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登山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896330 阅读:2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帽子,属于户外运动产品领域。一种登山帽,其特征在于:包括内外两层,外层(1)使用硬质材料,形状为至少贴合头顶和后脑的圆弧面,内层(2)使用柔软的纤维材料,形状为至少包住头顶和后脑及头部两侧的半圆体,所述内层(2)在位于头部两侧的位置上设置有温度形变智能纤维(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登山帽采用内外两层结合的方式,既考虑了安全性也考虑了舒适性,而且内层将头部两侧也包裹进来,考虑了夜间的保暖性,同时在头部两侧设置温度形变智能纤维,增加了帽子内层的通风性,结合了上述所有需要考虑的因素,而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登山帽结构简单,成本可控,既利于广泛推广又符合一定专业性的应用。(*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帽子,尤其涉及一种登山使用的登山帽
技术介绍
现在年青人喜欢各种户外活动。户外活动既有益于身体健康也有利于心理健康, 是很好的运动项目。但是户外活动因为具有挑战性,因而安全也是最重要的。例如登山运动,既可以是一种不断挑战自身潜力的高水平运动,也是老少咸宜的健身运动,甚至可以是职场人士放松身心的休闲运动。但是除了完全不具有挑战的旅游登山外,事实上登山运动还是具有一定危险性的。最近几年,每年都有登山时出现事故的,虽然有些是发生事故者本身的因素,但是也提醒着户外运动的危险性。因此,现在很多户外运动的产品,都非常注重安全性,比如服饰,背包等。也针对不同的运动有些对应的产品。但是对登山运动来说,现有的专门制作用于登山运动的登山帽通常是针对那些将登山作为极限运动来挑战自我的专业型选手来设计的,安全性可靠,然而舒适性不足,而且价格昂贵,对一些偶尔想要尝试一下登山运动的刺激的业余型选手来说,却不适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登山帽,解决现有的登山帽安全性好,舒适性不足,而且价格高昂,适用面不广的缺陷。技术方案一种登山帽,其特征在于包括内外两层,外层使用硬质材料,形状为至少贴合头顶和后脑的圆弧面,内层使用柔软材料,形状为至少包住头顶和后脑及头部两侧的半圆体, 所述内层在位于头部两侧的位置上设置有温度形变智能纤维。所述温度形变智能纤维设置在内层的头部两侧人耳后的位置的纤维材料内。所述温度形变智能纤维设置在内层的头部两侧人耳的上沿偏耳后的位置的纤维材料内。所述温度形变智能纤维为左右对称设置。所述温度形变智能纤维高于体温后形变伸长方向为沿着内层材料上伸长。所述外层和内层之间采用铆合连接。有益效果本技术的登山帽采用内外两层结合的方式,既考虑了安全性也考虑了舒适性,而且内层将头部两侧也包裹进来,考虑了夜间的保暖性,同时在头部两侧设置温度形变智能纤维,增加了帽子内层的通风性,结合了上述所有需要考虑的因素,而且本技术的登山帽结构简单,成本可控,既利于广泛推广又符合一定专业性的应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应用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温度形变智能纤维变化后示意图。其中1-外层,2-内层,3-温度形变智能纤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一种登山帽,包括内外两层,外层1使用硬质材料,形状为至少贴合头顶和后脑的圆弧面,也可以包住头侧或整个头部,起到保护头部的作用,内层2使用柔软的纤维材料如软的绒布类,形状为至少包住头顶和后脑及头部两侧的半圆体,也可以包住人脸,露出眼睛等,起到保暖、舒适的作用,所述内层2在位于头部两侧的位置上设置有温度形变智能纤维 3。所述温度形变智能纤维3设置在内层2的头部两侧人耳后的位置的纤维材料内或者设置在内层2的头部两侧人耳的上沿偏耳后的位置的纤维材料内。所述温度形变智能纤维3为左右对称设置,可以左右对称设置各1个或各2个或两处地方各2个等。所述温度形变智能纤维3高于体温后形变变化方向为沿着内层材料上变化,可以使用多种形式的温度形变智能纤维3,也可以使用将温度形变智能纤维3做成的各种衣料上的透气结构。之前已有申请过专利的各种结构,如专利号为201020106277. X的透气开关,专利号为201020247465. 4的应用于肩部位置的透气结构等都可以应用在此处。附图2所示为其中一种透气结构,当人头部受热后温度形变智能纤维3缩短,在内层材料上留出空间,增强了帽子内层2的通风性。所述外层1和内层2之间采用铆合或贴合连接,铆合连接更安全,贴合连接使用起来更方便,内层2和外层1可以分开使用。权利要求1.一种登山帽,其特征在于包括内外两层,外层(1)使用硬质材料,形状为至少贴合头顶和后脑的圆弧面,内层(2)使用柔软的纤维材料,形状为至少包住头顶和后脑及头部两侧的半圆体,所述内层(2)在位于头部两侧的位置上设置有温度形变智能纤维(3)。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登山帽,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形变智能纤维(3)设置在内层 (2)的头部两侧人耳后的位置的纤维材料内。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登山帽,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形变智能纤维(3)设置在内层 (2)的头部两侧人耳的上沿偏耳后的位置的纤维材料内。4.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登山帽,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形变智能纤维(3)为左右对称设置。5.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登山帽,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形变智能纤维(3)高于体温后形变伸长方向为沿着内层材料上伸长。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登山帽,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1)和内层(2)之间采用铆合连接。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帽子,属于户外运动产品领域。一种登山帽,其特征在于包括内外两层,外层(1)使用硬质材料,形状为至少贴合头顶和后脑的圆弧面,内层(2)使用柔软的纤维材料,形状为至少包住头顶和后脑及头部两侧的半圆体,所述内层(2)在位于头部两侧的位置上设置有温度形变智能纤维(3)。本技术的登山帽采用内外两层结合的方式,既考虑了安全性也考虑了舒适性,而且内层将头部两侧也包裹进来,考虑了夜间的保暖性,同时在头部两侧设置温度形变智能纤维,增加了帽子内层的通风性,结合了上述所有需要考虑的因素,而且本技术的登山帽结构简单,成本可控,既利于广泛推广又符合一定专业性的应用。文档编号A42B1/02GK202050987SQ201120107010公开日2011年11月30日 申请日期2011年4月13日 优先权日2011年4月13日专利技术者周详 申请人: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登山帽,其特征在于:包括内外两层,外层(1)使用硬质材料,形状为至少贴合头顶和后脑的圆弧面,内层(2)使用柔软的纤维材料,形状为至少包住头顶和后脑及头部两侧的半圆体,所述内层(2)在位于头部两侧的位置上设置有温度形变智能纤维(3)。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详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