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锂离子电池,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金属锂复合结构锂离子电池负极。
技术介绍
目前生产用的锂离子负极材料一般为石墨球。虽然研究开发了很多非石墨负极材料,但工作原理相同,即插锂/脱锂,具有代表性的是锡基、硅基、铝锂合金等材料。在这些负极材料中,石墨的锂离子传输效率最高,但容量低;其它材料容量高,但锂离子传输效率较低。然而,即使是石墨球,由于其插锂/脱锂的工作方式,对锂离子传输仍然有阻碍,即大电流性能仍然有限。金属锂有极高的容量(质量比容量是石墨理论值的10倍多)和极高的锂离子传输效率(锂离子直接长在锂晶粒外部,传输无任何阻力)、无衰退等优点,但多次循环后,会形成较长的枝晶,可刺穿离子膜(聚氯乙烯夹聚乙烯),使电池内部短路,造成安全隐患。虽然有人用石墨球与金属锂颗粒混合做负极,与Li033V0266及无锂氧化物、硫化物等正极材料相配和。但在这种情形下,金属锂仍然会长成较长枝晶刺穿离子膜。而且由于金属锂不仅化学性质极活泼,在粉化处理过程中极易发生氧化,使金属锂失效。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存在的不足,提出一种能够防止离子膜被锂枝晶刺穿 ...
【技术保护点】
1.金属锂复合结构锂离子电池负极,其特征在于采用金属锂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核心材料,在金属锂与离子膜相对的外表面包覆有阻隔锂枝晶朝阻隔层方向长大、防止刺穿离子膜作用的阻隔层,在阻隔层中设有能导通电解液的孔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殷秋,杨毅,贾志杰,杨新建,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市弘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