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赵舜培专利>正文

路轨车之路轨连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92912 阅读:1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玩具产品技术领域,特指一种路轨车之路轨连接装置。其技术方案为:该路轨由多块路轨个体拼接构成,两路轨个体之间通过设置于其上的卡柱及开设有通孔的连接板以轴孔卡套方式连接,于连接板的通孔中固定一软质胶圈,卡柱与软质胶圈中卡孔轴孔配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连接板的通孔中设置的软质胶圈与卡柱卡套结合。由于软质胶圈本身材质的特性,使得卡柱于软质胶圈中具有一定细微的活动范围,而此细微的活动范围正好用于调节路轨个体制作过程中存在的误差,这样路轨个体在拼接成路轨时,就不会出现最后结合部无法封闭结合的情况。(*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玩具产品
,特指一种路轨车之路轨连接装置
技术介绍
路轨车是一种深受大众欢迎的玩具,见附图1,其通常由路轨01和小车02组成,其中路轨01是由若干段路轨拼板03连接而成的一个封闭式路径,路轨01的中间开设有若干条用于小车02行驶的凹槽。为了保证小车运行的稳定,路轨01上的路径必须结合严密。但是由于路轨01是由多块路轨拼板03拼接构成,而路轨拼板03在制作的过程中难免存在一定的误差,此误差值即使很小,但是当多个拼板03拼接以后,有可能将此误差数值累加,造成路轨01无法按照预定设计实现闭合,如图2所示,由于误差的累加,致使最后路轨01的封闭段011出现偏差,难以完成最后的组装。特别是大型的路轨,其可能由几百或者上千件路轨拼板构成,这样就更加难以保证误差的降低,其很容易导致路轨最后拼接的时候无法闭合。为了尽量减少误差,设计者通常是采用提高加工精度的做法,但是即使提高加工精度也无法消除误差的存在,同时提高加工精度将导致生产成本的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自我调节、降低误差的路轨车之路轨连接装置。本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该路轨由多块路轨个体拼接构成,两路轨个体之间通过设置于其上的卡柱及开设有通孔的连接板以轴孔卡套方式连接,于连接板的通孔中固定一软质胶圈,卡柱与软质胶圈中卡孔轴孔配合。上述连接板位于路轨个体左右两端,并且向外延伸;卡柱对应连接板上的卡孔一体成型于路轨个体的两端,并且此左右两端的连接板、卡柱呈中心对称分布。上述路轨个体的连接端还设置有可容连接板穿过的卡槽,并且每个卡槽与其对应的卡柱处于同一直线上。本技术采用这种结构后,通过在连接板的通孔中设置的软质胶圈与卡柱卡套结合。由于软质胶圈本身材质的特性,使得卡柱于软质胶圈中具有一定细微的活动范围,而此细微的活动范围正好用于调节路轨个体制作过程中存在的误差,这样路轨个体在拼接成路轨时,就不会出现最后结合部无法封闭结合的情况。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产品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现有产品的组装出现偏差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路轨个体的主视图;图4是本技术路轨个体的后视图;图5是本技术路轨个体的立体图; 图6是本技术路轨个体的立体组装图;图7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后视图;图8A~8F是本技术软质胶圈的具体实施例的示意图;图9A~9B是本技术卡柱的具体实施例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本技术中所述的路轨是由多块路轨个体拼接而构成,路轨个体一般呈平板状,其根据路轨的形状而被设计成各种之造型。本技术中,每一个路轨个体通常与其他两个路轨个体相互拼接,见图3、4、5、6,这是本技术的实施例一,其中每个路轨个体2的结构为于路轨个体2两端分别向外延伸有连接板21,该连接板21固接于路轨个体2上,并且在其上开设有一通孔,于该通孔内还内套一软质胶圈3。同时,于路轨个体2的两端还设置有与连接板21对应之卡柱22,该卡柱22可卡设于与其相邻的另一路轨个体2的软质胶圈3中的卡孔31中。本实施例中,连接板21与卡柱22的分布形式为路轨个体2左右两端各固接有两个连接板21及两个卡柱22,并且此左右两端的连接板21、卡柱22呈中心对称分布,即第一路轨个体201一端的连接板21与第二路轨个体202一端的连接板21相互错开,同时此两块路轨个体201、202相邻一端,第一路轨个体201的连接板21、卡柱22分别与第二路轨个体202的卡柱22、连接板21相互卡套连接。当然,连接板21及卡柱22的数量及分布形式也可用其他方式,如见图7,这是本技术的实施例二,路轨个体203左右两端仅固接一个连接板21及一卡柱22。所述之路轨个体2的连接端还设置有可容纳连接板21的卡槽23,并且每个卡槽23的所处的位置应与其对应的卡柱22处于同一直线上。见图6,这样当两块路轨个体拼接时,第一路轨个体201的一端的连接板21由第二路轨个体202上的相邻一端的卡槽23插入,同时第二路轨个体202此端的连接板21由第一路轨个体201上的卡槽23插入,待两路轨个体201、202端面结合后,将两路轨个体的卡柱22压入与之对应的连接板21中软质胶圈3的卡孔中,如此便完成了两路轨个体201、202的连接,而其他路轨个体的连接方式相同。为了保证两路轨个体的连接稳定,不使其结合部出现上下起伏的问题(即保证第一路轨个体201与第二路轨个体202的表面处于同一平面),可在路轨个体2的连接端设置压板24,此压板24在结合的过程中将会抵压于与其相邻的另一路轨个体的连接端面上设置的缺口25中,通过压板24保证路轨个体2处于同一水平面上。本实施例中,压板24设置于卡槽23的旁侧。另外,由于压板24的存在,使得卡孔31与卡柱22之间的卡套连接时无法直接垂直压合,在连接的过程中必须首先将第一路轨个体201与第二路轨个体202以一定角度交叉插合,然后再将其旋转,使两者处于同一平面,同时将卡柱22压入卡孔31中,此时卡柱22是以一定角度旋转进入卡孔31中,这样就造成了卡柱22的中轴线与卡孔31的中轴线存在卡套过程中首先存在一定的夹角,然后才能重合,而在这一过程中软质胶圈3需产生了些许形变卡柱22才可顺利压入卡孔31中,而这种配合方式起到了使卡孔31与卡柱22自锁的功能,即当需要拆卸路轨时,必须施加一定的外力使卡柱22压迫软质胶圈3产生形变才可脱离卡孔31。本技术采用上述结构,首先在连接板21的通孔中设置一软质胶圈3,通过软质胶圈3与卡柱22结合。由于软质胶圈3材质的特性,使得卡柱22于软质胶圈3中具有一定细微的活动范围,而此细微的活动范围正好用于调节路轨个体2制作过程中存在的误差,这样路轨个体2在拼接成路轨时,就不会出现最后结合部无法封闭的情况。见图8A~8F,本技术中,软质胶圈3可采用各种不同的形状及结构,并不一定限定采用圆形的卡孔31。见图8B,本实施例中采用了软质胶圈3a具有一十字形的卡孔21。图8C、8D中的软质胶圈3c、3d的卡孔31分别为矩形及正方形,而图8E、8F中的软质胶圈3e、3d为一个不闭合的胶圈。见图9A、9B,本技术中,卡柱22也可采用各种不同的形状及结构,图9A中的卡柱22为一圆柱体,而图9B中的卡柱22a为两部分构成,并且形成有可与软质胶圈3卡扣的卡钩。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不因此而限定其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路轨车之路轨连接装置,该路轨(1)由多块路轨个体(2)拼接构成,两路轨个体(2)之间通过设置于其上的卡柱(22)及开设有通孔的连接板(21)以轴孔卡套方式连接,其特征在于:于连接板(21)的通孔中固定一软质胶圈(3),卡柱(22)与软质胶圈(3)中卡孔(31)轴孔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1.路轨车之路轨连接装置,该路轨(1)由多块路轨个体(2)拼接构成,两路轨个体(2)之间通过设置于其上的卡柱(22)及开设有通孔的连接板(21)以轴孔卡套方式连接,其特征在于于连接板(21)的通孔中固定一软质胶圈(3),卡柱(22)与软质胶圈(3)中卡孔(31)轴孔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路轨车之路轨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连接板(21)位于路轨个体(2)左右两端,并且向外延伸;卡柱(22)对应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舜培
申请(专利权)人:赵舜培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