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纤维钛酸钾晶须改性淀粉复合材料及其生产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6912362 阅读:1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麻纤维钛酸钾晶须改性淀粉复合材料及其生产方法和应用。其组分为改性淀粉50~80份、改性天然麻纤维10~40份、改性六钛酸钾晶须8~12份;由经塑化剂塑化处理后的淀粉、经硅烷偶联剂处理改性后的天然麻纤维、经硅烷偶联剂处理改性后的六钛酸钾晶须混合料经共混、挤出、切粒、烘干而制成;该复合材料应用于制造汽车内外饰件、包装材料或室内装饰材料等领域,替代难以降解的塑料产品,具有环境友好、应用价值突出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新材料
,涉及淀粉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麻纤维和钛酸钾混杂增强的淀粉基复合材料及其生产方法,本专利技术还涉及该复合材料的应用。
技术介绍
淀粉是多羟基化合物,每个葡萄糖结构单元的2,3,6位碳上含有羟基,而且在结构单元内和相邻结构单元间有醚键存在,形成了大量的分子间、分子内氢键,结晶后的淀粉具有一定的强度。由于淀粉是天然高分子,可降解、来源广泛、价格低廉、可再生,被认为是最具发展前景的生物降解材料之一;而由于其玻璃化转变温度与分解温度非常接近,淀粉本身不具有可塑性。由于淀粉的上述特点,对淀粉的改性及应用研究已成为国内外新材料研究的热点。现有研究中,田雅娟《热塑性淀粉/黄麻复合料的研究》(塑料工业. 2009(10): 28—32)中以玉米淀粉为原料,以甘油和尿素为增塑剂制备了热塑性淀粉(TPS), 并与黄麻(F)进行共混制备了复合材料(TPS/F)。对共混条件以及黄麻用量对材料力学性能和耐水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转矩流变仪中转速越高越有利于淀粉的塑化。 以尿素为增塑剂制备的热塑性淀粉(UTPS)的拉伸强度(13MPa)高于以甘油为增塑剂的热翅性淀粉(GTPQ的拉伸强度(7MPa),而在加入黄麻后,当黄麻质量分数为20%时,GTPS/F 的拉伸强度高达26. 8 MPa,高于UTPS/F。黄麻的加入也提高了 UTPS的耐水性,但GTPS的耐水性仍较差。这篇文献对加工过程的参数进行了比较详尽的研究,但是,其中共混温度设定为130°C,没有经过任何的对比实验;流变转矩仪的设定速度为50r/min、75r/min、100r/ min,间隔比较大,精确性不高,实际指导意义不大。此外,该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耐热性、 耐水性和尺寸稳定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CN101338044A公开了一种麻纤维毡增强的淀粉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其组分包括质量份数为5 - 20份的麻纤维、100 - 120份的淀粉、10 — 30份的增塑剂;其制备包括(1)将100 - 120质量份的淀粉与10 - 30质量份的增塑剂机械搅拌混合10 — 30min, 并于室温下密封于塑料袋中平衡8 - 24h,得到淀粉增塑剂的多组分基体;( 将5 — 20质量份的麻纤维经脱胶处理、梳理成纤网、然后热压制成二层纤维毡,再铺设在淀粉增塑剂的多组分基体中,经模压或热压成型,冷却15 - 20min脱模得到麻纤维毡增强的淀粉基复合材料。该专利技术所得复合材料虽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和较高的耐水性能,但在耐磨耗、耐高温、隔热、等方面的性能难以满足汽车内外饰件等产品的生产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天然麻纤维和钛酸钾改性淀粉基复合材料及其生产方法,该复合材料具有比现有麻类植物纤维增强淀粉复合材料更为优异的强度、承载能力、耐热性和耐水性,且生产工艺相对简单、成本低廉。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天然麻纤维和钛酸钾改性淀粉基复合材料,其组分包括改性淀粉50 80份、改性天然麻纤维10 40份、改性六钛酸钾晶须8 12份,均为重量份;所述改性淀粉为经塑化剂塑化处理后的产品;所述改性天然麻纤维为麻类天然植物纤维经硅烷偶联剂水解液浸泡、取出烘干后而制得,硅烷偶联剂的用量为麻类天然植物纤维重量的1% 3% ;所述改性六钛酸钾晶须为硅烷偶联剂水解后与六钛酸钾晶须混合、烘干活化后而制得,硅烷偶联剂的用量为六钛酸钾晶须重量的1% 3%。所述天然麻纤维和钛酸钾改性淀粉基生态复合材料具有以下性能拉伸强度为25 34MPa,弯曲强度达到38 53 MPa,冲击强度达到10 15KJ/m2,热膨系数小于4,邵氏硬度值达到30 40,工作温度为-50 100°C,降解性能90%以上。所述改性淀粉为淀粉经过塑化剂塑化处理后而制得,可采用原淀粉与塑化剂经塑化处理后得到,或从商业渠道购得经塑化处理后的热塑性改性淀粉。优选地,所述改性淀粉塑化剂包括聚乙烯醇、水、甘油、乙二醇、丙三醇、甲酰胺、木糖醇中的一种或多种,塑化剂的用量为淀粉重量的20 40%。优选地,所述天然麻纤维和钛酸钾改性淀粉基复合材料,其组分包括改性淀粉 50 70份、改性天然麻纤维20 40份、改性六钛酸钾晶须10份,均为重量份。优选地,天然麻纤维为苎麻、剑麻、黄麻、大麻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地,所述淀粉为原淀粉,包括谷类淀粉、薯类淀粉、豆类淀粉、其它类淀粉,如玉米淀粉、木薯淀粉、大米淀粉、土豆淀粉中的一种或多种均能在本专利技术中得以实现,并取得预期的效果。进一步地,所述复合材料组分还包括抗氧剂和/或脱模剂中的至少一种助剂。所述抗氧化剂为用于提高组合物的加工和储存稳定性,消除产生的自由基,促使氢过氧化物分解,阻止链式反应进行,抑制或者延缓产品在空气中热氧化的有机化合物,抗氧剂优选抗氧剂168 (三[2. 4-二叔丁基苯基]亚磷酸酯)、抗氧剂1010 (四[甲基-β- (3,5_ 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酯]季戊四醇酯)。所述脱模剂为使产品表面易于脱离、光滑及洁净的助剂,用于提高本专利技术组合物的外观质量,脱模剂优选硬脂酸锌、硬脂酸钙等。以上优选或改进技术方案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合并实施。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天然麻纤维和钛酸钾改性淀粉基复合材料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51淀粉重量份66. 5 71. 5与塑化剂重量份28. 5 33. 5混合,在混炼机内于95 105°C、100 120rpm下共混30 60min,充分塑化并破碎后得热塑性淀粉;52将天然麻纤维重量1 3%的硅烷偶联剂水解后,用5%的氨水将溶液pH值调整到 8 10,将天然麻纤维浸入上述处理液中,浸置10 15min,取出挤干后分散,在80 100°C环境下烘干,将处理好的天然麻纤维制成粉状;53将六钛酸钾晶须重量1 3%的硅烷偶联剂水解后,将水解液与钛酸钾晶须拌合均勻后在90 110°C下烘干活化1 2小时;54将重量份50 80由步骤Sl制得的改性淀粉、重量份10 40由步骤S2制得的天然麻纤维、重量份8 12由步骤S3制得的六钛酸钾晶须在混料机内共混2 3小时、经 80 150°C挤出、切粒、90 100°C下烘干2 3小时后,在110 140°C、40 90bar压力下进行制品注塑成型。其中,步骤Si、S2、S3的顺序可以替换或多个步骤同时进行,所述硅烷偶联剂可以用R-(CH2)n-Si(0R' ) 3来表示(其中n=0 3 ;R是有机官能团;OR'是烷氧基),偶联剂的 R官能团与纤维中的-OH成键,能够改善麻类天然植物纤维与淀粉基体的界面结合性能,提高复合材料的耐水性和力学性能。生产方法中,所述硅烷偶联剂优选ΚΗ550 ( 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或KH570 (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偶联剂。优选地,所述步骤S4在混料机内的组分中还加入抗氧剂和/或脱模剂,抗氧剂所占重量份不超过0. 3、脱模剂重量份不超过0. 3。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在于提供一种天然麻纤维和钛酸钾改性淀粉基复合材料在产业上的应用。该复合材料用于制造汽车内外饰件、包装材料或室内装饰材料。所述在汽车内外饰件的应用包括仪表板、顶棚、挡泥板等;所述包装材料替代木材、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 一种天然麻纤维和钛酸钾改性淀粉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组分如下:改性淀粉50~80份、改性天然麻纤维10~40份、改性六钛酸钾晶须8~12份,均为重量份;所述改性淀粉为原淀粉经塑化剂塑化处理后的产品;所述改性天然麻纤维为麻类天然植物纤维经硅烷偶联剂水解液浸泡、取出烘干后而制得;所述改性六钛酸钾晶须为经六钛酸钾晶须重量1%~3%的硅烷偶联剂水解后与六钛酸钾晶须混合、烘干活化后而制得。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天然麻纤维和钛酸钾改性淀粉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组分如下改性淀粉 50 80份、改性天然麻纤维10 40份、改性六钛酸钾晶须8 12份,均为重量份;所述改性淀粉为原淀粉经塑化剂塑化处理后的产品;所述改性天然麻纤维为麻类天然植物纤维经硅烷偶联剂水解液浸泡、取出烘干后而制得;所述改性六钛酸钾晶须为经六钛酸钾晶须重量1% 3%的硅烷偶联剂水解后与六钛酸钾晶须混合、烘干活化后而制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材料拉伸强度为25 34MPa,弯曲强度为38 53 MPa,冲击强度为10 15KJ/m2,热膨系数小于4X 10_5,邵氏硬度为30 40,工作温度为-50 100°C,降解性能90%以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组分如下改性淀粉50 70份、改性天然麻纤维20 40份、改性六钛酸钾晶须10份,均为重量份。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淀粉为淀粉经过塑化剂塑化处理后而制得,塑化剂包括聚乙烯醇、水、甘油、乙二醇、丙三醇、甲酰胺、木糖醇中的一种或多种,塑化剂的用量为淀粉重量的20 40%。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天然麻纤维为苎麻、剑麻、黄麻、大麻中的一种或多种。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淀粉,包括谷类淀粉、薯类淀粉、豆类淀粉或其它类淀粉。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材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龙春光周杨粟洋李宏茂曹太山华熳煜余小峰
申请(专利权)人:长沙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