成,锅盖(3)内有垂直放置的后下药储备槽(4),后下药储备槽(4)上端面有槽盖(5),下端面有槽底板(6),槽底板(6)与锅盖(3)内的后下药投放装置相连,锅盖(3)下底面上装有转动的药包固定杆(7),锅身(1)的外缘面上有控制面板(8),控制面板(8)与锅身(1)内的控制器相连,控制器与锅身(1)内的加热装置和电机相连,电机经拉筋(9)与后下药投放装置相连,锅身(1)外缘面上有电源插口(10)。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畅王景辉甄凤许菲斐许前磊王瑞敏魏鹏姚重阳王曼甄龙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中医学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