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具车轨道转换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93084 阅读:1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玩具车轨道转换控制装置,包括:壳体1、轨道转换操纵盘2、定位板4、联杆组3以及壳体1内的脊板5和脊板5上面的升降滑块组6;轨道转换操纵盘2通过联杆组3带动脊板5,并与升降滑块组6依次形成联动结构;该装置有三种使用状态:状态一:升降滑块组6全部处于下降状态,该轨道面形成两条互相交叉的通道;状态二(三):脊板5顶起升降滑块61(62),升降滑块62(61)处于下降状态,壳体1上部轨道面形成两条互不干涉的通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玩具车轨道转换控制装置可随时转换玩具车行驶轨道,大大增加玩具车的娱乐性。(*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娱乐用的玩具,尤其涉及一种由机械驱动的玩具车轨道转换控制装置。沿轨道行驶的玩具车是儿童最喜爱的玩具之一,但目前市面上见到的带轨道玩具车,其轨道都是固定不变的。很显然,如果能由人工控制随时转换玩具车的行驶轨道,这将大大增加玩具车的娱乐性。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能由人工控制随时转换玩具车行驶轨道的玩具车轨道转换控制装置。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采取如下的技术措施来实现设计一种玩具车轨道转换控制装置,包括壳体、安装在壳体边缘的轨道转换操纵盘、壳体底部的定位板、位于定位板之下的联杆组以及壳体内的脊板和脊板上面的升降滑块组;壳体顶部的主平面为玩具车轨道面,其周缘有四条弧状挡边;所述轨道面有四个由三条弧边围成的三角形缺口把该轨道面分割成四个区,此四个三角形缺口分别由两对与所述缺口相同形状的升降滑块填平,升降滑块组的每一个滑块底部边缘有限位凸边;脊板的上面有一对呈对称分布且垂直向上的三角形脊,脊板下面有一离心圆柱形联杆销穿过定位板较小的半圆弧透孔插入联杆,脊板下面另有一圆弧状凸键透过定位板较大的半圆弧透孔;因此,轨道转换操纵盘通过联杆组带动脊板,并与升降滑块组依次形成联动结构;本玩具车轨道转换控制装置有三种使用状态状态一轨道转换操纵盘在中间位置,脊板下面的联杆销位于定位板透孔的中间,脊板上面的一对三角形脊分别位于壳体上部轨道面的12和14区之下,升降滑块组全部处于下降状态,该轨道面形成由11和13区或由12和14区组成的两条交叉通道;状态二轨道转换操纵盘从中间位置顺时针旋转45°,联杆组拨动脊板顺时针旋转45°,脊板下面的联杆销位于定位板透孔的下部,脊板上面的一对三角形脊顶起升降滑块61,升降滑块62处于下降状态,壳体上部轨道面形成由11和14区或由12和13区组成的两条互不干涉的通道;状态三轨道转换操纵盘从中间位置逆时针旋转45°,联杆组拨动脊板逆时针旋转45°,脊板下面的联杆销位于定位于透孔的上部,脊板上面的一对三角形脊顶起升降滑块62,升降滑块61处于下降状态,壳体上部轨道面形成由11和12区或由13和14区组成的两条互不干涉的通道。附图的图面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玩具车轨道转换控制装置零部件构成示意图;图2是所述玩具车轨道转换控制装置在状态三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所述玩具车轨道转换控制装置在状态一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所述玩具车轨道转换控制装置在状态二的结构示意图。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最佳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玩具车轨道转换控制装置包括壳体1、安装在壳体1边缘的轨道转换操纵盘2、壳体1底部的定位板4、位于定位板4之下的联杆组3以及壳体1内的脊板5和脊板5上面的升降滑块组6;壳体1顶部的主平面为玩具车轨道面,其周缘有四条弧状挡边15、16、17和18。所述轨道面有四个由三条弧边围成的三角形缺口把该轨道面分割成11、12、13和14四个区,此四个三角形缺口分别由两对与所述缺口相同形状的升降滑块61和62填平,升降滑块组6的每一个滑块底部边缘有限位凸边63,使得升降滑块在上升时不会脱离壳体1;脊板5的上面有一对呈对称分布且垂直向上的三角形脊51,该脊51也可以是圆拱形脊,用于在脊板5旋转时顶起升降滑块;脊板5下面有一离心圆柱形联杆销52穿过定位板4较小的半圆弧透孔41插入联杆31,使得来自轨道转换操纵盘2的旋转力矩能通过联杆组3传递给脊板5;脊板5下面另有一圆弧状凸键53透过定位板4较大的半圆弧透孔42,以保证定位板4和脊板5始终处于同轴位置;因此,轨道转换操纵盘2通过联杆组3带动脊板5,并与升降滑块组6依次形成联动结构;本玩具车轨道转换控制装置有三种使用状态状态一轨道转换操纵盘2在中间位置,脊板5下面的联杆销52位于定位板4透孔41的中间,脊板5上面一对三角形脊51分别位于壳体1上部轨道面的12和14区之下,升降滑块组6全部处于下降状态,该轨道面形成由11和13区或由12和14区组成的两条交叉通道,见图3。状态二轨道转换操纵盘2从中间位置顺时针旋转45°,联杆组3拨动脊板5顺时针旋转45°,脊板5下面的联杆销52位于定位板4透孔41的下部,脊板5上面的一对三角形脊51顶起升降滑块61,升降滑块62处于下降状态,壳体1上部轨道面形成由11和14区或由12和13区组成的两条互不干涉的通道,见图4。状态三轨道转换操纵盘2从中间位置逆时针旋转45°,联杆组3拨动脊板5逆时针旋转45°,脊板5下面的联杆销52位于定位板4透孔41的上部,脊板5上面的一对三角形脊51顶起升降滑块62,升降滑块61处于下降状态,壳体1上部轨道面形成由11和12区或由13和14区组成的两条互不干涉的通道,见图2。所述轨道转换操纵盘2包括方向盘21、方向盘支架22和中间的弹簧23,方向盘支架22上部有方形半孔,底部是一椭圆形板,该椭圆的长轴方向有对称分布的两个小孔,通过这两个小孔连接联杆组3。联杆组3包括T型联杆31和两根相同的长条形联杆32、33,T型联杆31的上部中间圆孔与定位板4的中心孔铰轴连接,其上部两端的小孔分别与联杆32和33活动连接;T型联杆31的下部的圆孔与脊板5下面的联杆销52套接。为了使定位更准确,在所述定位板4较大的半圆弧透孔42外侧近处还设置有定位钩43和拉簧44;所述脊板5下面的圆弧状凸键53有等间距的三个三角形定位槽54、55和56,状态一(图3)所述定位钩43搭在定位槽55中,状态二(图4)所述定位钩43搭在定位槽54中,状态三(图2)所述定位钩43搭在定位槽56中。为了连接玩具车的轨道,在所述壳体1的轨道区11、12、13和14的外缘各设有衔接玩具车轨道的托板或搭扣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玩具车轨道转换控制装置具有如下优点结构简单,可随时转换玩具车行驶轨道。权利要求1.一种玩具车轨道转换控制装置,包括壳体(1)、安装在壳体(1)边缘的轨道转换操纵盘(2)、壳体(1)底部的定位板(4)、位于定位板(4)之下的联杆组(3)以及壳体(1)内的脊板(5)和脊板(5)上面的升降滑块组(6);壳体(1)顶部的主平面为玩具车轨道面,其周缘有四条弧状挡边(15)、(16)、(17)和(18),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面有四个由三条弧边围成的三角形缺口把该轨道面分割成(11)、(12)、(13)和(14)四个区,此四个三角形缺口分别由两对与所述缺口相同形状的升降滑块(61)和(62)填平,升降滑块组(6)的每一个滑块底部边缘有限位凸边(63);脊板(5)的上面有一对呈对称分布且垂直向上的三角形脊(51),脊板(5)下面有一离心圆柱形联杆销(52)穿过定位板(4)较小的半圆弧透孔(41)插入联杆(31),脊板(5)下面另有一圆弧状凸键(53)透过定位板(4)较大的半圆弧透孔(42);因此,轨道转换操纵盘(2)通过联杆组(3)带动脊板(5),并与升降滑块组(6)依次形成联动结构;本玩具车轨道转换控制装置有三种使用状态状态一轨道转换操纵盘(2)在中间位置,脊板(5)下面的联杆销(52)位于定位板(4)透孔(41)的中间,脊板(5)上面的一对三角形脊(51)分别位于壳体(1)上部轨道面的(12)和(14)区之下,升降滑块组(6)全部处于下降状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玩具车轨道转换控制装置,包括:壳体(1)、安装在壳体(1)边缘的轨道转换操纵盘(2)、壳体(1)底部的定位板(4)、位于定位板(4)之下的联杆组(3)以及壳体(1)内的脊板(5)和脊板(5)上面的升降滑块组(6);壳体(1)顶部的主平面为玩具车轨道面,其周缘有四条弧状挡边(15)、(16)、(17)和(18),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面有四个由三条弧边围成的三角形缺口把该轨道面分割成(11)、(12)、(13)和(14)四个区,此四个三角形缺口分别由两对与所述缺口相同形状 的升降滑块(61)和(62)填平,升降滑块组(6)的每一个滑块底部边缘有限位凸边(63);脊板(5)的上面有一对呈对称分布且垂直向上的三角形脊(51),脊板(5)下面有一离心圆柱形联杆销(52)穿过定位板(4)较小的半圆弧透孔(41)插入联杆(31),脊板(5)下面另有一圆弧状凸键(53)透过定位板(4)较大的半圆弧透孔(42);因此,轨道转换操纵盘(2)通过联杆组(3)带动脊板(5),并与升降滑块组(6)依次形成联动结构;本玩具车轨道转换控制装置有三种使用状态:状态一: 轨道转换操纵盘(2)在中间位置,脊板(5)下面的联杆销(52)位于定位板(4)透孔(41)的中间,脊板(5)上面的一对三角形脊(51)分别位于壳体(1)上部轨道面的(12)和(14)区之下,升降滑块组(6)全部处于下降状态,该轨道面形成由(11)和(13)区或由(12)和(14)区组成的两条交叉通道;状态二:轨道转换操纵盘(2)从中间位置顺时针旋转45°,联杆组(3)拨动脊板(5)顺时针旋转45°,脊板(5)下面的联杆销(52)位于定位板(4)透孔(41)的下部,脊板(5 )上面的一对三角形脊(51)顶起升降滑块(61),升降滑块(62)处于下降状态,壳体(1)上部轨道面形成由(11)和(14)区或由(12)和(13)区组成的两条互不干涉的通道;状态三:轨道转换操纵盘(2)从中间位置逆时针旋转45°,联杆 组(3)拨动脊板(5)逆时针旋转45°,脊板(5)下面的联杆销(52)位于定位板(4)透孔(41)的上部,脊板(5)上面的一对三角形脊(51)顶起升降滑块(62),升降滑块(61)处于下降状态,壳体(1)上部轨道面形成由(11)和(12)区或由(13)和(14)区组成的两条互不干涉的通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源兴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樟木头均胜制模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