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昆嶽专利>正文

反转玩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91051 阅读:2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反转玩具,其至少包括一轴杆及一壳体,壳体垂直向与轴杆结合,且以轴杆为中心旋转以达到反转功能,另外该壳体外包套有第一造型物及反向隐藏于第一造型物内部的第二造型物,当壳体反转后,变成第一造型物隐藏于第二造型物的内部;另该壳体是通过动力源驱动连接的主齿轮组工作,以连动轴杆转动而带动壳体旋动反转。这样就构成了一种可以在反转时具有造型物更替结构的崭新玩具结构,可以增加产品的新奇性及市场竞争力。(*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玩具,尤其涉及一种可通过旋动反转的同时可 实现两造型物交替更换的反转玩具
技术介绍
目前玩具的式样虽然十分繁多,但旋转式玩具仍仅为单纯旋动而缺 少变化,更不论其是否能吸引消费者购买,并且鉴于现在玩具消费者的 年龄层逐渐上升,新玩具的推出更需要经得起消费者严格的挑选及多元 化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反转时可兼具更换造型结构的 反转玩具。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反转玩具, 至少包括一轴杆及一壳体,该壳体垂直向与轴杆结合,壳体内可具有动 力源,以驱动其连接的主齿轮组工作,并可以连动离合器,离合器可控 制选择进行结合连动,其中,动力源可为马达,而离合器可用电路控制, 且离合器可控制选择是否与轴杆结合连动,或控制选择是否与另外设置 的移动单元结合连动,而离合器与轴杆或移动单元的结合方式可以齿轮 啮合而连动;另外,移动单元包括有移动杆,在连动时该移动杆可来回 移动位置,且于移动杆的两端可分别另外枢接一片体于连动时可向外摆 动或往回摆;此外,壳体外侧包套有第一造型物及第二造型物,第一造 型物显露于外时,该第二造型物反向隐藏于第一造型物内部,当壳体实 施反转后,第二造型物变成显露于外,第一造型物变成反向隐藏于第二 造型物内部,且第一造型物及第二造型物于显露于外时,也就是其正立 时,其造型物的底部处可加装配重物,以保证其反转时比较容易顺势呈 现正立。本技术以提供反转功能为出发点,在玩具壳体外侧配合套设有 造型物,该显露于外的造型物为第一造型物,另有一第二造型物反向隐 藏于第一造型物的内部,待实施反转时,隐藏的第二造型物变成显露于 外,而原显露于外的第一造型物则被反向隐藏于第二造型物的内部而无法看到;这样,依序再反转甚或不断反转,该造型物即不断相互更替,如同变魔术一样,使该玩具不但具有反转功能,更能增加动态变换的视 觉特殊效果,从而吸引消费者,增加市场竟争力。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立体组合实施例示意图。图1A是本技术的第 一造型物及第二造型物的结构侧面剖视参考图 图2是本技术的一立体实施例结构系统图。 图3是图2所示实施例的组合结构正面图。 图4是图2的移动杆实施时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2的移动杆实施时的另一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技术的离合器与轴杆喷合时额平面结构放大图。 图7是本技术的离合器与移动单元啮合时的平面结构放大图。主要零部件符号说明1….轴杆 ll....第一轴杆 lll....第一齿轮12….第二轴杆 2.…壳体 21....马达22....皮带 23....主齿轮组 24....离合器241….齿轮 25….移动单元 251....第二齿轮 2511....凸轮 252....移动杆 2521....框体253.…片体 26....片座 31....第一造型物32....第二造型物 33.…配重物 34....造型衣裙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3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反转玩具,其主要由一 轴杆1、 一壳体2及包套于壳体2外侧的第一造型物31及第二造型物32 所组成,该壳体2垂直向与轴杆1结合,且可以轴杆1为中心旋动以实 现反转的,而使轴杆1旋动也可以用人力手动操作,其中,该第一造型 物31显露于外时,第二造型物32反向地隐藏于第一造型物31内部(如 图1、 3),当壳体2完成反转后第二造型物32便显露于外,而第一造型 物31则变成反向隐藏于第二造型物32内部,另外第一造型物31及第二 造型物32于显露时底部处可加装配重物33 (见图1),可以增加反转时 更换的顺势容易度;另如图1A所示,其为第一造型物31及第二造型物 32的结构侧面剖视参考图,其主要为第一造型物31及第二造型物32各 具本体,且本体呈反向连接,而在中央处外侧设一软质的造型衣裙34(如 布质),造型衣裙34的正反面可以为第一造型物31及第二造型物32的 造型裙部,而配重物33即设于造型衣裙34的底部处。另外,下述的实 施例是本技术的壳体2为上下反转的实施结构,且以具有动力源为 例。轴杆1与壳体2呈垂直向结合,轴杆1包括一与壳体2 —侧结合的 第一轴杆11(如图2),及与壳体2另一侧结合的第二轴杆12,第一轴杆 11具一第一齿轮111并与壳体2结合(见图3),使壳体2以该第一轴杆 11为支点而旋动反转,而第二轴杆12可因为壳体2旋动而被带动转动, 其仅为被动杆。 壳体2可为前、后壳体互相组合而成(如图2),壳体2内包括有马达21 (动力源)、皮带22、主齿轮组23及离合器24,马达21带动皮带22转 动以驱动连动的主齿轮组23工作,而该离合器24为主齿轮组23带动轴 杆11旋动的依据,离合器24可受电路控制而操控移动位置,而设于其 上的齿轮241也同步移动;另外,壳体2另外可具有一移动单元25 (见 图3-5),该移动单元25受到一第二齿轮251所驱动,当第二齿轮251 转动时可连动一移动杆252移位,如图3-5所示,由第二齿轮251连动 的一凸轮2511限位于延伸自移动杆252的一框体2521内,当凸轮2511 转动时该移动杆252即与框体2521同步移动,另该移动杆252的两端分 别另外枢接一片体253,该片体253在移动杆252工作时可连动向外摆动 或往回摆动,而与壳体2向外凸设的片座26抵扣盖合,该片座26的结 构处正可对应供套合于外的造型物上的某一部位(如嘴巴)套卡,使移 动杆25工作而连动片体253时,即可向外摆动而产生造型物嘴巴呈现张 嘴的动态动面,或片体253往回摆动盖合片座26而另呈现闭嘴的状态。离合器24受控制而可选择其齿轮241与第一轴杆11的第一齿轮lll 啮合连动(见图6),以实现壳体2的旋动反转,或选择使离合器24的齿 轮241与移动单元25的第二齿轮251啮合连动(见图7),以实现移动单 元25的片体253摆动,或者可控制其同步工作(图示中并未绘出,但只 要离合器加设齿轮即可实现),另外,马达1也可置换为具有相同功能的 动力源(如微型电机),而离合器24的控制也不仅限于以电路控制为主, 此外,离合器24与第一轴杆11及与移动单元25的结合连动方式也不局 限仅以齿轮啮合的方式。综上所述,本技术利用显露于外的造型物隐藏另一反向的造型 物,使造型物反转后给消费者不同的动态变换新奇感受,当然二造型物 可以相同,并且本技术不但可实现更换造型物位置,其通过离合器24的控制同样可选择是否与移动单元25连动,使移动杆252两端的片体 253呈可摆动状态,进而增加造型物的可动性而更具真实感,本技术 不但可以提高产品的经济效益还可以提高市场竟争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反转玩具,其特征在于,其至少包括一轴杆及一壳体,该壳体垂直向与轴杆结合,且壳体可以以轴杆为中心反转旋动,该壳体的外侧包套有第一造型物及第二造型物,且第一造型物显露于外时,该第二造型物反向隐藏于第一造型物的内部,当壳体反转后该第二造型物显露于外,而第一造型物则反向隐藏于第二造型物的内部。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反转玩具,其特征在于,其至少包括一轴杆及一壳体,该壳 体垂直向与轴杆结合,且壳体可以以轴杆为中心反转旋动,该壳体的外 侧包套有第一造型物及第二造型物,且第一造型物显露于外时,该第二 造型物反向隐藏于第 一造型物的内部,当壳体反转后该第二造型物显露 于外,而第一造型物则反向隐藏于第二造型物的内部。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转玩具,其特征在于,第一造型物及第 二造型物各具本体,且本体呈反向连接,而于中央处外侧设一软质的造 型衣裙,造型衣裙的正反面可以为第一造型物及第二造型物的造型裙部。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反转玩具,其特征在于,造型衣裙的底部 处可加装配重物。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转玩具,其特征在于,该壳体内包括有 动力源,且动力源连接驱动轴杆转动及带动壳体旋动反转的主齿轮组。5、 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昆嶽
申请(专利权)人:陈昆嶽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