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同济大学专利>正文

新型多功能腔镜电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930612 阅读:2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多功能腔镜电刀,该电刀由电刀柄及电刀头组成,两者通过推钮结合。刀柄主体为双腔管道,一个为吸引管,尾端外接负压吸引;另一为导电管,外层套绝缘塑料套,内层为金属导电层,外电源为电刀头供电。电刀头内径稍小于导电管,尾端有弹簧帽及推钮连接口。弹簧帽为4块弹簧片组成,内径与导电管相同,通过弹簧作用使得刀头尾端与导电管紧密接触,既起导电作用,又可与制动管共同牢固固定电刀头。推钮连接口与固定环相匹配,两个牢固结合后使得电刀头与电刀柄结为一整体电刀。电刀柄中设有调节负压的控制钮,术者可根据操作实际需要操纵负压吸引开与关。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电凝及吸引作用,可电凝同时清除术中出血及电凝缩产生烟雾。(*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多功能腔镜电刀
技术介绍
腔镜手术是一种微创手术方法,是未来手术方法发展的必然趋势,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手术精确、手术后遗症少等优点。传统腔镜手术中,医务人员通过在患者腹部或胸腔通过小切口建立管道状工作通道,用特制的加长手术器械在电视监视下完成与开放手术同样的步骤,其中手术操作包括切割、探查、电凝、组织分离与切开、缝合、冲洗等。现有腔镜手术器械设计独立,作用单一,因此术者需根据操作需要频繁更换手术工具,严重影响手术的进展速度及操作质量。如何实现一刀多用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另外,腔镜手术在一封闭空间内进行,因此电凝中产生的废气及血液等严重阻碍术野,如何简易实现电凝同时保证术野清晰亦为腔镜手术一大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多功能腔镜电刀,其集电凝、吸引、探查等多种功能于一体。本技术提出的新型多功能腔镜电刀,由电刀头1、刀柄主体、制动管3、电刀柄 4、推钮5、尾帽7、负压接口 8、吸引控制钮9、推钮连接口 10、弹簧帽11、绝缘套12和固定环 13组成,其中刀柄主体后端插入电刀柄4内,刀柄主体为双腔管道,由吸引管2和导电管 6组成,导电管6位于吸引管2上方,吸引管2尾端连接负压接口 8,且负压接口 8伸出电刀柄4外,导电管6内前端设有制动管3,导电管6尾部设有尾帽7,尾帽伸出电刀柄4夕卜;电刀头1通过制动管3插入导电管6内,电刀头1尾部外壁上套有绝缘套12,电刀头1尾端设有推钮连接口 10和弹簧帽11,导电管6内壁为金属导电层,固定环13 —端固定于推钮5 上,推钮5固定于电刀柄4上,固定环13与推钮连接口 10的结构相匹配;吸引控制钮9固定于电刀柄4上。本技术中,所述导电管6外层套有绝缘装料套,导电管6连接外通电源。本技术中,所述弹簧帽由4片弹簧片组成,其内径与导电管6相同。本技术中,刀柄中设有调节负压开关的弹簧开关,术者可根据操作实际需要操纵负压吸引开与关,减少对术中C02的浪费,保证腹腔手术的腹压。该电刀具有电凝及吸引作用,可电凝同时清除术中出血及电凝缩产生烟雾,又可作为书中探查工具,实现了一刀多用,大大减少了术中频繁更换器械的复杂操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配套电凝器械结构图。图3为导电管6管腔结构图。图中标号1为电刀头,2为吸引管,3为制动管,4为电刀柄,5为推钮,6为导电管, 7为尾帽,8为负压接口,9为吸引控制钮,10为推钮连接口,11为弹簧帽,12为绝缘套,13为固定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实施例1 如图1-图3所示,如图所示本技术由电刀体及刀柄主体构成。电刀体构成电刀头1、绝缘套12、推钮连接口 10、弹簧帽11。刀柄主体构成吸引管2、制动管3、推钮5、导电管6、尾帽7、负压连接口 8、吸引控制钮9。电刀柄4及电刀头1两者通过推钮5结合为一整体。刀柄主体为双腔管道,其中一个为吸引管2,尾端外接负压接口 8;另一为导电管6,导电管6为金属导体设计,外层套有绝缘塑料套,内层为金属导电层,外通电源为电刀头提供电源。电刀头1内径稍小于导电管6,尾端有一弹簧帽11及一推钮连接口 10。弹簧帽11为4块弹簧片组成,内径与导电管 6相同,置于导电管6内,通过弹簧作用使得刀头尾端与导电管6紧密接触,即可起到导电作用,又可与刀柄前端的制动管3共同牢固固定电刀头1。推钮连接口 10与固定环13相匹配,两个牢固结合后使得电刀头1与电刀柄4结为一整体电刀。电刀柄4中设有调节负压开关的吸引控制钮9,术者可根据操作实际需要操纵负压吸引开与关,减少对术中(X)2的浪费,保证腹腔手术的腹压。固定于推钮5上的固定环13与电刀推钮连接口 10相吻合固定为一体后通过电刀尾端置入本技术电刀腔6内,电刀体尾端的弹簧帽11固定其尾端于电刀腔6内,头端由制动管3限制活动,因此电刀体与刀柄主体两者构成一整体电刀。本技术的工作过程如下组装电刀完成后,尾帽7接通电源,负压连接口 8外接负压吸引。推动推钮5向头端,使电刀头1伸出刀体外,通过踏板控制电刀,此时可实施电凝、切割等操作,同时按下负压控制钮9,可外通负压,清除电凝所产生的废气、血液等。推钮5推向尾端使刀头1完全置于刀体内时,通过吸引管2可单独完成吸引、探查组织等功能。通过推钮5可根据操作需要调节刀头长度,当向前推出刀体时可进行切割、电凝等操作,同时通过负压控制钮9控制负压的开与关,及时清除术野中的血液及电凝长生的废气等。当调节刀头处于刀体内则可实现吸引及探查组织等功能。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多功能腔镜电刀,由电刀头(1)、刀柄主体、制动管(3)、电刀柄、推钮(5)、尾帽(7)、负压接口(8)、吸引控制钮(9)、推钮连接口(10)、弹簧帽(11)、绝缘套(12) 和固定环(1 组成,其特征在于刀柄主体后端插入电刀柄(4)内,刀柄主体为双腔管道,由吸引管⑵和导电管(6)组成,导电管(6)位于吸引管(2)上方,吸引管(2)尾端连接负压接口(8),且负压接口(8)伸出电刀柄(4)夕卜,导电管(6)内前端设有制动管(3),导电管(6)尾部设有尾帽(7),尾帽伸出电刀柄(4)外;电刀头(1)通过制动管(3)插入导电管(6) 内,电刀头(1)尾部外壁上套有绝缘套(12),电刀头(1)尾端设有推钮连接口(10)和弹簧帽(11),导电管(6)内壁为金属导电层,固定环(13) —端固定于推钮(5)上,推钮(5)固定于电刀柄⑷上,固定环(13)与推钮连接口(10)的结构相匹配;吸引控制钮(9)固定于电刀柄⑷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多功能腔镜电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管(6)外层套有绝缘装料套,导电管(6)连接外通电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多功能腔镜电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帽由4片弹簧片组成,其内径与导电管(6)相同。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新型多功能腔镜电刀,该电刀由电刀柄及电刀头组成,两者通过推钮结合。刀柄主体为双腔管道,一个为吸引管,尾端外接负压吸引;另一为导电管,外层套绝缘塑料套,内层为金属导电层,外电源为电刀头供电。电刀头内径稍小于导电管,尾端有弹簧帽及推钮连接口。弹簧帽为4块弹簧片组成,内径与导电管相同,通过弹簧作用使得刀头尾端与导电管紧密接触,既起导电作用,又可与制动管共同牢固固定电刀头。推钮连接口与固定环相匹配,两个牢固结合后使得电刀头与电刀柄结为一整体电刀。电刀柄中设有调节负压的控制钮,术者可根据操作实际需要操纵负压吸引开与关。本技术具有电凝及吸引作用,可电凝同时清除术中出血及电凝缩产生烟雾。文档编号A61M27/00GK202069686SQ20112011247公开日2011年12月14日 申请日期2011年4月18日 优先权日2011年4月18日专利技术者周永新, 詹科 申请人:同济大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多功能腔镜电刀,由电刀头(1)、刀柄主体、制动管(3)、电刀柄(4)、推钮(5)、尾帽(7)、负压接口(8)、吸引控制钮(9)、推钮连接口(10)、弹簧帽(11)、绝缘套(12)和固定环(13)组成,其特征在于刀柄主体后端插入电刀柄(4)内,刀柄主体为双腔管道,由吸引管(2)和导电管(6)组成,导电管(6)位于吸引管(2)上方,吸引管(2)尾端连接负压接口(8),且负压接口(8)伸出电刀柄(4)外,导电管(6)内前端设有制动管(3),导电管(6)尾部设有尾帽(7),尾帽伸出电刀柄(4)外;电刀头(1)通过制动管(3)插入导电管(6)内,电刀头(1)尾部外壁上套有绝缘套(12),电刀头(1)尾端设有推钮连接口(10)和弹簧帽(11),导电管(6)内壁为金属导电层,固定环(13)一端固定于推钮(5)上,推钮(5)固定于电刀柄(4)上,固定环(13)与推钮连接口(10)的结构相匹配;吸引控制钮(9)固定于电刀柄(4)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詹科周永新
申请(专利权)人:同济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