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背光源及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893306 阅读:1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液晶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背光源及显示装置,该背光源包括:背板、光学膜、位于所述背板和光学膜之间的光源支撑架和安装在所述光源支撑架上的光源;所述光源发出的光经所述背板反射后射向所述光学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源及显示装置,可以降低光学膜造成的扰度,提高显示屏画面的画质,并且利于背光源的薄型化。(*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液晶显示
,特别涉及一种背光源及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直下式背光源工艺较为简单,如图1所示,LED (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阵列11置于背板12上,从LED发出的光经过底面和侧面反射,再通过光学模组13 均勻射出。直下式背光源的厚度由背板和光学膜的距离决定,该厚度越大,即由光源发出的光线到达光学膜的光程越长,背光源的光均勻性就越好。在背光源较薄的情况下,色彩和亮度均勻性就成了直下式背光源的技术关键。现有大尺寸直下式LED背光源,由于光学膜本身刚度较差,在光学膜中部容易塌陷造成很大的扰度,从而导致画质不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源及显示装置,可以降低光学膜造成的扰度, 提高显示屏画面的画质,并且利于背光源的薄型化。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源,包括背板、光学膜、位于所述背板和光学膜之间的光源支撑架和安装在所述光源支撑架上的光源;所述光源发出的光经所述背板反射后射向所述光学膜。较佳的,所述光源支撑架由透明材质构成。较佳的,所述光源支撑架的底部由至少三个两两连接的第一支撑臂构成,每两个第一支撑臂的交点处各连接一个第二支撑臂的一端,所有所述第二支撑臂的另一端连接在一起,其中所述第一支撑臂呈凸起形状,所有所述第一支撑臂共同支撑光源固定面,所述光源设置在光源固定面上。较佳的,第一支撑臂为拱形。较佳的,所述光源支撑架呈锥体形状,底面的中部向光学膜方向凸出,形成凸台形状的光源固定面。较佳的,所述光源支撑架呈方体结构,所述方体结构中具有光源固定面。较佳的,所述光源倒置安装于所述光源固定面上。较佳的,所述光源的光轴方向与垂直方向成0度至45度的角。较佳的,所述光源支撑架的底部固设在所述背板上,所述光源支撑架的顶部支撑所述光学膜。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还包括上述背光源,所述背光源位于所述显示面板的下方。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源及显示装置,通过使用光源支撑架支撑在光学膜和背板之间,有效的防止了光学膜塌陷造成的扰度。同时,将光源倒置在光源支撑架中,使得大部分光线经由背板底反射后到达光学膜,增长了光线的射程,有利于背光源的薄型化。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背光源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背光源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光源支撑架的侧视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光源支撑架的底部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中背光源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背光源,其具体包括背板、光学膜、位于背板和光学膜之间的光源支撑架和安装在光源支撑架上的光源;该光源发出的光经所述背板反射后射向所述光学膜。较佳的,该光源支撑架的底部固定于背板上,该光源支撑架的顶部支撑所述光学膜。较佳的,该光源支撑架由透明材质构成,以便透过光源的发光面发出的光线,使其照射到光学膜。较佳的,该光源支撑架的底部由至少三个两两连接的第一支撑臂构成,每两个第一支撑臂的交点处各连接一个第二支撑臂的一端,所有所述第二支撑臂的另一端连接在一起,其中所述第一支撑臂呈凸起形状,所有所述第一支撑臂共同支撑光源固定面,光源设置在光源固定面上。例如,光源支撑架的底部由三个两两连接的第一支撑臂构成,每两个第一支撑臂的交点处各连接一个第二支撑臂的一端,三个第二支撑臂的另一端连接在一起,其中所述第一支撑臂凸起形状,三个所述第一支撑臂共同支撑光源固定面。较佳的,该第一支撑臂为拱形。而且该第一支撑臂的数目可以为4条、5条等任意条数。这样,该光源支撑架底部固定于背板上,顶部支撑着光学膜,便于稳定光学膜。而且光源支撑架的底部呈三角形,结构比较稳定,不易变形。较佳的,该光源支撑架还可以为由多片透明片构成的任意形状,例如锥体、柱体、 球体或者不规则结构等,只需确保该光源支撑架可以在背板和光学膜之间支撑光学膜,且便于放置光源。例如,该光源支撑架由四片三角状透明片呈锥体形状构成,底部三角状透明片的中部向光学膜方向凸出,形成凸台形状的光源固定面。向上凸出的程度可以调节光源发出的光线到光学膜的距离。而且,其余各三角状透明片也可以呈向内凹陷的形状。此外, 该光源支撑架还可以呈方体结构,该方体结构中具有光源固定面,用于固定光源。此外,上述光源支撑架不仅可以通过各个支撑臂或者透明片组装而成,还可以通过注塑一体成型。较佳的,光源倒置安装于上述光源固定面上。该光源可以使用透明胶体倒置固定在上述光源固定面上,并且,光源的光轴方向与垂直方向成0度至45度的夹角,以便延长光源发光面发出的光线到光学膜的距离。当然该夹角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此外,该光源的弓I线通过光源支撑架的底部与背板内的驱动电路相连。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提供的背光源进行详细描述。如图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源,其具体包括背板1、该背板1上方的光学膜2、位于背板1和光学膜2之间的光源支撑架3和光源4 ;其中,该光源支撑架3的底部由三个两两连接的第一支撑臂31构成,每两个第一支撑臂31的交点处各连接一个第二支撑臂32的一端,三个第二支撑臂32的另一端连接在一起,其中第一支撑臂31为拱形,三个第一支撑臂31共同支撑光源固定面33。其中,上述三个支撑臂两两之间成120度的夹角。光源4可以垂直倒置在该支撑光源固定面33上,其发出的光线经由背板1反射到光学膜2,这样光线到达光学膜的光线路程近似为Ll和L2之和,而现有技术光线到达光学膜的光线路程近似为L3,很明显L1+L2 > L3,那么使用本技术提供的背光源与现有技术中背光源光程相同时,本技术提供的背光源中光学膜与背板底的距离更小。此外,光源4的引线5(虚线部分)通过光源支撑架3的底部与背板1内的驱动电路相连,较佳的,该两根引线5可以沿着第一支撑臂与背板1内的驱动电路相连。其中,图3为该光源支撑架3的侧视图,图4为该光源支撑架3的仰视图,结合图3 和图4可以得出,光源倒置在该支撑光源固定面33上,且两根引线5分别沿着两个第一支撑臂与背板1内的驱动电路相连。上述光源支撑架3还可以由四片三角状透明片呈锥体形状构成,其底部三角状透明片的中部向光学膜方向凸出,形成凸台形状的光源固定面。这样可以在该光源固定面上放置光源4。如图5所示,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源,其具体包括背板1、该背板1上方的光学膜2、位于背板1和光学膜2之间的光源支撑架6和光源4 ;其中,光源支撑架6呈方体结构,该方体结构中具有光源固定面61。该光源支撑架 6位于光学膜和背板之间,支撑着光学膜,防止其产生塌陷。而且,可以通过调节光源固定面 61与背板之间的距离可控制光源发出的光线到光学膜的光程。此外,光源4的引线5(虚线部分)通过光源支撑架6的底部与背板1内的驱动电路相连。实际使用时,上述光源支撑架可以为任意型状,但应确保支撑光学膜以及方便倒置光源。并且,光源倒置的方向与垂直方向成0度至45度的角,以便延长光源发出的光线到光学膜的距离。此外,光源支撑架与光学膜接触的部分可以设计一定的弧度,使得两者平滑接触,避免对光学膜造成擦划等损害。基于同一构想,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显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背光源,其特征在于,包括:背板、光学膜、位于所述背板和光学膜之间的光源支撑架和安装在所述光源支撑架上的光源;所述光源发出的光经所述背板反射后射向所述光学膜。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燕金熙哲张春芳
申请(专利权)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