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水中固状物的回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919363 阅读:2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废水中固状物的回收装置,应用于化工生产中对废料颗粒,悬浮胶体物等回收。包括壳体,壳体上设有进水口、出水口、溢流口,所述壳体内设有若干倾斜排列的导流板,所述壳体底部设有污泥沉积槽,所述污泥沉积槽上设有排泥口。其有益效果是,加大了过水断面,同时减少水力半径,解决了堵塞的缺点,减少水的紊动,促进沉淀,使颗粒沉淀距离缩短,减少沉淀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到废水回收装置,应用于化工生产中对废料颗粒,悬浮胶体物等固状物的回收。
技术介绍
在湖树脂生产中,排出的废水中含有大量的糊树脂废料颗粒、悬浮胶体物、污泥等固状物,原回收装置中采用斜管填料,由于长时间生产后容易堵塞等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正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废水中固状物的回收装置,它可以有效解决回收装置堵塞的缺点,提高工作效率。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废水中固状物的回收装置,包括壳体,壳体上设有进水口、出水口、溢流口,所述壳体内设置有若干倾斜排列的导流板,导流板为一层或多层;壳体底部设置有污泥沉积槽,污泥沉积槽上设置有排泥口。以上所述导流板倾斜排列在壳体内,倾斜角度为30-60°。以上所述进水口和溢流口分别设置在壳体上部两端,所述出水口设于和进水口相对的溢流口一端的壳体下部。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加大了过水断面,同时减少水力半径,解决了堵塞的缺点, 减少水的紊动,促进沉淀,使颗粒沉淀距离缩短,减少沉淀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由图1可知,本专利技术包括方形密闭的壳体1,壳体1上设有进水口 2、出水口 5、溢流口 4,所述的进水口 2和溢流口 4分别设置在壳体1上部的两端,所述出水口 5设于和进水口 2相对的溢流口 4一端的壳体1的下部。在所述壳体1内设有若干倾斜排列的导流板 3,导流板3以两排的形式倾斜排列在壳体1内,倾斜角度为30-60° ;所述壳体1底部设有污泥沉积槽6,所述污泥沉积槽6上设有排泥口 7。含有糊树脂颗粒等固状物污泥的废水由进水口 2流入壳体1,糊树脂颗粒等固状物首先沉积在由若干个导流板3形成网格体内,并缓慢沉积在污泥沉积槽6内,经排泥口 7 排出。导流板3的网格体起到了减缓糊树脂颗粒等固状物的沉积速度,污水经导流板3后逐渐澄清,所得清水从出水口 5排出。本专利技术使污水中固状物从污水中得到分离,解决了堵塞的缺点,大大提高了回收效率。权利要求1.一种废水中固状物的回收装置,包括壳体,壳体上设有进水口、出水口、溢流口,其特征是所述壳体内设有若干倾斜排列的导流板,导流板为一层或多层;壳体底部设有污泥沉积槽,污泥沉积槽上设有排泥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水中固状物的回收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导流板倾斜排列在壳体内,倾斜角度为30-6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水中固状物的回收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进水口和溢流口分别设置在壳体上部两端,所述出水口设于和进水口相对的溢流口一端的壳体下部。全文摘要一种废水中固状物的回收装置,应用于化工生产中对废料颗粒,悬浮胶体物等回收。包括壳体,壳体上设有进水口、出水口、溢流口,所述壳体内设有若干倾斜排列的导流板,所述壳体底部设有污泥沉积槽,所述污泥沉积槽上设有排泥口。其有益效果是,加大了过水断面,同时减少水力半径,解决了堵塞的缺点,减少水的紊动,促进沉淀,使颗粒沉淀距离缩短,减少沉淀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文档编号B01D21/02GK102266682SQ201110193690公开日2011年12月7日 申请日期2011年7月12日 优先权日2011年7月12日专利技术者张强 申请人:天津渤天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废水中固状物的回收装置,包括壳体,壳体上设有进水口、出水口、溢流口,其特征是:所述壳体内设有若干倾斜排列的导流板,导流板为一层或多层;壳体底部设有污泥沉积槽,污泥沉积槽上设有排泥口。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强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渤天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