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沿海挡潮闸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919900 阅读:7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沿海地区的一种挡潮闸。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的挡潮闸应具备进排水功能结合的功能,并具有工程投资省、工程施工量小的特点。技术方案是:多功能沿海挡潮闸,包括穿越海堤堤坝后连通外海与内河河道的干河、设置在干河中的堤坝部位的主闸门以及设置在主闸门旁用于连通堤坝坝顶道路的交通桥;其特征在于所述干河的上游段还通过沿河道中心设置的隔离墩分隔为纳潮干河和排涝干河,纳潮干河或/和排涝干河上设置副闸门,并配置有起吊副闸门用的移动式闸门启闭机。所述主闸门至隔离墩的干河河道依次设置有上游消力池和防冲护坦。所述主闸门至外海的干河河道依次设置有下游消力池、防冲海漫和防冲槽。(*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水利建筑工程,具体是沿海地区的一种挡潮闸。
技术介绍
我国海岸线漫长,沿海地区涉及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海提长度约1.8万km,海提沿线分布着大量的水闸。海提和水闸构成了沿海防御台风暴潮的安全线和生命线,对抵御洪潮侵袭,降低灾害损失,保护沿海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保障社会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按照水闸的功能、沿海海提上的水闸主要分为排水(涝)闸和进水闸。排水(涝) 闸主要作用是排泄上游的洪水和涝水,保证上游流域的防洪安全。其运行方式是高潮挡水, 低潮排水。进水闸的主要作用是将海水纳入一定范围的区域,满足海水水产养殖和盐场盐业生产的需要。其运行方式是高潮进水,低潮排水。随着国家盐业生产的集中化和规模化生产,沿海进水间主要服务于海水水产养殖业。由于养殖技术的提高,养殖收益的增长,在沿海高程较低的滩涂上进行海水水产养殖非常普遍。目前在我国沿海一些人多地少的省份,由于土地稀缺,围海、围涂建设方兴未艾。但这些围垦后的滩涂地开发需要大量的时间和资金投入,初期往往先开发海水水产养殖,以尽早发挥土地价值。海水水产养殖的纳潮需求量大,需要的进水闸规模较大,数量较多。对规模较小的水产养殖,为减少水闸数量,往往进水闸和排水闸结合,水闸既纳潮又排水。但对于规模较大的海水养殖区,进排混合会造成水质污染,养殖效益降低,水产品食品安全不能保障,需要进排水路分开,分别设置进水闸和排水闸。我国沿海地区分布有大量的软土地基,在海提上建设水闸,需要在海里先修建围堰,不仅成本大大增加,而且施工干扰大,风险高,施工不方便,水间施工往往制约工程工期。同时水闸和海提连接处易成为工程的薄弱环节,增大工程管理的难度和风险。因此,如何减少水闸的数量,又能满足工程需要,是工程技术人员非常关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
技术介绍
的不足,提供一种挡潮闸的改进,该挡潮闸应具备进排水功能结合的功能,并具有工程投资省、工程施工量小的特点。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是多功能沿海挡潮闸,包括穿越海提提坝后连通外海与内河河道的干河、设置在干河中的提坝部位的主间门以及设置在主间门旁用于连通提坝坝顶道路的交通桥;其特征在于所述于河的上游段还通过沿河道中心设置的隔离墩分隔为纳潮干河和排涝干河,纳潮干河或/和排涝干河上设置副闸门,并配置有起吊副闸门用的移动式闸门启闭机。所述主闸门至隔离墩的干河河道依次设置有上游消力池和防冲护坦。所述主闸门至外海的干河河道依次设置有下游消力池、防冲海漫和防冲槽。所述主闸门至内河河道的干河两侧的临水坡分别设置有上游侧翼墙。所述主闸门至外海的干河两侧的临水坡分别设置有下游侧翼墙。所述主副闸门的总净宽按照进、排水闸净宽的上限值确定。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设置隔离墩将干河分隔为纳潮干河和排涝干河道后,可通过主副闸门的联合操作,有效实现进排水结合功能。如此,将原来需建设两座水闸才能具有的功能,合成为一座水闸,大大降低了水闸投资(可减少建筑成本30 60% )。(2)多功能挡潮闸由主闸门和副闸门组成。主闸门除满足进排水启闭要求外,另一个功能是抵挡外海潮浪的袭击。副闸门则主要是调节进出水流,起到节制闸的作用。由于沿海主闸门要承受风暴潮的打击,抵挡设计高潮位和波浪的双重作用,尤其处于开敞海域的水闸,波浪作用力非常大,内外水头差大,运行工况条件差,因此主闸门建设的成本往往很高。而副闸门位于主闸门内侧,不必承受外海较大潮浪的作用,闸门运行工况好,水头差小,闸门单跨幅度可大大增加,副闸门的成本低,其增加的投资远远小于新建一座水闸所需要的投资。(3)采用移动式闸门启闭机起吊副闸门,一般情况下在内侧只需要建设一扇副闸门,进一步降低工程投资。(4)主闸门的内外侧均设置消力池,可以同时满足排水和进水时的消能防冲需要, 使得进出水闸的水流得到控制,减少对上下游的冲刷。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专利技术人在某围垦工程挡潮闸设计中,提出了多功能水闸的设计概念,可以较好地解决进水闸和排水闸结合的问题,以减少总的水闸数量,降低工程投资。主要设计构思是在常规水闸的基础上,通过增设闸内侧的副闸门和隔离墩,以实现进排水功能结合。多功能沿海挡潮闸的主要原理,是通过挡潮闸(主闸门)与节制闸(副闸门)的组合,使得在同一座水闸上实现进排水功能结合,满足多功能要求,同时降低工程投资。由于挡潮间和节制间的运行条件完全不同,导致两者建设成本存在较大差异,才使得多功能沿海挡潮间具有较好的经济性,主要适用沿海地区具有挡潮功能的水间,尤其适用软土地基和外海波浪较大条件下的挡潮水间;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价值。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该多功能沿海挡潮闸中,干河穿越海提提坝10后将外海B与内河河道A连通,配置主闸门1-1的主闸室1设置在干河中的提坝部位,主闸门旁还设置一用于连通提坝坝顶道路10-1的交通桥9 ;这些结构均与现有的挡潮闸结构类似。本技术的改进,是在所述干河的上游段设置着沿河道中心布置的隔离墩5,从而将干河分隔为纳潮干河5-1和排涝干河5-2 ;又在纳潮干河(水流方向为C)或排涝干河 (水流方向为D)上设置副闸门5-3 (或者在纳潮干河及排涝干河上各设置一副闸门),并配置有起吊副闸门用的移动式闸门启闭机。所述主闸门至隔离墩的干河中依次设置为上游消力池3-1和防冲护坦4-1。所述主闸门至外海B的干河中依次设置为下游消力池3-2、防冲海漫4-2和防冲槽 6。所述主闸门至内河河道A的干河两侧的临水坡分别设置有上游侧翼墙2-1 ;所述主闸门至外海的干河两侧的临水坡分别设置有下游侧翼墙2-2。以上所述主闸门、主闸室、隔离墩、副闸门、上游消力池、下游消力池、防冲护坦、上游侧翼墙以及下游侧翼墙的结构均为常规建筑结构,可直接选择采用。上游消力池和下游消力池优选钢筋砼消力池。所述主副闸门的总净宽按照进、排水闸净宽的上限值确定。其中的主闸门1-1及启闭机组成主闸室;隔离墩、副闸门及启闭机则组成副闸室; 另外,当主闸门采用基岩闸结构时可取消下游的防冲槽。图中还有检修门库11,防浪墙1-2,挡墙1-3。根据上述设计思路,以某水闸设计为例;原设计排水闸为3孔X4m,进水闸3 孔X4m。设计成多功能挡潮闸时(如图1),主闸门维持3孔X4m,在水闸上游布置一扇单孔12m的钢闸门副闸门,采用移动式启闭机启闭。多功能沿海挡潮闸的运行方案(1)进水时,将副闸门置放到排水河道闸槽内关闭排水河道,然后主闸门开启,水流经主闸门进入进水河道,输送到养殖区。(2)排水时,移动式启闭机设备将副闸门移到进水河道闸槽内关闭进水河道,然后打开主闸门,上游来水通过外海主闸门排入外海。(3)实际使用时,按照进水和排水的使用频率,确定以什么功能为主进行操作,以减少副闸门的运行操作费用。如以进水为主,则副闸门主要放在排水河道内,一般进水时, 可不用启闭副闸门,这样节省副闸门的启闭费用。多功能沿海挡潮闸的主要特点(1)水闸进排水结合,布置紧凑,适当增加单座水闸的投资,可以达到两座水闸的功能,投资省。(2)两座水闸合并成一座水闸,可以有效减少施工干扰,减低施工风险,减少围堰投资,加快施工进度。(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多功能沿海挡潮闸,包括穿越海堤堤坝(10)后连通外海(A)与内河河道(B)的干河、设置在干河中的堤坝部位的主闸门(1-1)以及设置在主闸门旁用于连通堤坝坝顶道路(10-1)的交通桥(9);其特征在于所述干河的上游段还通过沿河道中心设置的隔离墩(5)分隔为纳潮干河(5-1)和排涝干河(5-2),纳潮干河或/和排涝干河上设置副闸门(5-3),并配置有起吊副闸门用的移动式闸门启闭机。

【技术特征摘要】
1.多功能沿海挡潮闸,包括穿越海提提坝(10)后连通外海(A)与内河河道(B)的干河、设置在干河中的提坝部位的主闸门(1-1)以及设置在主闸门旁用于连通提坝坝顶道路 (10-1)的交通桥(9);其特征在于所述干河的上游段还通过沿河道中心设置的隔离墩(5) 分隔为纳潮干河(5-1)和排涝干河(5-2),纳潮干河或/和排涝干河上设置副闸门(5-3), 并配置有起吊副闸门用的移动式闸门启闭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沿海挡潮闸,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闸门(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文华彭渊王文双胡晓明刘立军王晓波严其芳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广川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