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背光源及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891457 阅读:1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液晶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背光源及显示装置,可以提高光的利用率,达到节能的效果,方便实现。该背光源,包括:产生不均匀光强分布背光的背光源组件;位于所述背光源组件上方的光学模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源及显示装置,可以增强了背光源在左右两侧视场的光强,降低了中间区域的光强,使背光源光强分布与双视场产品的视场分布相匹配,提高了双视显示装置中光的利用率,降低了串扰区的亮度。(*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液晶显示
,特别涉及一种背光源及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视差挡板法是双视领域中常用的一种技术,如图1所示,在显示单元1上的狭缝光栅2是周期性排列一条透明条纹、一条遮光条纹的光学器件。基本原理为显示单元1左侧的观察者透过狭缝光栅2能看到显示单元1上的一部分像素(图中点状像素部分),显示单元1右侧的观察者透过狭缝光栅2能看到显示单元1上的另一部分像素(图中空白状像素部分)。这样,在不同像素中输入不同画面的信号,就可以实现双视效果。然而,该显示单元1的背光源发出的光线的光强分布均勻,这就造成了双视显示时,中央串扰区亮度很高, 光利用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源及显示装置,可以提高光的利用率,达到节能的效果,方便实现。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背光源,包括产生不均勻光强分布背光的背光源组件11 ;位于所述背光源组件上方的光学模材12。较佳的,背光源组件11包括导光板21、分别位于所述导光板21两侧的至少两个光源组件22 ;所述导光板21的下表面具有至少一条沟槽23。较佳的,所述导光板21的下表面具有至少两条沟槽23,所述沟槽23之间的导光板 24呈锯齿状。较佳的,所述导光板21的下表面具有至少两条沟槽23,所述沟槽23之间的导光板对,在垂直所述沟槽23方向的截面为三角形。较佳的,在所述光源组件22中包含有至少两个光源,所述至少两个光源的排列方向平行与所述沟槽23。较佳的,所述沟槽23位于所述导光板21下表面的中央区域。较佳的,背光源组件11包括至少一个光源支架25,所述光源支架具有侧壁;至少一个光源组件22,固定于所述光源支架侧壁上。较佳的,所述光源支架25为楔形支架。较佳的,所述光源支架25的侧壁为凹面,所述光源组件22发光面面向所述侧壁固定时,所述凹面反射出平行光;所述光源组件22发光面背向所述侧壁固定时,所述凹面反射出散射光。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单元52和狭缝光栅53,还包括上述背光源5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源及示装置,将导光板的下面表制成锯齿形状,并在导光板两侧分别放置光源组件,使得导光板左侧的光源发出的光线通过导光板向右侧射出,导光板右侧的光源发出的光线通过导光板向左侧射出,从而增强了背光源在左右两侧视场的光强,降低了中间区域的光强,使背光源光强分布于双视场产品的视场分布相匹配, 提高了双视显示装置中光的利用率,降低了串扰区的亮度。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双视的基本原理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背光源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中背光源的结构示意图;图图4d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中沟槽截面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中背光源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另一具体实施例中背光源的结构示意图;图7a_图7d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中光源组件与沟槽的位置关系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另一具体实施例中背光源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光源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光源支架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中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2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源,其具体包括产生不均勻光强分布背光的背光源组件11 ;位于所述背光源组件11上方的光学模材12。上述光学模材12包括光学膜等,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配合背光源11进行选择和设定。其中,如图3所示,该背光源组件11可以包括导光板21、分别位于导光板21两侧的至少两个光源组件22 ;该导光板21的下表面具有至少一条沟槽23。较佳的,导光板21的下表面具有至少两条沟槽23,沟槽23之间的导光板M呈锯齿状。进一步,导光板21的下表面可以具有至少两条平行的沟槽23,该沟槽23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定。而且,沟槽23可以位于导光板21下表面的中央区域。较佳的,导光板21的下表面具有至少两条沟槽23,沟槽23之间的导光板M,在垂直沟槽23方向的截面为三角形。其中,该截面的三角形可以为正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等具有任意内角的三角形。当然实际使用中不仅可以为三角形,还可以为其他形状,只要可以将光向两个方向反射即可,如图4a-图4d。较佳的,在光源组件22中包含有至少两个光源,该至少两个光源的排列方向平行于沟槽23。通过上述描述,可以看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源,将导光板的下面表制成锯齿形状,并在导光板两侧分别放置光源组件,使得导光板左侧的光源发出的光线通过导光板向右侧射出,导光板右侧的光源发出的光线通过导光板向左侧射出,从而增强了背光源在左右两侧的光强,降低了中间区域的光强,提供了双视显示装置中光线的利用率,降低了串扰区的亮度。如图5所示,该背光源组件也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光源支架25,所述光源支架25具有侧壁;至少一个光源组件22,固定于所述光源支架25侧壁上。较佳的,光源支架25为楔形支架,或者其他形状的具有侧壁且能固定光源组件的支架。较佳的,该光源支架25的侧壁为凹面,光源组件22发光面面向侧壁固定时,该凹面反射出平行光,有助于光强进一步集中到左右两侧。光源组件22发光面背向侧壁固定时,该凹面反射出散射光。通过上述描述,可以看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源,通过将光源组件固定在光源支架的侧壁上,使得光源组件产生的光线的发射方向偏向光学模材的左侧和/或右侧。上述光源组件22为点光源或线光源。而且,每个光源组件22包括至少一个光源。 较佳的,该光源数目为一时,光源为LED (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或CCFL(Cold Cathode Fluorescent Lamp,冷阴极萤光灯管),当该光源数目大于一时,光源为LED和/或 CCFL,也就是该光源组件22既可以由单独的一种光源构成,也可以由多种光源混用构成。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提供的背光源进行详细描述。如图6所示,导光板21的下表面具有相互平行的多条沟槽23,各个沟槽23之间的导光板M呈锯齿状。在该导光板21的两侧分别具有一个光源组件22,该光源组件22为LED,且平行于沟槽23放置。当沟槽23的位置平行于导光板21的边时,两个光源组件22的位置可以如图7a-图 7b所示;当沟槽23的位置与导光板21的边具有夹角时,两个光源组件22的位置可以如图 7c-图7d所示。总之,应确保光源组件22发射的光线(参见带有箭头的直线)经过沟槽23侧壁的反射,向光源相反方向的侧上方反射出去。较佳的情况,光源组件22发射的光线方向与沟槽23的延伸方向垂直。使用该背光源时,如图5所示,导光板21左侧的光源组件22发出的光线经过沟槽 23反射后,向导光板21右上侧发射,参见图中实线光路;导光板21右侧的光源组件22发出的光线经过沟槽23反射后,向导光板21左上侧发射,参见图中虚线光路。通过上述描述,可以看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源,将导光板的下面表制成锯齿形状,并在导光板两侧分别放置光源组件,使得导光板左侧的光源发出的光线通过导光板向右侧射出,导光板右侧的光源发出的光线通过导光板向左侧射出,从而增强了背光源在左右两侧视场的光强,降低了中间区域的光强,使背光源光强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背光源,其特征在于,包括产生不均匀光强分布背光的背光源组件(11);位于所述背光源组件上方的光学模材(1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武延兵
申请(专利权)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